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Ryan Magsino on UnsplashPhoto Credit: Ryan Magsino on Unsplash
文:梁元齡
在你眼中,社會企業是什麼樣子?
社企流日前攜手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舉辦《社企十年:下一個十年,社會企業會消失嗎?》論壇,社企流執行長林以涵指出,不同價值觀的人看待社會企業,就如戴上不同濾鏡的眼鏡,各有自己的觀點及角度,也因此,每個人對社企的期待與想像都不一樣。
論壇下午第一場第一講座議題,社企流便以「我所看見的社會企業是______」為題,邀集社會企業、受益者、政府機構、以及大型企業等利害關係人,請他們談談心中社企的模樣,並分享一路走來的所思所想。(同場加映:你戴著什麼「眼鏡」看社企?剖析大眾的不同視角,看見社會企業的多元樣貌

開創新漁場,社企先鋒轉型站上服務第一線

2007 年,台灣第一家社會企業創投「若水國際」(以下簡稱若水)成立,在台灣登高一呼,首度提出社會企業一詞。
若水執行長陳潔如分享,當年,若水集結了各路商界好手,為社會企業的蓬勃發展披荊斬棘。他們透過舉辦研習營、創業大賽,在台灣各地點燃社創火花。然而,作為社企創投公司,若水卻缺乏第一線實戰經驗,陳潔如笑稱:「就像文青指導農人種田一樣。」讓若水與創業家間存有一道溝通屏障。
因此,若水亟思改變,於 2009 年啟動轉型計畫,成為協助身障就業的社會企業。十幾年來積極開創新的漁場,盼能在新的領域,用新的方法創造新的價值。在勝利基金會蹲點近兩年期間,陳潔如蒐集到身障就業的痛點與困難,她這才深深驚覺:「原來我們都太小看社會企業了。」
歷經多年打磨,若水失敗無數次,終於覓得身障就業的商機——需要高度耐心與精準度的「數據標註服務」。這項技術雖為高科技產業,卻得仰賴人類餵養海量資訊到電腦中,再由電腦針對這筆龐大數據進行學習,最終提高機器判讀的準確度。(同場加映:台灣社企先鋒的 10 年蛻變:「若水」從創投轉戰第一線,用 AI 和雲端開創身障就業的新紀元
而身障者不易出門行動,多半習慣久臥在床、抑或是長年坐在輪椅上。這些特質都讓他們成了數據標註師的不二人選——能夠長時間專注於工作中,且既可充分發揮人類的認知能力、也能創造個人收益、替身障者們重拾自信。
陳潔如說,把原本不被視為人力的資源,透過商業模式轉化成價值,這正是社會企業的能力。因此在與客戶合作時,她通常不會事先特別告知對方,若水的員工多是身障朋友。「社會企業與企業之間,就是一般的商業關係、是共創價值的夥伴關係。」唯有在商業面上建立良好的產品與服務,才能成功借重商業力量來解決社會難題,而不該本末倒置、以社會使命來作為向品質妥協的理由。(同場加映:開創 14 萬名身障者居家就業契機:若水首創「數據標註師」職務,打造 AI 應用背後的數據大軍
(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來源:社企流)
(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來源:社企流)

曾將社企視為「洗綠」手段,若水員工大改觀

障友賴若秦是若水旗下員工之一,她說:「剛開始(接觸若水時),我覺得社會企業就只是個關鍵字,一個企業想去扯上邊、洗刷社會形象的關鍵字。」對此,陳潔如也笑稱,若水常被當成詐騙集團,因為在大眾的印象中,解決身障就業問題應是 NPO(非營利組織)的工作,而非企業該做的事。
加入若水後,賴若秦深深感受到若水照顧員工的無微不至,原本對社企成見也一掃而空,讓她在若水一待就是 4 個年頭——從公司的文字客服專員,一路晉升成組織內部的教育訓練夥伴。現在,她已是公司居家就業團隊中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持續以過來人的經驗,幫助更多在工作上頻頻碰壁的障友。
賴若秦感性地說,遇見若水以前,她早已適應了長期孤身在家的 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居家接案)生活,更不敢與人打交道,就連若水派出的家訪員也被拒於門外、「隔空」進行訪談。如今,賴若秦已能面向現場逾 300 名聽眾,侃侃而談自己重拾信心的經歷。
「在過去,我是個受益者;現在則已經投入若水、成為一名工作者。我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有影響力的人、讓更多夥伴被社會看見;甚至手把手、帶領這些有潛力的人增長能力。」賴若秦說。
(若水國際職員賴若秦(右)與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左)。來源:社企流)
(若水國際職員賴若秦(右)與若水國際執行長陳潔如(左)。來源:社企流)

產官聯手拉一把,讓社創組織邁向永續經營

不僅若水,自 2007 年至今,不少民間社創組織在台灣開枝散葉、盼以社創精神解決更多社會問題。面對這波浪潮,公部門及大企業又是以哪些舉措因應?
台北市作為全台少數率先推動社企發展的都市,台北市產發局局長林崇傑表示,隨著各方對永續的呼聲不斷高漲,不論是哪個部門,都試圖在永續浪潮中尋找自身角色與發揮空間。而北市府也相當積極,力圖搭上永續順風車—— 2017 年台北市正式獲「公平貿易城市」認證,並且加入 Best for City(對城市最好)運動的行列,成為全球第四個舉辦該競賽、推動良善治理的城市。
林崇傑說,過去 4 年來,北市府在社創領域中投入眾多資源,包括由無家者導覽街區的「街遊」計畫、串連士東和南門等 7 處市場的「盛食交流平台」、提供給社會創業家的常設輔導資源、以及開設專屬社創組織的共享空間等。
(台北市產發局局長林崇傑。來源:社企流)
(台北市產發局局長林崇傑。來源:社企流)
資金方面,北市府也找上玉山銀行、國泰世華等大企業合作,納入活水社投、社企流和 B 型企業協會等組織的建議,提供社創者免擔保又低息的優惠貸款方案,在創業家跌跌撞撞的時期,陪伴他們多走幾哩路。
輔導方面,北市府也會每年挑選 15 個組織、應用 KPMG 安侯建業所推出的專業評估工具 KTen,為社企做完善的評估,協助他們走得更穩健。
截至目前,北市府已與超過 120 家社企建立合作關係。而由北市府特別媒合、應用 KTen 工具評估自身影響力的社企則累積達 60 家;共計創造約 9680 萬元的媒合價值(經由媒合所創造的產出總值)。
「當全球經濟邁入新的典範轉型契機,面對更多的社會衝突,我們就需要新的價值與方式去處理。」林崇傑說,自己對社企的未來態度樂觀,他不認為下一個十年裡,社會企業會消失;他甚至相信:社企精神會發展地更如火如荼。

社會創業現實面:資金與管理

玉山銀行資深經理李耀宇指出,他們觀察到,商模難尋、融資不易、銷售通路有限等等因素,都是創業者會面臨的痛點。
李耀宇說,在「融資不易」的問題上,如玉山這樣的大型銀行就能提供不少幫助。他解釋,傳統銀行進行授信時(指商業銀行向非金融機構客戶直接提供資金),會對存款的用途、安全性做整體評估,再決定是否提供資金。對經營穩定度較低的社會企業來說,這無疑又是一道融資門檻。
因此,玉山銀行開辦了「微笑希望貸」,設籍台北市最高可申貸 300 萬元,且利率僅 1.6%。李耀宇表示,玉山推廣社企精神之餘,也從內部業務貫徹永續,他們期許自己可以扮演「社企的支點」,讓更多創業者發揮社會影響力。
(玉山銀行資深經理李耀宇。來源:社企流)
(玉山銀行資深經理李耀宇。來源:社企流)
而與北市府合作導入 KTen 評估系統的 KPMG,也是社創圈中的重要推手。KPMG 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服務負責人黃正忠一針見血:「要形容未來時代,可以用 10 個字:『歹活,不得好死,死路一條』!」
他解釋,即將邁向 2020 年的當代,全球都正面臨極為嚴峻的考驗,不論是資金、能源或乾淨水源,都有著分配不均抑或匱乏的問題。因此他強調,社會企業若希望能夠改善這些問題,就應當努力創造影響力:「我們要的不是簡單的解方,而是具有實質影響力的解方。」
(KPMG 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服務負責人黃正忠。來源:社企流)
(KPMG 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服務負責人黃正忠。來源:社企流)
黃正忠依 KPMG 輔導社企團隊的經驗表示,有些創業者雖具社會使命,但執行起來不夠紮實、無法精準地解決問題;抑或是雖有產品,品質卻缺乏市場競爭力。(同場加映:「捐款做公益」不再是唯一!大企業導入永續思維,與社企共創更深遠的影響力
「只有愛心是活不了的,要有愛心、加上管理效能,組織才有活命機會。」黃正忠說。
究竟在各利害關係人眼中,社企是什麼模樣?人人都有不同答案,但卻也都朝著同一個方向——莫忘初衷、強化市場競爭力,並且時時以受益者的角度出發思考,都是下一個十年社企繼續蓬勃發展的關鍵。
(主持人與講者合影。左起陳聖凱、林崇傑、黃正忠、陳潔如、賴若秦(前排)、李耀宇。來源:社企流)
(主持人與講者合影。左起陳聖凱、林崇傑、黃正忠、陳潔如、賴若秦(前排)、李耀宇。來源:社企流)
核稿編輯:李沂霖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嗎?社企流希望帶給你更好的內容,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馬上支持

文章標籤

  • 社企十年: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會企業

    社企十年: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會企業

    自社會企業一詞於台灣落地,至今已走過逾十年光陰,從民間大規模倡議、社企紛紛成立、到政府推動相關政策支持,更也有了對社企的反思聲浪興起。究竟何謂社會企業?每個人看待社會企業就如戴上不同濾鏡的眼鏡,各有自己的觀點及角度,形塑了社會企業的多元樣貌、同時,也生成許多迷思待解。
    社企流與長年關注社會企業發展的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攜手,推出《社企十年》線上線下倡議活動,以數位專題《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會企業》與趨勢論壇《下一個十年,社會企業會消失嗎?》,盼為大眾繼往開來、破解迷思,開啟更多公共對話的契機。一起來看看,這十年多來,大家對社會企業的迷思到底有哪些?有哪些是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企樣貌呢?
    >>> 瀏覽數位專題《你所看見與還沒看見的社會企業》 >>> 參與趨勢論壇《下一個十年,社會企業會消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