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Impact Hub Taipei 提供Photo Credit:Impact Hub Taipei 提供
如果我們有機會打開海平面,你認為會看見什麼樣的畫面?是美麗的海洋生態、還是大量來自生活中的垃圾?
社企流/文:蘇郁晴
推動海洋環境保護工作 10 年的的創新環保組織「RE-THINK 重新思考」(以下簡稱 RE-THINK),攜手深耕永續領域的「Impact Hub Taipei」、重視減廢議題的跨國飲料企業太古可口可樂,共同舉辦「See the unSEAn 打開海平面」海廢教育展,以一位船長的在場證明為主軸,透過來自宜蘭大溪漁港阿洋船長的第一線觀察,邀請大眾看見與感受海洋的真實現況、以及面臨的危機。
(非營利組織 RE-THINK 攜手太古可口可樂、 Impact Hub Taipei,帶領民眾深入探索海洋生態所面臨的海廢危機。來源:Impact Hub Taipei 提供)
(非營利組織 RE-THINK 攜手太古可口可樂、 Impact Hub Taipei,帶領民眾深入探索海洋生態所面臨的海廢危機。來源:Impact Hub Taipei 提供)

塑膠用量逐年上升,上千噸垃圾流入海洋

海廢問題究竟有多嚴重?根據統計,每年約有 800 萬到 1270 萬噸的垃圾流入海洋,其中有 80% 是陸地上製造的廢棄物。雖然近年環保意識抬頭,政府亦推動相關減塑政策,「但塑膠使用量仍逐年上升。民眾從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到實際落實環保,還有一段路要走。」 RE-THINK 創辦人黃之揚指出。
懷抱「天下無廢」的目標,太古可口可樂深知海洋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在核心本業上有計畫地推動不同面向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在設計包裝時考慮其整個生命週期,讓包裝可回收、盡回收和再利用,在廢棄物管理上達到減少廢棄物,同時長期關注減廢議題。本次獨家贊助「See the unSEAn 打開海平面」海廢教育展,盼能盡企業之力,號召更多人關注海廢議題。太古可口可樂公共事務、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簡秀君分享:「我們希望呼籲大眾在日常中落實從源頭減量、做好分類回收,累積每一個人的影響力,就能為環境永續創造最大能量。」
於是,同樣在乎海廢對海洋生態與生物造成影響的三方發揮各自優勢,籌辦了一場海廢教育展,與大小朋友溝通海廢議題。面對一般大眾,他們希望能藉此讓大家看見有不少人都正竭力改善海廢問題,像是分享政府、組織和漁民目前採取的行動,盼能號召更多人一同加入減廢行列。面對小朋友,則希望他們可以培養對海洋生物的同理心,黃之揚分享,「或許他們看完展覽後會主動跟爸媽說某個玩具想玩久一點、或是想去淨灘看看。」這便也是很好的行動第一步。
(每年流入海洋的廢棄物,有超過 8 成是從陸地上生產製造的。來源:Impact Hub Taipei 提供)
(每年流入海洋的廢棄物,有超過 8 成是從陸地上生產製造的。來源:Impact Hub Taipei 提供)

看見海廢的前世今生,在大眾心中埋下關心環境的種子

在甫落幕的海廢教育展內,可見一面牆展示海底世界的剖視圖,右側標示著海拔深度;海裡除了有生物,還散佈各種垃圾,一覽無遺廢棄物隨海拔深度有不同變化。黃之揚說:「多數人是透過淨灘接觸議題,但那只是議題的冰山一角。透過剖視圖有助大眾了解海底還有很多垃圾,比我們平常看見的還更嚴重。」
(海裡除了有生物還散佈著各種垃圾,廢棄物流入海洋後隨時間流逝逐漸沉入海拔不同深度。來源:Impact Hub Taipei 提供)
(海裡除了有生物還散佈著各種垃圾,廢棄物流入海洋後隨時間流逝逐漸沉入海拔不同深度。來源:Impact Hub Taipei 提供)
根據​​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的統計,截至 2023 年,全台有近 6 千艘漁船與遊艇加入「環保艦隊」,清除超過 1900 公噸的海洋垃圾。環保艦隊是由展覽指導單位——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推動的計畫,鼓勵漁民在從事漁業工作的同時,將打撈到的垃圾帶上岸、並執行分類與回收。
來自宜蘭大溪漁港的阿洋船長,是環保艦隊的一員,不但在當地落實海廢回收制,還連結政府與學校資源打造海廢暫置所,號召更多漁民加入環保艦隊,所有努力都期盼讓大眾更能看見海廢議題的真實狀況、且感受到有一群人正竭力改善問題。「談論海廢議題時,有好的故事或好的切角非常重要,這樣才能吸引民眾關注這個議題,讓議題擴散出去。」黃之揚表示。
(海廢教育展從宜蘭大溪漁港的環保艦隊推手阿洋船長的故事出發,帶著大眾看見海廢議題的真相。來源:RE-THINK 重新思考粉絲專頁)
(海廢教育展從宜蘭大溪漁港的環保艦隊推手阿洋船長的故事出發,帶著大眾看見海廢議題的真相。來源:RE-THINK 重新思考粉絲專頁
除此之外,RE-THINK 也進一步與大眾說明大溪漁港的海廢回收循環流程——將蒐集到的海廢經過登記、秤重和清洗後送到暫置所,接著再透過熱熔技術將可再利用的廢棄物變成可利用塑膠材料,最後就能再製成新的再生用品,如兒童座椅等。
Impact Hub Taipei 共同創辦人張士庭分享展覽期間令他感動的一幕:「有媽媽帶著小孩前來參觀,然後一站站仔細地跟他解釋垃圾從哪來。」讓他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看完展的小朋友留在留言板的一句話:「垃圾不好吃,魚不要吃。」雖然看似只是孩子的童言童語,但仍能看見關心海廢的種子已種入他的心中。
(RE-THINK、太古可口可樂與 Impact Hub Taipei 呼籲社會大眾養成「減廢」觀念。來源:Impact Hub Taipei 提供)
(RE-THINK、太古可口可樂與 Impact Hub Taipei 呼籲社會大眾養成「減廢」觀念。來源:Impact Hub Taipei 提供)

建立 3 個核心思維,在生活中落實環保一點也不難

想為海廢議題盡一份心力,我們可以怎麼做?RE-THINK 整理 3 個人人都可建立的核心思維供大家參考:

一、重新思考

製造垃圾前,先想一想它們接下來可能會去哪裡,又會如何影響環境與海洋生物?

二、少用一點

過去為了個人便利,我們每天會製造大量的一次性垃圾;這次為了環境與水下生命,我們能不能選擇更環保的替代方案,少用吸管、塑膠袋等。

三、用久一點

我們花錢購買的任何物品,都是經過繁雜的製造、包裝與運送流程,才能送到我們面前。何不愛惜身邊的所有得來不易的用品,用久一點、減少浪費?
針對不同階段的環保實踐者,黃之揚提供更具體的行動方案。他建議,環保初心者可以實際參與環保活動,無論是看相關展覽、參加淨灘活動都可以,目的是要透過行動親眼看見議題的現況,讓自己有動力從生活中實踐環保。
而對於環保進階者,則可以選擇一兩件較好上手的行動,從生活中落實環保、並養成習慣,像是購物前仔細衡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該物品等,「當你成功培養一個環保習慣,你才會有成就感,更願意去實踐下一個行動、下下一個行動。」
「做環保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黃之揚鼓勵大眾,可以從調整日常習慣做起,慢慢地開啟一個比過去相對環保的生活,便能逐步走向更好的永續未來。
核稿編輯:李沂霖
(此文章由 Impact Hub Taipei 支持,社企流獨立製作,不影響報導之真實性與準確性。)

文章標籤

  • 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報告

    由社企流編輯搜羅整理台灣社會創新、永續相關的即時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