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經濟活動,達到文化傳承及環境永續的使命」原民會助族人創業,讓好點子帶動部落永續發展
文:李沂霖
「你們看這個,原住民圖騰編織的創作品,多美呀!」在原住民族委員會(簡稱原民會)經濟發展處副處長蔡妙凌的辦公室中,我們才剛坐下,蔡妙凌就迫不急待地介紹壓在玻璃墊下的桌巾;接著她又指著身後沙發上的裝飾椅套,熱切地表示上面的刺繡同樣也是出自原住民的巧手設計。
蔡妙凌笑得燦爛,對原住民的產品讚不絕口,「原住民族人先天條件都是很優秀的。」她接著說,「只是,後天上可能因生活或教育環境的落差,讓他們在發展上有點受限。」
如果因為後天條件不足,而限制了天賦與點子發光發熱的機會,那不是很可惜嗎?於是,原民會「臺灣原住民族精實創業輔導計畫」(簡稱精實創業輔導計畫)應運而生,盼用精實創業的精神,鼓勵族人將腦中的好點子化為創業行動,更進一步則是能帶動整個部落產業的發展。
精實創業精神,強調產品或服務不需要等到非常完美才能推出,而是在邊試水溫邊調整。產品與服務發展大致完整時就可以推到市場、讓消費者使用,再隨著市場回饋,逐步調整產品或服務的方向。
精實創業輔導計畫的第一階段,就鼓勵各種創新創意的構想提案,提案內容以生態旅遊、文化創意和特色農業相關產業為最大宗,只要以活化原住民族傳統智慧,並促進產業發展為出發點「其實各種產業都很歡迎,沒有任何限制。」蔡妙凌說道。
(原民會經濟發展處副處長蔡妙凌鼓勵原住民各種創新創意的構想提案。來源:社企流)
(原民會經濟發展處副處長蔡妙凌鼓勵原住民各種創新創意的構想提案。來源:社企流)
經歷書面初審以及競賽複審通過之後,第一階段會遴選出 30 組創業團隊,給予最高 2 萬元競賽獎金,並由專案辦公室輔導團隊建立商業模式,讓創業團隊的產品或服務更臻完美。
「精實創業輔導計畫遴選過後,我們會有深度的輔導、陪伴機制,協助他們成立公司並永續經營。」蔡妙凌表示:「只要公司能永續經營,就有可能提供部落族人更多就業機會。」
經過輔導培訓之後則進入第二階段審查,選出最終的 20 組團隊給予最高 100 萬元的創業補助經費,並進行進階課程培訓及專業顧問團隊之深度輔導。
自 104 年開辦此計畫至今邁入第四年,目前已累積了 60 組優秀的創業團隊。問及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創業家,蔡妙凌眼睛一亮,興奮地說道:像是「拿鞘」用檳榔葉鞘做筆記本、「紅藜先生」復興紅藜還結合生物科技製成面膜,還有「光纖屋-巴特虹岸手作坊」利用竹編技藝做燈飾....講也講不完的創意點子,讓蔡妙凌直言:「我們只是提供小小的資金,就創造了無限的商機。」
(光纖屋-巴特虹岸手作坊利用竹編技藝做燈飾。來源:社企流)
(光纖屋-巴特虹岸手作坊利用竹編技藝做燈飾。來源:社企流)
蔡妙凌口中的「商機」不僅是創業者透過創意點子獲利,更是這些創業者為部落產業發展帶來的效益。如蔡妙凌提及的「紅藜先生」,創辦者名為魯瓦(Ljuwa),他曾表示:「出走家鄉原因很簡單,因為家鄉沒有就業機會,特別是原鄉部落。」而隨著父母年紀漸增,魯瓦在 2008 年決定返回臺東照顧父母。某一天,魯瓦看到一張小時候與「紅藜」合照的相片,便開始查詢有關紅藜相關的資料,進而走上紅藜復興之路,如今,魯瓦在家鄉成立公司,讓紅藜成為部落經濟的主要命脈,並聘用在地族人就業,成功帶起部落的產業復興。
(紅藜先生創辦者魯瓦。來源:紅藜先生粉絲團)
(紅藜先生創辦者魯瓦。來源:紅藜先生粉絲團
蔡妙凌認為,每一個創業的點都能連結成為部落共好的網,當工作機會變多了、青年回鄉意願變高了,部落便能永續發展下去。
根據統計,目前 60 組創業團隊中,有 21 組特色農業產業、25 組文化創意產業、 9 組生態旅遊產業以及 5 組其他產業,如今創造了超過 400 人次的就業機會與 2 億 9 千多萬元的產值。
「為部落找到文化傳承之經濟基礎,在從事經濟活動中,達到文化傳承及環境永續的使命,這是我們的願景。」蔡妙凌表示,原民會經濟發展處作為原住民族經濟發展的推手,不僅利用精實創業輔導計畫鼓勵原住民創新創業,更整合原民會其他資源,一路陪伴創業團隊朝向永續發展。
在陪伴創業者的路途中,像是貸款或行銷的需求,原民會都有相關的計畫因應。舉例來說,當創業者需要貸款但擔保品不足時,原民會就提供信用保證,擔任族人的保證人;或是當創業者需要至銀行辦理貸款,原民會也有原住民金融輔導員可以陪同,協助創業者跟銀行溝通,幫助他們更快速取得資金;而行銷需求方面,原民會則透過活動或展覽的邀請,積極協助創業者提升產品能見度。
在蔡妙凌眼中,每個創業者都如點點繁星,閃耀著獨一無二的光芒。原民會則盼能聚集繁星之力,照亮整個原住民族產業發展,讓部落文化得以持續地發光發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