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Hugh Han on UnsplashPhoto Credit: Hugh Han on Unsplash

城市學/文:馮紹恩
毋庸置疑,「城市」已是現代生活的代名詞,多數的工作和科技都往城市集中。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全世界 GDP 有 80% 來自城市,同時也產生了近 70% 的溫室氣體。當人們不斷湧入城市,城市的宜居性也遭受挑戰,在「世界地球日」的今天,也值得我們省思。最近《Fortune》(財星)雜誌以 3 個城市(美國的舊金山、中國的深圳和加拿大的多倫多)為例,點出 5 點現代城市面臨的棘手問題,住在台灣的我們也該想想:這是否也是我們正面對的挑戰?

一、公車效率愈來愈差 

第一個被提出的問題是公車使用效率不彰。以美國為例,2018 年公車的使用率已較 2000 年下降 18%。
對此,《Fortune》的解方是參考 2018 年一份由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提出的研究報告:地方政府不能再縮減公共汽車的路線跟服務!
另一種讓公車更加有效率的方法,則是電動公車。《Fortune》以深圳當例子,當地採用了 1 萬 6 千台全電動化公共汽車,並順利減少了 140 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對照回台灣,目前台灣的電動公車普及率依舊很低,擁有最多公車數量的台北市,電動公車比例甚至不到一成。這就牽涉到公車業者的經營面考量,對業者而言,現階段選擇電動公車,穩定性、可靠的程度仍不及傳統油車。如何加速推廣,值得當局深思。

二、誰還買得起房? 

第二個問題,台灣的各位想必感同身受。《Fortune》點出現今許多城市的通病,比方在美國,只要身為領最低工資的全職工作者,沒有任何一座城市可以讓你租得起兩房的房子!
在亞洲生活的人們,這股感受恐怕遠比美國更強。香港的平民住房問題即是一例,有人可以住在每坪 4 千萬台幣的豪宅,也有人只能棲身住 0.4 坪的「棺材房」,凸顯了城市貧富差距懸殊和土地政策規劃的症狀。
這個大麻煩,《Fortune》主張提供更多的貸款方案,讓資金注入房市,提供更多負擔得起的房屋。

三、人很多,孤立感卻很強

除了看得到的房子跟車輛,現代城市還面臨巨大的「孤獨感」侵襲。
今日城市的建築設計因注重隱私,加上小家庭這種少人數的生活型態後來居上,當人們居住在一間一間的大廈和公寓,卻和左鄰右舍互不熟悉。
《Fortune》認為,解決方法是打造更多一起使用的「公共空間」。如位於奧克拉荷馬州的塔爾薩(Tulsa),就把一個曾嚴重污染的卡車倉庫,改造成公園和社區活動空間,每週吸引約 3 千人使用。

四、跟不上科技潮流

大量人口的集中和複雜的組成,城市管理者不能再單靠人力,更需要科技系統的介入與協助,關於數據的蒐集跟分析應用,更是重要。可是,相關技術發展這麼快,管理單位不是手上的工具過時,就是不知該如何選擇或應用。
《Fortune》的觀點是,鼓勵更多市民參與上述應用軟體的開發過程。透過積極對外開源,讓城市能獲得更多新點子,幫助政策決定者了解如何活用這些科技和數據。事實上,這正是未來的「智慧城市」概念。

五、氣候變遷

最後,是所有城市都得面臨的挑戰——氣候變遷!
《Fortune》認為,城市必須做出艱困的抉擇,因為應對氣候災難並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法。反而有賴城市間的經驗學習和策略借鏡,才能共同面對如此巨大又不可迴避的挑戰。
回顧歷史的演進過程,城市不僅背負推動時代前進的任務,也須嘗試解決人類共同面對的麻煩。時代演進至今,如何治理好一座城市?讓我們居住的地方變得更好?已不再只是主管機關和城市首長的任務,反而需要更多人一起加入。
全文轉載自城市學,原文標題:從交通、遊民、到極端氣候,城市面臨的五大難題有何解方?
「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需要你的支持,為社會創造更多可能! →馬上支持

集資限定!Sunny X 唐鳳「Taiwan Can Help!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會創新動能」直播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社會創新動能如何協助減緩疫情?唐鳳大神現身,與你線上面對面聊聊推動「口罩 3.0」政策背後的社會創新思維、社企創業家面對疫情的機會與挑戰,以及未來工作模式轉型的契機。此場直播僅開放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贊助者觀看,快別錯過與天才大臣交流的機會! >>>手刀加入集資計畫

文章標籤

  • 世界的改變,從地方開始

    世界的改變,從地方開始

    《城市學》創立於 2019 年,我們聚焦城市美學、人文活動、地方治理和智慧科技 4 大面向,邀你一同探索城市發展的有機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