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如果你來這場活動,只是覺得看到很感人的電影,你就輸了。一定要化為行動!」社企流論壇昨天末尾,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魏華星鼓動聽眾「回家後,一定要想想怎麼從事利他,願意發願的現在就站起來」,滿座觀眾也以站立做為回應。
論壇上,演講者討論未來的社企發展方向,魏華星以香港「棺材屋」等為例,認為「貧窮是社會最不公義的事情」。「香港貧富差距的嚴重狀況,是資本主義影響全球的縮影。但有毒藥的地方一定有解藥,我們不能靠政府、總統、特首,必須靠自己。」魏華星指出,這不能只靠給錢,得透過創造力解決。
多背一公斤創辦人余志海和易社計畫大陸總監黃效,都認為教育得大大努力。余志海說,近代人類社會,就屬學校體制經過兩百多年仍無變化,變得非常僵化。他強調,這並非只是為鄉村孩子上課等兼顧弱勢的層次,而是須從本質上「挑戰教育模式」。
以立國際服務共同創辦人周曦翎表示,想找社企方向,可從生活找起。例如台灣糧食自給率僅三成,若有全球糧食危機可能首當其衝;又如目前環保餐具等仍攜帶不易,「我每天都在想可否發明又輕又美的環保餐具,別人不會覺得很麻煩,而會覺得我愛地球。」
活水社共同創辦人陳一強指出,貧窮、教育、環保,可說是社企三大發展方向。他邀聽眾想想,自己所想改造和calling(召喚)為何,「calling是會一直來找你的東西,代表別人的需要。」
【2013/02/04 聯合報】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