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陳星穎
近年來,社會企業的概念逐漸普及,企業與投資者追求的不再只有商業利益,「社會影響力投資」的概念開始出現。到底什麼是社會影響力投資?社會影響力投資之於社會企業又是什麼關係?
2020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邀請樹冠影響力投資執行長楊家彥、嘉威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張宏尉與奇力愛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王品喬,3 位社會創新領域的工作者,從第一線角度探討社會影響力投資的精髓。
100% 影響力投資:讓影響力與商業模式都能永續
在台灣做了 10 年影響力投資的楊家彥分享,過去中高所得國家做公益投資多以微型信貸或者大規模建設等形式為主,當社會企業的概念剛興起時,不少投資者樂於投資具有社會影響力的計畫,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萬一這個計畫本身有財務虧損呢?」不穩定的財務模式,是大多數投資者不敢跳入這塊市場的主要原因。
直到 6、7 年前,楊家彥在美國看到新的主張——「100% 影響力投資」。該主張強調投資方可以將 100% 的資產都挹注在影響力投資計畫上,而且可以合理期待財務正報酬。楊家彥曾撰文提及:「與現行主流公益投資相比,100% 影響力投資倡議並不以大型基礎建設(如供水系統、供電系統、道路橋樑、大規模微型金融)為投資主要標的,但基於財務永續考量,原則上不涉入無財務自足能力的社企投資,並利用投資組合手法來兼顧財務與社會效益目標。」
楊家彥補充說明 100% 影響力投資的邏輯,「假如我們的專業投資人,用盡所有專業來幫助被投資的團隊,發現他無論如何都無法維持營運,那請一開始就不要投資他,因為當他結束營業的時候,就是影響力劃上句號的時候。」
楊家彥在台灣參與過的「活水影響力投資」以及自己創辦的「樹冠影響力投資」,走的都是 100% 影響力投資的路線,而在投資時,他們主要看 3 個面向:
- 財務可持續:組織本身的經營策略與商業模式有損益兩平以上的能力。
- 社會影響力:當企業可持續營運,其社會影響力也能夠走得夠深、夠遠。
- 團隊組成:團隊成員的專業與成長潛力能持續滿足前兩者條件。
根據楊家彥的經驗,不同發展階段的團隊需要的資源都不一樣,影響力投資公司需要搭起整合資源的平台,才有機會幫助更多創新變革的團隊。
楊家彥總結,這些被投資的團隊、人才,將來都可能成為台灣各領域的領袖,投資者也會成為各個領袖的重要關係人,「想想我們以後可以做什麼樣的事?可以發揮什麼樣的影響?這就是社會影響力投資的精髓。」
「如果經營社會企業像行駛一台車,你知道車子哪邊壞了嗎?」
在張宏尉的主導之下,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在 5 年前獲得 B 型企業認證,而他自己因緣際會也在今年 1 月被選為台灣 B 型企業協會的理事長。他開宗明義地解釋 B 型企業的概念,「B 型企業在意的不只是股東,還有所有的利害關係人,包括員工、社區、環境。」
張宏尉不諱言,「商業是驅使世界最重要的力量,也唯有透過商業的力量,才能真正的解決環境與社會的問題。然而如果企業創造的每一塊營收,都能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他認為這應該是影響力投資資金最想投資的事情。」
現今,主要用以評估社會影響力的指標有三:
- SROI(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社會投資報酬率):投入每一塊錢能創造的社會價值,比較適合評估公司的自我成長。
- BIA(Business Impact Assessment,影響力價值評估報告):根據自己的員工、環境、公司治理跟影響力商業模式所產出的報告,許多影響力投資基金會要求被投資的公司提供。
- GIIRS(Global Impact Investing Rating System,全球影響力投資評比系統):專為社會影響力投資做星等評鑑,能將自己公司的社會影響力在全世界不同產業中排名比較。
張宏尉表示,「上述指標的建立基礎其實都一樣,那就是財務報表。」作為會計師代表,他打趣地將營運公司類比為行駛汽車,「假設你是社會創新的企業家,你可以想像自己在開一台車,但是你知道車子哪邊壞了嗎?」他說明,管理者應透過資產負債表了解公司過去累積的財產(車況);如果要了解商業模式執行的狀況(車速),可以參考綜合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則是用來注意資金運用的情況(汽油);至於獲利分配的方式,則由權益變動表來呈現。
張宏尉提醒,影響力投資人在意的是影響力,他們願意花時間等待,但獲利是永續經營能力其中的重要指標,當企業能不斷創造獲利,才有可能吸引更多人的加入,一起創造更大的影響力。
從護理師變專業經理人,王品喬與投資人一同改善營養照護生態圈
10 年前創辦奇力愛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品喬,當時還是一位護理師,負責供應癌症病患的營養餐,然而因為看見癌症病人以及慢性病患迫切的營養需求,3 年前決定尋找投資人,才開始將外部的資源引進到企業的資源中。
她指出,「我們從 2000 萬的資本額,經過 3 年成長到 6500 萬,多出來的 4500 萬來自天使投資人和專門在做影響力投資的投資者。」
在台灣,2015 年的癌症人口總數就有 43.5 萬人,其中雙北癌症人口約 18 萬,廣大的市場規模吸引投資者的青睞,也讓王品喬決定將影響力的範圍擴大至不同年齡層、生理限制、飲食喜好的民眾,「我們給自己的定位發展從治療的照護餐,擴大到營養控制機能餐盒、營養預防企業午餐,期待透過不同的產品線,讓全人都能享受專業的餐飲服務。」
雖然王品喬自認一路上都很辛苦,但是她清楚知道,「營養照護這件事情要規模化,甚至要在市場上極大化,才能有影響力。」
於是,奇力愛從 9 年服務一萬人所累積的經驗值,透過數據演算出智慧照護雲端平台,發展客製化的營養照護服務模式。在全世界老化的趨勢中,奇力愛從搭建單一的照護平台,發展成服務整個營養照護的生態圈,這樣的商業模式,是 10 年前王品喬無法想像的。
楊家彥對於王品喬的轉變也刮目相看,「品喬原本是護理專業,可是現在她是經營事業的專業人士,她不是學資訊的,可是她有辦法做出世界上客製化能力最高的餐飲資訊系統,她有落地的能力。」他認為社會影響力投資能發生,關鍵還是在於公司的經營策略、組織、人力、系統能不能說服投資者,「剛開始可能什麼都沒有,可是你有沒有辦法把它長出來,這就是影響力投資衡量的重點。」
核稿編輯:李沂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