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編譯:黃維萱
隨著永續意識抬頭,媒體充斥企業積極採取永續行動的訊息——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如何減少浪費、如何提升回收率等等。更多企業重視永續固然值得肯定,但正面報導增加的同時,對於企業是否「漂綠」——誇大、錯誤引導甚至造假其產品、服務真實的環境效益,以吸引具有環保意識的投資者和消費者——的疑慮聲浪也隨之而起。
如何確認企業聲稱的永續行動屬實?都柏林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開發一項演算法欲作為解方。都柏林大學商學院教授 Andreas Hoepner 表示:「『永續』是一個相當廣泛的詞彙,若無人把關,企業都可以暢所欲言、捏造故事,那麼恐會偏離永續的核心價值。」
Hoepner 組成名為「GreenWatch」的團隊,運用 AI 人工智慧來監控 700 家企業的發聲管道,包含網站、媒體等等。接著,他們查核該企業的碳排量,是否在發布永續行為宣稱後每年降低 7%,以在 2050 年達成淨零(Net Zero)目標。
根據 GreenWatch 調查成果發現,在他們所監控的企業中,有高達 95% 組織的永續聲明具漂綠嫌疑;在工業、非必須性消費行業中,有 8 成企業可能誇大其綠色行動;而在能源產業中,誇大或造假公司之永續作為的情形則不到一半。而以地域來看,有 84% 日本企業的永續宣稱可能有漂綠嫌疑;其次是 75% 的美國企業。
GreenWatch 不是唯一運用 AI 人工智慧在監控企業漂綠行為的單位。瑞士的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和德國的紐倫堡大學(University of Erlangen),皆採用名為「ClimateBert」的模型,來分析企業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簡稱 TCFD)」,以確認企業是否僅揭露對自身有利的資訊。TCFD 工作小組 2015 年由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所成立,為企業提供自願性的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建議,獲得國內外企業與政府單位的採納。
蘇黎世大學與紐倫堡大學的合作研究結果宣稱,若要實質地對環境有利,應該要捨棄自發性單位的報告,改採用更具公信力的監管性報告。
核稿編輯:李沂霖
參考資料
個人如何回應趨勢,成為掌握國際脈動的職場人才?組織如何注入永續思維,打造兼顧獲利與社會影響力的經營法則?即刻閱讀《全民的 ESG 入門課——跟大師學企業倫理,掌握永續趨勢》專題,從不同產業領導者及企業代表身上,一探各行各業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