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蔣岑苹Photo Credit: 蔣岑苹
生命力新聞/記者蔣岑苹、許竹忻
在臺北吸力以及基隆產業轉型步調緩慢下,許多基隆人從高中開始,便每天在臺北與基隆間奔波,通勤族比例位於全臺之首,青年外流的情形更是嚴重。為了讓青年有一個返鄉創業的機會,位於田寮河畔的都市再生基地「86 設計公寓」,透過空間串聯在地社群,並與基隆市媒合,為基隆青年提供一個創業的機會。
(86 設計公寓模型,目前放置在 3 樓的金屬書架中。來源:蔣岑苹 )
(86 設計公寓模型,目前放置在 3 樓的金屬書架中。來源:蔣岑苹

毛遂自薦 基隆遊子接下「86 設計公寓」

畢業於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的現任「86 設計公寓」經營者陳玠汝表示,大學畢業之後,她便從臺南回到基隆,每天通勤到臺北上班,那時候的她覺得「基隆真的沒有什麼東西」。直到近 3 年,她才感受到基隆講座等相關活動慢慢增加,促使她回到基隆從事這些活動。
2016 年,長期關注空間活化議題的陳玠汝毛遂自薦,以「都市設計學會」的名義接下了「86 設計公寓」的專案,成為了政府與 86 設計公寓使用者的中間經營人。

社群交流讓「86 設計公寓」核心越變越明

「86 設計公寓」是基隆都是再生基地的一環,主要目的是希望串連基隆在地的所有社群,陳玠汝表示,一開始「86 設計公寓」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怎麼做一個都市再生基地,以及怎麼跟社區營造做區別,都是團隊需要思考的問題。
陳玠汝表示,「86 設計公寓」一直有核心想法,但在跟基隆不同的社群接觸過後,「希望 86 設計公寓成為創業者的空間」的目標才越來越明確。同時她強調:「太強調在地的話,會模糊掉焦點, 86 設計公寓要做的並不是社區營造,而是社群的串聯。」

由舊警察宿舍改造而成的 86 設計公寓

「86 設計公寓」由舊警察宿舍重新規劃而成,2014 年,基隆市都發處處長徐燕興盤點了基隆市所有公有宿舍,並擇定了離市區不遠的田寮河旁警察宿舍,作為都市再生基地,並因位在基隆市東明路 86 號而改名為「86 設計公寓」。
陳玠汝表示,由於原本的住戶未將所有的生活物品都帶走,所以改造之初最重要的就是將這些「人生活的痕跡」清理乾淨。於是,徐燕興找來了淡江大學建築系師生以及基隆市環保局人員一同簡單的整修、油漆公寓。由於經費不足,直到 2016 年,86 設計公寓才有足夠的經費重新整修 3 樓的空間。
「86設計公寓」提供願意回到基隆創業的年輕人一個空間,陳玠汝說:「大部分的人一開始創業都需要空間,這棟公寓就是要融合不同背景的人進入這裡,讓大家串聯在一起,共同發展出更符合在地性的東西。」
(「86 設計公寓」的招牌,由海洋廣場改造時不要的木板製成。來源:蔣岑苹 )
(「86 設計公寓」的招牌,由海洋廣場改造時不要的木板製成。來源:蔣岑苹

媒合社群與社區 86 空間的規劃

為了提供基隆在地創業者一個使用空間,並能同時融入社區,陳玠汝表示,1、2 樓空間較開放,主要規劃為展區與社區客廳;而 3、4 樓則是比較封閉的空間,被規劃為會議室或是工作室來使用。 雖然「86 設計公寓」的空間並不大,但公寓每一季都會規畫不同的講座活動,陳玠汝表示,自己從不怕沒有人來聽講座,因為每季舉辦的活動幾乎都是場場爆滿。
一樓小型的投影機以及 6 張長木椅,就可以舉辦由 86 設計公寓規劃的展覽系列活動,例如「共食活動」及其他數十場的講座;二樓簡單的小沙發就可以成為居民休憩的場所;3 樓大大的長木桌便提供了共同工作空間使用者一個討論的空間,旁邊的金屬架,則為大家提供了一個交流書籍以及作品的地方。
陳玠汝笑道,曾經有一個平面設計師向她表示自己僅需要一張桌子,所以對於空間到底能容納幾個團隊,也沒有硬性的規定,端看個人與團隊的需求。

從人脈的擴張到社群的串聯

「86 設計公寓」剛成立的時候,都是依靠著徐燕興、陳玠汝以及畢業於淡江大學建築系的前任經營者郭孟瑜,運用各自的人脈來宣傳公寓。 陳玠汝表示,第一年 86 設計公寓共舉辦了 8 場美學講座,來聽演講的聽眾幾乎都是臺北市民。直到第二年,團隊開始邀請基隆在地的設計師後,參與者逐漸轉向基隆市民。
陳玠汝運用自己在基隆的人脈,找來了有使用空間需求的黏土動畫設計團隊、致力於關注海洋議題的「海湧工作室」以及金工設計師黃玉婷,一同使用公寓的共同工作空間,空間不但讓不同團隊之間更加熟識,甚至漸漸串聯了其他社群一同參與這個空間。
今年,基隆第一個官方認證「TEDxMaritime Plaza」就是透過「雨島曙光」以及基隆在地成員推薦,進入了「86設計公寓」進行相關的籌備活動。
陳玠汝表示,自己不能保證86設計公寓真的能透過這些活動吸引到基隆青年的目光,但看到「TEDxMaritime Plaza」招募到了更多更年輕的基隆人回鄉,心裡是開心的。

結合設計師 共同開設工作坊

除了社群水平間的串連,陳玠汝更在乎的是「設計師有沒有面向群眾的能力」,設計師若有開課的能力,就可以藉由開設工作坊來抵掉租借工作空間的租金。因此,86 設計公寓結合了設計師開設黏土動畫、金工設計以及廢料再生等工作坊。
海湧工作室執行長陳人平表示,「86 設計公寓」是一個自由度很高的空間,雖然工作室發展主軸是在海洋教育,而 86 設計公寓位在河邊,比較無法跟平常的活動作結合,但團隊還是在公寓舉辦了很多有關環保手作的活動,希望將環保減塑的觀念推到社區中。
陳人平說:「有一個自己的小空間可以辦活動,對剛開始摸索的創業者算是不錯的平臺」,而「86 設計公寓」剛好就提供了這些服務給新創的創業者。
陳人平表示,每次舉辦活動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熟悉的面孔,覺得能夠更貼近社區和了解社區文化,是很特別的經驗與收穫。因為「86 設計公寓」特別的所在地點,陳人平發想到海的問題是可以延伸在河流的,為海湧工作室增添了一個之後可以開發的活動項目。
(海湧團隊教導小朋友如何製作浮球蝶古巴特。來源: 陳玠汝 )
(海湧團隊教導小朋友如何製作浮球蝶古巴特。來源: 陳玠汝
住在西定河旁的金工師黃玉婷,偶然看到白鷺鷥抓魚時,必須跨過很多的塑膠袋才能順利進食,因此黃玉婷便開始思考如何解決塑膠袋的問題,開始收集西定河內的塑膠袋,並加入在自己的創作中。 陳玠汝佩服地說,西定河是一條原始的溪流,裡面有許多的水雉,「聽到她的故事之後還滿感動的」,關注環境議題再加上青年創業的背景,陳玠汝邀請黃玉婷,來擔任「86 設計公寓」夏日市集的主視覺設計。
但對專長做小飾品的黃玉婷來說,要將作品放大還是有些難度。剛好,「86 設計公寓」鄰近於國立基隆女中,陳玠汝和黃玉婷邀請任教於基隆女中的美術老師林宏偉合作,帶領基隆女中的學生一起來完成作品,並媒合環保局取得了大量的塑膠袋以及寶特瓶等作品需要的素材。
林宏偉表示,「86 設計公寓」提供基隆青少年一個與社區連結、結合設計相關議題、與設計者面對面以及策展表達的機會。金工設計必須有專業工具和設備,才能有體驗的機會,公寓提供場地與講師,林宏偉說:「86 設計公寓彌補了學校的不足」。
林宏偉表示,女校的學生喜愛金工的質感精緻小物,所以學生對金工製作坊的反應相當熱烈,就算必須利用假日時間參與工作坊,招募到的學生都對金工有相當的興趣,實作後反應也很好。
更特別的是金工師小玉高中時就是林宏偉的學生,林宏偉說:「創業很難,能堅持下去的人不多,但是只要有特殊性和堅持的心,我相信一定能成功!」也希望透過這樣的交流,讓更多學生看到前人的努力以及社會現實面,讓在校生有不一樣的視野。
(林宏偉帶領基隆女中學生至「86 設計公寓」學習金工設計。來源: 陳玠汝 )
(林宏偉帶領基隆女中學生至「86 設計公寓」學習金工設計。來源: 陳玠汝

面對行政困難 進駐辦法公布延遲

「86 設計公寓」屬政府管轄,如何使用這棟公寓需要有非常完整的論述,作為政府與在地社群中間人的陳玠汝說:「都發處處長本身非常的有想法,她希望我們能提出更完善的理論,好讓她去說服其他人。」經過多次修改後,陳玠汝希望今年底能將完整的進駐辦法公布出來。
陳玠汝說:「找到人來使用空間很快,但是行政流程卻很慢。」儘管目前公寓已經開始與多個基隆在地社群合作,但緩慢的行政流程卻讓原本預計在去年公布的進駐辦法無法公布。
陳玠汝表示,希望「86 設計公寓」就算沒有政府的補助也能營運下去,成為都市再生的萌芽點。未來會政府會有更多的經費投入,希望不要只是修好了這個地方,但卻沒有繼續好好的活化它。」 「86 設計公寓」的運作需要一定花費,作為政府與設計師的中間人,陳玠汝所隸屬的「都市設計協會」,必須用政府的計畫經費處理這些費用。陳玠汝說,希望未來就算沒有政府案子的協助,公寓也能透過進駐者自己成立管理單位,直接和政府進行溝通,要做到這樣的效果,陳玠汝認為政府必須將 86 設計公寓改造成更好的使用空間。

「86 設計公寓」真的讓青年回鄉了嗎

雖然已經串連起了多個社群並媒合了基隆的市民,但陳玠汝認為「回家的路還很長」,城市不是一個人的事,永遠是全部人的事,「有空間就會有人,有人就會有改變」,抱持著這樣的看法,陳玠汝認為應該是「基隆人可以帶給這個空間甚麼?」而不是這個空間可以帶給基隆人什麼。
陳玠汝也了解到空間是一個很好打破同溫層的地方,一旦將空間定義的太明確就會排擠掉一些民眾。陳玠汝笑著表示,當小朋友進來空間休息時,就算他們不懂這個空間在做的事情,陳玠汝也會主動解釋,「也許這就是打破同溫層,或是將他們培養成同溫層的方式吧!」

採訪側記

同樣是基隆人的我,對於大多數基隆人必須每天通勤上班、上課這件事情非常有感,基隆明明是一個那麼美麗的城市,卻好像只是多數人一個「回家睡覺」的地方。 非常謝謝 86 設計公寓願意提供空間給基隆青年,非常期待未來它能為基隆帶來更多影響,成為大家發光發熱的舞臺。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86 設計公寓 基隆青年產業新動力
2018 年社企流 iLab 年度成果發表小論壇,我們定義為「給下一個社企夢想家的備忘錄」,期望這場真實、有笑有淚的備忘錄,可以帶給不同領域的創新者一些啟發。點此報名參與

文章標籤

  •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