文:黃仲豪
「我希望每天早上叫我起床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這個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生命狀態,是魏華星決定投身社會企業領域後每天的寫照,什麼力量讓他選擇走上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
三十出頭就竄升香港電訊盈科的助理副總裁,高薪厚職、少年得志沒有使他迷失,魏華星選擇在2007年放下虛華,創立香港第一個社會創投基金,結合商業與社會服務,消弭社會問題。對香港社會的貢獻,讓他獲選為2011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魏華星投身社會企業的種籽在成長過程中就已播下。出身草根,從小一家五口要擠在一間小房間裡,求學過程中擔任義工的經驗給他很深的體會:「過去還可以靠讀書往上爬,但貧富差距的擴大,讓下一代的起跑點越拉越遠,窮小孩很難有機會改變現狀。」
魏華星/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
2003年,魏華星與同樣三十出頭、來自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創立「三十會」,以有別於傳統智庫、政黨、聯誼性社團的方式,運用自身的專業,共同協助弱勢社群。兩年後,一間原本由非營利組織經營,瀕臨倒閉的社會企業餐廳,在魏華星號召會計師、律師、行銷專家介入之後,六個月之內就轉虧為盈、起死回生。
拯救社企的經驗讓他醒悟,運用自身專業和商業邏輯運作社會企業,讓社會企業自負盈虧、讓慈善能夠持續發展,發揮的效益會更大,受惠的人會更多;與國外慈善創投的交流,也讓內心的聲音越來越澎湃。
2007年,內心的聲音越來越清晰,他深感投入社會企業的領域,比以前在企業工作更能幫助社會,於是毅然決然聯同一群志同道合的專業人士,創辦了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和基金會。
當時香港的社會企業約有兩百多家,大部分是傳統的非營利組織所經營的庇護工廠,仰賴政府的資金,屢屢遭遇永續經營的挑戰。魏華星決定另闢蹊徑,用慈善創投的方法,讓社會企業在香港生根。
前兩年都是全職志工,現金只出不進,不但老爸老媽覺得兒子怎麼突然沒工作,躲在家裡帶小孩;鄰居白天遇到,也會問「不用上班嗎?」儘管篳路藍縷,魏華星並不氣餒。其他志工也一起辭掉工作,為了社會價值和理念而奮鬥。「沒辦法給夥伴很好的待遇,一直覺得有所虧欠」,而自己雖然也是待遇微薄,但他並不覺得是自我犧牲,而是為了遠大的願景,踏上一條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
魏華星坦言,雖然薪酬只有過去的一半,但是滿足感卻不可同日而語。「我現在會半夜爬起來做,大清早就想要去上班,這種創新和被大眾肯定的興奮感,是以前在商界沒有的。但是最讓人開心的是看到受眾的反應,看到小孩子快樂的表情,聽到獨居老人得到的幫助,志工受感動想要做社會企業家,雖然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這些回饋會讓自己覺得沒有走錯路,這幾年的功夫沒有白花。」
他希望有越來越多的Inspired minds,跨越資本主義和傳統慈善的藩籬;有越來越多的跨界領導人,融合商界之技和社工之心;「我們是愚公,希望可以慢慢移山。」
他將在社企流2013年會,分享轉換跑道,創辦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帶動更多人投身社會企業的感人故事。
你也嚮往每天被夢想喚醒的日子嗎?
2月3日,社企流號召500個夢想家,一起往夢想啟航!
按此進活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