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Steve DebenportPhoto Credit: Steve Debenport
在美國,許多經濟拮据的青少年不惜偷竊、販毒,甚至與年長的有錢人從事性交易。而一切鋌而走險的行徑,只是為了填飽肚子。
編譯:黃思敏
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 Feeding America 與華盛頓著名智庫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於2016 年 9 月發布的調查報告「Impossible Choices」,美國 10 到 17 歲的青少年族群中,約有 680 萬人無法溫飽。
該調查報告對全美 10 個貧困社區內,約 200 名 13 至 18 歲的青少年進行抽樣調查。就連研究貧窮議題長達 30 年的城市研究所資深作者 Susan J. Popkin,也對研究結果感到震驚。
「我們發現在我們研究的社區內,幼童也和青少年一樣忍受飢餓,並對未來感到擔憂。我曾幻想著,也許會遇到某個孩子告訴我:『這裡沒有溫飽問題。』,然而這樣的回答沒有出現過。」Popkin 說。

為了溫飽而走偏的青少年

接受調查的青少年於受訪時指出,同儕們會為了自己或家庭的溫飽需求,做出危險的事。急著想填飽肚子的男孩們,可能會藉由偷竊、販毒來達到目的;而女孩們則可能利用交易型性關係(transactional dating),與年長者約會、發生關係,以換得食物、物質或現金。
「只要我的兩個弟妹能吃飽,必要時我可以餓一餐沒關係。」一位少女告訴研究人員。
有些絕望的青少年,甚至會故意犯罪以被逮捕,因為他們知道在監獄裡能確保 3 餐都有得吃。(同場加映:以食物作為和平的工具,這間餐廳讓曾經做過恐怖份子的釋囚放下武器
「這裡可能沒有最好吃的食物、不是一個最好的去處,但至少可以遮風避雨,而且每天都可以吃到早餐、午餐與晚餐。」一位來自波特蘭的受訪少女說。
(為了照顧弟妹的溫飽,許多青少年不惜挺而走險。來源:Feeding America)
(為了照顧弟妹的溫飽,許多青少年不惜挺而走險。來源:Feeding America
自從這項調查報告出爐以來,之所以吸引了這麼多媒體的關注,也許是因為比起兒童族群,青少年族群的溫飽與否,一直以來都相對地被忽視。
Popkin 分析,以年輕族群為對象的研究中,一般都會把兒童和青少年視為同個範疇一起研究,這也就淡化了青少年作為較長的年輕族群,得面臨到另一種挑戰,例如:被視為半個大人的青少年,擔心被同儕貼上伸手牌的標籤,也背負了該找份工作、對家庭有所貢獻的壓力。
一旦這些青少年被發現從事不良的行為,「人們就會用負面的放大鏡看待。」Popkin 補充。
「當他們從事偷竊、販毒、性交易等等不良行為時,最終都會進到青少年戒護系統。他們被當作罪犯看待,而不是被當成受到創傷、需要幫助的孩子。」Popkin 說。

施比受更有福!讓青少年自助並助人

這份調查報告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包含增加政府營養輔助計畫(federal nutrition assistance program)所提供的食物,以及擴大低收入戶青年就業計畫的規模等等。
其中有一項重點方案:讓食物銀行等援助計畫,對青年更友善。讓青年透過自身的力量,逐漸改善問題。
調查報告中指出,在波特蘭(Portland, Oregon)的一個貧窮的公宅社區裡,一項前導計畫正在改善人們溫飽的狀況。(同場加映:食在揪甘心!這家餐廳不僅化「即期蔬果」為桌上美味,也照顧社區弱勢的三餐溫飽
這項前導計畫由 Feeding America 資助,由青年團體 Youth Community Advisory Board(YCAB)於每個月舉辦活動 Harvest Share,讓青少年將奧勒岡食物銀行提供的免費、新鮮及有機食物,分送給需要的家庭。
(YCAB的成員。來源:Impossible Choices)
(YCAB的成員。來源:Impossible Choices
Feeding America 集結有意願解決問題的弱勢青年,讓他們設計出更合適的服務計畫。計畫總監 Assefash Melles 認為 Harvest Share 執行得非常成功,這些青少年每個月為 100 多個家庭服務,提供他們食物。
計畫即將邁入第二個階段,原先的青少年志工將會透過為期 15 周的課程,訓練下一批青年志工。這將會使更多社區裡的青年透過直接參與救援計畫,使青少年及其家庭不再因著負面標籤而拒絕接受援助。
在計畫辦理了幾屆後,YCAB 建議設定活動主題時,不要太過強調免費食物。
比起單純的食物領取活動,青少年表示他們更有意願參加電影之夜、籃球比賽等「剛好」也提供免費晚餐的活動。
「有時候,作為大人的我們,都不曾去問孩子怎麼解決問題,就一廂情願地執行自己的計畫。」Melles 告訴 The Huffington Post。
Melles 指出,計畫成功的關鍵是讓青少年直接加入,並讓他們親自籌劃、執行計畫。

可以吃飽,「壞學生」也願意參加課後輔導

另一個 Popkin 提到的例子是,近年來,美國越來越多州的高中開始設立食品室,讓學生可以自由索取他們與家人所需要的食物,如威斯康辛州(Wisconsin)、西維吉尼亞洲(West Virginia)、以及田納西州(Tennessee)等。
此外,將食物援助計畫納入「課後輔導」,也是另一個好辦法。
位於科羅拉多州(Colorado)的愛島公共圖書館( Loveland Public Library ),其青年服務執行長 Amber Holmes 針對青年發起了一項計畫 Teenseen program ,讓青少年參與課後輔導。
(有得吃的課後輔導吸引飢餓的青少年參加。來源:Impossible Choices)
(有得吃的課後輔導吸引飢餓的青少年參加。來源:Impossible Choices
Holmes 表示,他們發現這些從午餐後就沒有吃東西的青少年們,經常帶著極度的飢餓感來參加課後輔導,因此他們開始在櫥櫃中提供小份的點心。
這些額外提供的點心造成了轟動,還提升了課後輔導計畫的參與率,也降低了青少年小團體間的衝突,而這使圖書館的員工想做得更多。
「我們發現一包包五穀棒、椒鹽卷餅沒辦法提供孩子們需要的營養。」Holmes 說。
後來圖書館與當地的食物銀行合作,成為 Feeding America 所贊助的 Kids Cafe 駐點之一,每 2 週一次使用食物銀行送來的食材,煮成免費的佳餚。
Holmes 對於青少年主動為計畫付出的程度感到印象深刻,青少年不只參與送餐行動,甚至幫忙募款,讓圖書館得以購買冰箱,加盟成為 Kids Cafe。
「行為不良的青年常給人負面的刻板印象,但是我看到原本可能會去外面販毒、偷竊、酗酒或從事性交易的青少年,選擇來到圖書館。既然他們選擇來到這裡,我們更要根據他們的需求做得更多。」Holmes 說。
然而,若想延續這些計畫的成功模式,仍需決策者的合作與資金的挹注才能走的長遠。而要掙得合作關係,還得仰賴更全面的研究,及更多精確的數據,以佐證青少年無法溫飽的問題。
Popkin 不諱言地說,一直到近期為止,相關的研究數據仍非常稀少,問題還是不被重視。人們對於問題的理解與事實上的落差,需要被看見並提出來討論。
「我可以想像,當大部分的人想到挨餓的孩子,他們所說的都是小小孩,而不是這些小小孩的哥哥姐姐。」Popkin 說。
青少年面對溫飽問題,所產生的諸多行徑仍令人費解。因此更多質化與量化的研究,將有助於制定出對應的政策。
核稿編輯:黃培陞、林冠吟
《開路:社會企業的10堂課》,由初衷到藍圖,由理想到行動,盤點台灣社企發展的篳路藍縷。不唱夢想成真的高調,也不高舉社企是唯一解方,而是真實地告訴每位逐夢/築夢者,每次創業都危險。這10堂課緊追台灣社企發展脈絡、掌握國際社企大勢,廣納資訊與個案,且深得其情,才能精煉出這10顆社企功力大補丸。讓前人走過的腳印,都成為後繼者前行的引路地圖。→ 點此搶購!

文章標籤

  • 社企案例地球村

    社企案例地球村

    由社企流編輯群介紹世界各國社會創新案例,讓你不出門也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