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Lukas on PexelsPhoto Credit: Lukas on Pexels
社企流/文:簡育柔
過去,企業關注人才「職能」,而企業倫理則探究「質能」,意即「素質」加上「職能」,素質包含了員工的態度及行為。透過企業教育訓練,讓組織成員的行為(behavior)及態度(attitude)產生好的改變,進而對組織、社會產生正向循環。
為支持組織強化營運體質、建立企業倫理精神,社企流攜手信義房屋與信義文化基金會發起「創業在走,倫理要有——小微企業倫理長養成班」計畫,分別以經濟、社會、環境 3 面向規劃培訓課程,協助組織領導者更加理解企業倫理精神,進而能夠帶領組織發揮社會影響力。
在環境面向的課程中,邀請到中華民國職業安全衛生協會理事長邱忠本、優樂地永續執行長蔡承璋為學員分享企業倫理在環境面向中的學習與實務。

有安全的勞工環境,才有安全的社會環境

職業災害可能導致勞工身心受傷、失去工作能力,嚴重者甚至造成社會問題、或家破人亡。根據勞動部 2020 年統計報告,前 5 名職災分別為交通事故(46%);被機器夾、捲(10.2%);刺、割、擦傷(9.8%);跌倒(8.9%)及墜落(6.5%)。根據報告,2020 年平均每一天就有 1 人死於職業災害。
有安全的勞工環境,才有安全的社會環境。倫理長課程環境面,由中華民國職業安全衛生協會理事長邱忠本介紹衛生安全法規,以及組織對於職業安全衛生法令遵循之可能做法。期待學員增進職業安全衛生法規認知,並檢視組織內部法遵狀況、擬定下一步行動方案。
職業安全衛生法之精神在於保障工作者的安全及健康、防治職業災害。法令也符合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之精神,包含性別平等的就業權利、臨時約聘人員的職業安全都在法律保障範圍之內。防範於未然,一直以來都是推動職業安全的優先要件,卻難以全面落實。
職災原因包含不安全的狀況及行為。勞動部資料統計,平均每年雇主通報「不安全狀況」案件佔 10%,「不安全行為」佔 88%,但由於報告係由雇主撰寫,所以造成「千錯萬錯都是勞工的錯」的狀況。邱忠本表示,若從環境面去反思職業災害,企業組織、雇主應致力於將環境中的不安全因子降到最低,即使產生不可控的人為疏失,也不至於發生過於嚴重、甚至無法挽回的職場意外。
邱忠本進一步說明,職業安全可於 3 面向逐漸落實。第一,認知並預防職業災害發生,透過認識、評估及控制來完成;第二,雇主應熟知職災應變處理方式,包含急救、通報與調查,將職業傷害降到最低,也應致力避免再次發生;第三,員工應知曉職業安全救濟管道,透過申訴或申請扶助,一方面監督雇主落實職業安全,另一方面也保障自己的職業安全。
(中華民國職業安全衛生協會理事長邱忠本介紹衛生安全法規,以及組織對於職業安全衛生法令遵循之可能做法。來源:社企流)
(中華民國職業安全衛生協會理事長邱忠本介紹衛生安全法規,以及組織對於職業安全衛生法令遵循之可能做法。來源:社企流

打造組織環境永續 DNA,從管理碳排開始

根據 2021 世界經濟論壇風險報告所提出的全球風險矩陣。世界上發生機率前 5 名的災害為極端氣候(洪災、暴風雨等)、氣候調整措施失敗、人類造成環境災難、傳染性疾病以及生物多樣性喪失。
優樂地永續執行長蔡承璋,在倫理長環境課程中分享,企業可依循聯合國訂出的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來檢視組織內部可改善之處,將 SDGs 作為 DNA 鍵入組織經營,逐步從組織層級提升到整座城市、甚至國家層級,持續並擴大永續行動力。
課程中聚焦碳排放的檢核與管理,管理流程包含溫室氣體盤查、產品生命週期碳足跡揭露、碳中和減量抵換交易、國家、城市溫室氣體排放管理。蔡承璋說明,組織的第一步減碳管理,可以先盤點組織內的高排碳流程,設定減碳 10 年計畫,並訂定 3 年、5 年驗收檢核點,逐步推進減碳之終極目標。
此外,蔡承璋分享,研發低碳商業模式,也是未來市場商機。全球第一家氣候超市,瑞典菲力斯(Felix)推廣以「排碳幣值」的概念進行消費。2020 年 8 月開始,於自家產品貼上低碳足跡標章,測量商品自原料生產、加工、到包裝過程,參照瑞典國家研究院(RISE)碳數據,標示「每份」、「每公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以 4 色刻度區分,藉此鼓勵消費者在購物當下即可實踐減碳行動。
(Felix 揭露商品碳排量,讓消費者做有意識的消費。來源:Felix)
(Felix 揭露商品碳排量,讓消費者做有意識的消費。來源:Felix
組織穩健運行的關鍵因素為何?許多組織因為過度聚焦服務客戶、商品研發,容易忽略職業環境最基本的安全、衛生或法令的遵循,因而產生職業意外,恐導致組織成員身心受傷、家破人亡,或甚至造成無法挽救的社會問題。
於總論課程中,信義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楊政學提及,企業倫理精神在於兼顧各個利害關係人,不偏頗於任何一方。很多企業的不倫理現象,可能肇因於偏頗於某一方利害關係人,例如獲利至上,可能就會犧牲了員工或者顧客的利益。
理解與實踐企業倫理的過程,有如走在一條修行的路上,無法立竿見影,但得以透過持續學習、累積,建立良好企業倫理體質,令組織經營能夠走得又遠又穩。
核稿編輯:李沂霖 共同主辦:信義房屋、信義文化基金會 (此文章為社企流與信義房屋、信義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之「創業在走,倫理要有——小微企業倫理長養成班」計畫課程精華。歡迎分享文章網址,媒體夥伴如欲轉載請來信洽詢社企流。)

文章標籤

  • 創業在走,倫理要有——小微企業倫理長養成班

    創業在走,倫理要有——小微企業倫理長養成班

    有鑒於 ESG 的發展對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性日增,為支持小微企業注入企業倫理精神、強健營運體質,社企流攜手信義房屋與信義文化基金會,於 2021 年啟動全台首創「創業在走,倫理要有——小微企業倫理長養成班」計畫(簡稱倫理長計畫),盼透過為期 3 年的課程培訓、交流串連、經驗輸出等方式,全方位培養計畫學員對企業倫理的認知、態度與技能,協助具社會使命的小微創業者厚實經營力、強化組織營運體質、完善公司治理文件,促進社會共好、擴大影響力。
    社企流將於此專欄更新倫理長計畫課程精華與相關報導,邀請大家一同關注 ESG 與企業倫理內涵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