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社企流
根據 2017 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指出,在香港每 4.3 個兒童就有一個活在貧窮線以下,而青年住戶組別貧窮惡化情況是各組別之中最嚴重的。
來自廣西的周佩波 12 歲起在深水埗──香港 18 區中貧窮率最高的地區住了 8 年,自小經歷父母離異、成為親戚間的人球、更受盡同儕欺凌,試圖自殺數次,在一次瀕死之際想起年幼的妹妹而重新振作;其後考上大學,白手起家、未滿 30 歲即創立公關公司,於 2014 年創立社會企業「加油香港」(Agent of Change),矢志於紓解香港的貧窮問題,並通過生命教育及社會創新等方式,幫助弱勢族群面對生活及生命上的難題。
貧窮也可以有選擇
周佩波回憶,小時候住在舊唐樓,時常跟陽台的獨居婆婆聊天,他數次見到婆婆撿發霉、過期的食材裹腹,上吐下瀉後從醫院回來又繼續如此。他問婆婆,「為何發霉還要去吃?」婆婆答:「婆婆窮,有選擇嗎?」
基層民眾有一半的日常開支為柴米油鹽等日用品,因此加油香港便致力提供廉價質優之日常必需品,盼能照顧民眾的日常所需。
加油香港與大品牌洽談以低價購入商品,並以低於市價 3 成之價格販售給需求者,以牙膏為例,在超市售價為 30 港幣、在加油香港則能以 10 港幣左右購得。
除了「價廉」之外,加油香港也力求商品要「物美」——如同他們推出的第一項產品「油」,便與企業洽談,以大豆花生油及芥花籽油配方製成。「這是經營養師特別針對基層少肉多菜的飲食習慣而設計,用以補充他們飲食所缺的營養。」周佩波說道。
至於加油香港如何在大品牌手上低價取得貨品,周佩波於香港 01 受訪時表示,他是這樣跟品牌洽談的:「假設 100 萬人中,未來有 30 萬脫貧改善生活,他們會用 A 牌、B 牌、C 牌嗎?不會,他們只會用你的牌子,變成你的忠實顧客,因為他們已經對你的品牌產生感情。」
幫助人的同時,絕不能奪走他的自尊
慈善、捐贈,確實是最直接快速能讓受惠者受益的方式,但周佩波卻很少會直接將物資「送給」基層居民,而是以低廉的價錢出售優質的米、油和日用品。他認為,讓需求者用他們可負擔的價格來購買,不存在施捨成分。
周佩波表示,有尊嚴地生活,才可以一步步有信心及勇氣突破目前的困境。他回憶,自己在香港科技大學的求學階段,因沒錢支付學費差點放棄學業,好在當時有熱心人士伸出援手,協助他度過難關。
只是,當他在自動櫃員機取錢時,記者卻在一旁要求笑著拍照作為報導。頓時,他的心裡難受至極。他也自此明白到:幫助人的同時,絕不能奪走他人的尊嚴。
自 2014 年成立至今,加油香港已幫助逾 50 萬民基層民眾 ,更在離市區偏遠的天水圍社區成立「天天加油站」,聘僱當地居民做店員,將影響力漸漸擴大。(同場加映:讓窮忙族、失業者翻身:芬蘭啟動「無條件基本收入」社會實驗,不用工作月領20K)
加油,我們與你同行
除了貧窮,欺凌及歧視讓周佩波的童年更難熬,因父母離異、家裡貧困,周佩波在學校受盡同學言語污辱與暴力對待。
直到中學時,周佩波遇到人生導師「波 sir」,帶領他參與義工服務、參加詩歌創作比賽、接觸信仰,才漸漸走出童年的陰霾。
走過坎坷,周佩波與 Facebook 合作,發起「加油同行」守護學童生命劇場計畫,走入校園及社區,並拍攝「2 hours for a life」短片,倡議每人付出兩小時,自己的朋友自己救,透過論壇劇場、網路響應等方式,邀請過來人、輔導人員及網絡專家與學生互動,分享自身經驗共同探討預防自殺、欺凌、網絡欺凌、仇恨言論等課題。根據香港文匯網報導,截至 2017 年已有 9 條生命因為這個生命教育計畫得到救贖。
2016 年,周佩波與菲律賓扶貧社企「一公升的光」合作,除了開辦工作坊教授學童自製太陽能環保提燈,並將背後的科學原理推廣至本地中小學 STEM 教育(科學 Science、科技 Technology 、工程 Engineering 和數學 Mathematics ),將學生的製成品環保燈贈予本地基層及海外貧民。
透過一盞燈,讓學生不單接觸到環保、扶貧、創客設計等課題,也能跳出理論,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學習方向、啟發青年成為社會創業家。
周佩波在接受文匯報採訪時表示,自己的人生轉變是由無數個細微的進步,以及無限的堅持慢慢累積而成。「波,亦可以是解釋為被打壓得越低,將會反彈得越高。」
參考資料
本文為啟動亞洲高峰會合作專欄,如欲轉載全文至其他介面,請來信洽詢社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