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年會演講紀錄:陳一強Q&A
文:呂家睿/圖:鍾敏豪
活動下半場的主持人為時代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如媛女士。幹練的主持風格,使得對談更有效率地進行。
趙:在座各位都有個懷疑,台灣目前的社會狀況,是個適合孕育社會企業的環境嗎?
「我覺得社會企業最重要的是人。而正如許多大陸文章寫的,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塊土地上的確充滿著善良及愛心,社會企業種子的確深埋在大家內心,但就像剛剛我說的,那些困難與挑戰需要大家一起克服。」
趙:社會企業是以公益為出發,透過企業手段經營。起心動念不同,因此我認為社會企業是無法達到大型企業的規模,但從社會影響力這點看來,社會企業會做得比大型企業更多、更好。
而關於創立社會企業,先前一再談到創新非常重要,現行在台灣有沒有任何優異的社會企業模式可成為標竿?
「以立啊!其實你去看社企流的社企地圖,總共有超過30個社企,但在我心中其實還有更多。而我想為前面一個問題進行補充,台大管理學院的李吉仁教授告訴過我,在他的課堂上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對於社會企業有興趣,而我在兩岸三地演講的調查中,大約也是這個數字。改變是從很小一部分人開始,今天很高興看到所有的『十分之一』都聚在這裡。」
趙:先前提到,希望能有更多專業人士投身社會企業。但有觀眾問道,自己不是那麼地有能力,該如何參與?
「社會企業的精神可以用在所有地方,其實在很多工作場所,都可以抱著這樣地精神實踐。而如果真的想要投身社會企業的話,我的建議是可以先從了解一個社會議題開始,了解社會議題並不是單單看報紙那麼簡單,而是需要實際的觀察、參與、同理心。」
趙:就如同這次活動標語,From Idea to Action,現在社會上有各種志工、實習的管道可以參與。與其坐著空想,不如起身行動,不要讓自己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文章標籤

  • 社企流一週年回顧專欄

    社企流一週年回顧專欄

    此專欄收錄社企流2013年2月3日一週年活動「From Idea to Action-五百個種子對世界的想像」講者專訪與活動報導文章,以及精選2012年網站文章而成的「一週年特刊」,讓無論從哪個時間點開始關注社企流的讀者,都能透過此刊物輕鬆地溫故知新、鑑往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