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cottonbro on PexelsPhoto Credit: cottonbro on Pexels
欲降低對海洋生態的破壞,從「源頭」與「末端」減少垃圾,是相當關鍵的作法——源頭是指,在生活中落實垃圾減量,有助於降低更多垃圾流入海洋的機會;而末端,則是針對已經存在於海洋中的廢棄物進行清潔,以避免海洋生物誤食等破壞生態的情形持續發生。
社企流/文:黃維萱
岸上擱淺一隻奄奄一息的鯨魚,胃裡充滿大量塑膠垃圾;一隻受傷的海龜,鼻子裡拉出一根塑膠吸管。這樣的畫面,你我或許都曾在新聞中看過,這些我們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正日復一日地流入海洋、侵害水下生命當中。
根據美國海洋保育協會(The Ocean Conservancy, TOC) 的統計,國際上海洋垃圾為數最多的是食品包裝材料,含糖果以及洋芋片包裝,其次為煙蒂,再來是塑膠瓶。至於台灣,海洋垃圾中有 9 成是塑膠,其中以瓶蓋為數最多。這些從人類生活中流入海洋的塑膠廢棄物,每年高達上千噸,除了肉眼所見的包材、吸管等垃圾,還有眼睛所看不見、但影響力也相當大的塑膠微粒。
欲降低對海洋生態的破壞,從「源頭」與「末端」減少垃圾,是相當關鍵的作法——源頭是指,在生活中落實垃圾減量,有助於降低更多垃圾流入海洋的機會;而末端,則是針對已經存在於海洋中的廢棄物進行清潔,以避免海洋生物誤食等破壞生態的情形持續發生。
(因為人類的使用習慣,海洋中飄浮著許多塑膠垃圾。來源:Unsplash)
(因為人類的使用習慣,海洋中飄浮著許多塑膠垃圾。來源:Unsplash

清潔海洋,國內外組織不遺餘力

該如何減少海洋中數不盡的垃圾?國際上,荷蘭組織「海洋清理行動(The Ocean Cleanup,簡稱 TOC)」,設計出一台「海洋吸塵器」,目標是清除 50% 的太平洋垃圾帶,在 2018 年正式啟航、歷經改造後,於 2019 年成功攔截、捕捉漂浮在海中的垃圾。(延伸閱讀:捷報!史上最大海廢清淨行動「海洋吸塵器」復活,頭一回成功捕捉塑膠垃圾
在台灣,則有新創團隊「Micro PC 點點塑」,研發可過濾塑膠微粒的設備,過濾率可達 8 成,意即若有 5 千顆碎片及微粒,透過裝置可回收 4 千顆左右。目前,點點塑主力協助企業與政府,清除海洋塑膠微粒以及檢測水質。(延伸閱讀:因一門課堂專案獲前往矽谷的機會!他們研發無耗材、免耗電的過濾設備,力除海洋中的塑膠微粒
(台灣團隊點點塑,打造可過濾塑膠微粒的設備。來源:Micro PC 點點塑)
(台灣團隊點點塑,打造可過濾塑膠微粒的設備。來源:Micro PC 點點塑

垃圾減量,你我都能盡一份力

你我或許無法打造出如海洋吸塵器那般的設備、協助海洋垃圾的清除,但我們都可以透過減少日常中的塑膠製品使用,來幫海洋減垃圾。
如社會創新組織「自備客」以推廣友善環境的生活為核心,打造網路平台,提供大眾居家、外出、經期及育兒 4 大面向的減塑提案,舉凡可重複使用的食品包裝袋、可取代衛生棉的布衛生棉和月亮褲、以及具顯濕功能的布尿布等等,都是能夠替代一次性用品的新選擇。
該如何於生活中踏出減垃圾的第一步?自備客創辦人林詩懷建議,首先,要先意識到自己製造的垃圾是怎麼產生的?接著,便要想下一次有沒有可能不讓這個垃圾產生?
「最重要的是以自己舒服的方式,逐步減少垃圾產生。」林詩懷分享,「即便是零廢棄達人,最初也都是從非常小的事情做起。」生活中的小小行動,舉凡自備餐具、購物袋等,都是創造改變的關鍵,重點是能長期、持續地進行,經年累月下來,便能創造不小的成果。
(生活中減塑,從自備餐具、購物袋等小小行動做起,都是創造改變的關鍵。來源:自備客)
(生活中減塑,從自備餐具、購物袋等小小行動做起,都是創造改變的關鍵。來源:自備客
想要即刻採取行動,林詩懷建議,可以從生活中食、衣、住 3 大面向著手:
1. 食:試著在外出前思考一天的飲食需求,準備好合適的容器外帶;或自備購物袋買菜回家煮,都是大幅減少一次性包裝的好選擇。
2. 衣:在購買衣服前,了解合適自己的穿搭,不盲目地追求流行、購買不合適的衣物而造成浪費。選擇較耐穿的材質,並依照建議方式洗滌,延長衣服的壽命。此外,至二手衣網站、店舖逛逛,也是兼顧愛美與愛地球的好方式!
3. 住:居家方面最大的消耗是民生用品。在選擇產品時,可先試著選擇較不會製造垃圾的產品,例如:瓶裝洗髮精改成補充包、沐浴乳改成肥皂、一次性面膜改用水洗式面膜、塑膠軸棉花棒改成紙軸棉花棒等等。透過每一次有意識地選擇讓垃圾更少一點,就會發現自己無形中能降低許多垃圾量。
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待在家的時間變多了,無可避免地網購、外送而產生的廢棄物也變多了;不過,也有許多居家減塑的方案,可以藉機嘗試看看,像是趁著在家練習使用布衛生棉、月亮杯,或是替家中孩子改用布尿布等等。
減少垃圾看似費工,其實只要一次一個小習慣,用舒服的方式,花一點創意,便能對生活環境產生莫大的改變。邀請你也從生活中挑一個習慣下手,一同來為台灣的海洋環境,盡一份心力,為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山與海。
核稿編輯:李沂霖
此專題由阿拉善 SEE 生態協會贊助、社企流獨立製作,不影響報導之真實性與準確性。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阿拉善 SEE 生態協會成立於 2004 年,由 80 位大中華區的企業家所共同創辦,至今已有約 900 名深度投入環保的企業家會員,其中台灣企業約 19 家,是一個以社會責任為己任,以企業家為主體,以保護生態為目標的公益機構。阿拉善 SEE 台灣項目中心的主要環保重點:生物多樣性保護、濕地保護、自然教育、海洋保護、氣候變化與商業可持續。

文章標籤

  • SDG 14 水下生命/海差你一個!5 項行動讓海持續湛藍

    SDG 14 水下生命/海差你一個!5 項行動讓海持續湛藍

    每到夏天,我們總會塗上防曬油、頂著豔陽,下海消暑;冬天,我們則會想來碗新鮮魚湯暖和身子。然而,這片海洋卻因此遭受嚴重污染、面臨魚群過度捕撈的危機,6 月專題,社企流攜手阿拉善 SEE 生態協會響應世界海洋日、並回應「SDG 14 水下生命」,邀請讀者透過 5 個行動,一同守護這片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