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Good Lab 好單位Photo Credit: Good Lab 好單位
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社會創新的實際效益,對項目進行客觀嚴謹的評估近年逐漸成爲了社企界熱門話題。
香港社會效益分析師學會創辦人 Terence Yuen 阮耀啟博士昨晚到Good Lab開講,談及何爲社會效益評估以及如何做這方面的評估。講座甚爲精彩,這裏我們送上一個簡要回顧,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理解這一工具以至於整個行業的轉變。

爲什麼要做社會效益評估

每一家做社會改變的機構都應該有他們自己的變革理論(Theory of Change),機構自身應當根據自身的變革理論定時定候做好效益評估,方才有利於做出正確而且高效的決策。
做效益評估的目的有兩個,對內是借助評估找到組織自身在項目實施方面的不足與缺陷,進而加以改善(improving);對外就是對資助方進行交代(proving),向外界表明自己的項目確實有所成效。
Terence說,做社會影響力評估,最終的目的還是指導機構本身做出更好的決策。進行評估的過程本身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可以讓組織或者企業員工可以透過這樣一個過程進行反思,進而獲得一些有用的經驗教訓,避免一廂情願地認爲只要做了項目,就一定會帶來改變。

用事實說話

人是喜歡聽故事的動物,但假若一份社會效益評估報告只有故事,就遠遠不足夠。Terence建議要講故事與數據二者結合,穿插編排,才能讓報告更具說服力。具體而言,社會價值評估通常要遵從七項基本原則:
1.持份者的參與(Involve stakeholders) 2.理解發生的變化(Understand what changes) 3.爲關鍵成果估值(Value the things that matter) 4.僅納入重要事項/信息(Only include what is material) 5.不誇大成果(Do not over-claim) 6.保持透明公開(Be transparent) 7.審核結果(Verify the result)

找準 Baseline

Terence 提及他讀書的時候他的導師經常引用的一句話:「Thinking without comparison is unthinkable.」也就是說,假如沒有比較,思考是不可能的。這句話用在社會效益評估的領域,就是你必須找到一個參照對象,亦即 baseline,然後將你的公司或組織的成績與這個baseline進行比較,才會更有說服力。
講座當晚,Terence 舉了 TOMS Shoes 的例子進行說明。TOMS 是一家企業,它最初主要是生產鞋子,在美國以及其他發達國家售賣,顧客每購買一對鞋子,TOMS 這家公司就會贈送一對鞋子給非洲的一個沒有鞋子的小朋友。這種模式亦被稱作是 Buy One Give One。它與傳統的慈善項目不同之處在於,它更注重通過商業運作獲得收入,進而將收入的一部分用於生產鞋子以捐給非洲國家。
TOMS 早年曾做過一個社會效益評估報告,該報告指出,TOMS 在一年內捐了多少的鞋子以及幫助了多少的非洲兒童。但後來有人指出,TOMS 這種扶貧的思路站不住腳。因爲,假如要解決的問題是非洲兒童的健康問題,捐鞋子未必是最爲有效的方式。而 TOMS 的模式之缺陷在於它沒有一個baseline,更沒有看到捐鞋子對非洲當地的製鞋業帶來的潛在傷害。

幾種做評估的方法

坊間有不同的機構提供社會效益評估的服務,網上也有一些自助工具可以自行進行評估,Terence介紹了其中三個較爲主流的做法:
  • B Impact Assessment
B Impact Assessment 是美國比較流行的一個社會效益評估的方案,不少社企乃至主流企業都有採用。它主要是用benchmarking的方式來量度一個企業在環境、社區、僱員、機構治理等幾個方面的表現。該系統採取計分制,滿分是200分,得分超過80分即可申請 B Corp 的認證。
網上有一個 B Impact Self Assessment 表格,可以幫助你進行機構本身的自我評估。目前香港也有一家社企獲得了B Corp認證,亦有其他社企在申請中。大家不妨考慮先做一個機構的自我評估,看看自身與業界標準之差距。
  • CEA
CEA全稱是 Cost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中文名「成本效益分析」,它是一個量化的指標,通常只是針對非常單一的指標進行量度。
Terence 舉了一家叫 One Acre Fund 的社企作爲例子進行說明。這家機構主要是提供相關的金融工具以及農業方面的輔導,幫助非洲農民脫貧。他們的社會影響力評估就只是關注一個指標,即與鄰近條件基本一致的村子相比,他們項目所在的村子的農民脫貧效果如何。由於只關注一個指標,可以用較爲嚴謹的科學實驗的方式獲取數據,與對照組進行對比,結果會較有說服力。
  • SROI
SROI全稱是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亦即社會投資回報,網上有一些短片用動畫的方式介紹這一概念。這個概念源自國外一些進步的會計師,他們認爲,主流企業在進行自身的會計和審計的時候,會將各種的外部因素(externality)排除,而這些外部因素包括企業生產對環境/社區帶來的影響,一旦主流企業也願意接受像SROI這樣的會計邏輯,那麼這一思維的轉變也會迫使主流企業自身做出轉變。

重新思考會計的意義

Terence引用了兩段話嘗試說明SROI長久以往的意義:
Social Value International 之行政總裁 Jeremy Nicholls 說:
目前的財務會計制度,照顧的主要是股東和投資者,弱勢群體卻不受重視,但他們所需要承受的社會影響,往往未能反映於各式的財務報告之中。推動SROI,正是要讓不同持份者的聲音都能恰當地反映出來,變成決策資訊的一部份,那我們才能善用社會資源,以改善貧富懸殊,並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香港社會效益分析師學會副主席黃元山則如此形容:
微軟創辦人蓋茲曾指出全球資本主義不足之處:「每年因瘧疾而有100萬兒童死亡和2000萬人生病,但全球用於醫治男性禿頭的資源,卻多於瘧疾10倍。」在現有的市場邏輯底下,醫治禿頭是一門更爲賺錢的大生意;相反,現有機制卻不能把更多的資源配置到解決瘧疾的問題。推動SROI是要改善現有的市場機制,以協助解決一些不能單靠金錢去衡量的社會問題。
可見SROI是未來的一個趨勢,近日更有高盛收購專注於影響力投資的金融機構Imprint Capital之消息。顯然,主流企業已經開始捕捉到這一變化,香港的企業能否跟得上這一變化,有待大家共同努力。
Terence最後用一張來自Garth Yule的圖表介紹了社會效益評估對於提升企業形象以及消費者認同度之意義——一個企業,假若能夠有效地傳遞其在社會效益方面的工作,會有利於它建立一個忠實的粉絲群體,而且是一個對企業的理念很認同的粉絲群,這樣有助於企業進一步擴大其影響力。而來自利益相關方的反饋可以督促企業在公開透明方面下大功夫,進而有助於企業在影響力決策方面做得更好,從而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假若你對社會效益評估這個題目感興趣,不妨留意香港社會效益分析師學會網站之動態,他們會不定期舉辦公開講座或工作坊。另外也可以關注國外相關機構之網站,比如英國的 Social Values 就頗值得學習,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閱讀他們發起的 SIAA Challenge,從中可以了解到如何做一份好的社會效益評估報告。
全文轉載自 Good Lab 好單位

文章標籤

  • The Good Lab(好單位)

    The Good Lab(好單位)

    好單位為香港領先的社會創新顧問,智庫與實踐並重。我們有志於推動社會各界的協作,聚焦香港最為棘手的社會議題,共建解決方案。通過以人為本的設計和跨界別協作,開創一個可持續發展和更好的未來。 網站:www.goodlab.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