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三小市集Photo Credit: 三小市集
三小市集是第三屆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的參與團隊之一,他們致力推動友善耕作,透過與生產者直接合作,或舉辦農夫市集、食農活動,讓更多人認識食材背後的故事,進而成為友善耕作的支持者。自 2014 年起,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至今已支持 200+ 創業團隊以商業啟動更多、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 18 萬位受益者、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 1 億台幣。iLab 將於每月精選創業領域相關文章,與大家一同關注國內外最新趨勢與新知。
社企流/文:蘇郁晴
裹上糖與巧克力醬的橙片、融合花生與米香的米香花生糖等,一樣樣令人垂涎欲滴的食品,都能在「三小市集」找到。
三小市集源自一項大學生專案——9 年前,即將從雲林科技大學畢業的李宜倩,看見農民耕種的辛勞、生產符合友善耕作精神的農產品的不易,於是攜手友人透過畢業製作「三小棟計畫」,從 3 棟紅磚屋閒置空間經營活化做起,經營小農福利社,推廣在地物產,一路陪伴從事友善耕作的農民走到今天。
「在我初次拜訪產地時,才意識到過去覺得很容易買到的農產品,其實它們的生產過程一點都不容易。」李宜倩說。當時的她,便下定決心要帶著消費者認識農產品背後的生產故事,讓大眾不再以蔬果的外觀,作為選購食材的標準。
畢業後,李宜倩將學生作業轉為事業、成立「三小市集」,代表著小人物、小土地、小滿足,希望從渺小的自己開始做起,慢慢號召眾人加入,接著逐步創造改變。他們透過市集、電商、實體店面、以及企業合作等方式,為農民銷售農作物、也與消費者溝通產品的生產理念與價值。
(三小市集創辦人李宜倩。來源:三小市集)
(三小市集創辦人李宜倩。來源:三小市集

​搭起橋樑,建立生產與消費間的互信關係

在生產端,不管是從事友善耕作的老手或新手,都是三小市集的合作對象。為了鼓勵農民不使用化學農藥與肥料,三小市集提供多元的管道與資源協助他們販售產品。
過去,有一位農民接管家中的柳丁園後,決定轉型為友善耕作、停止使用化學農藥與肥料。不過,轉型初期需投入更多人力成本處理蟲咬等問題、也會面臨農作物外觀不如以往漂亮、能否被多數消費者接受等挑戰。
為此,三小市集一面以較高的價格向他購入外觀受損的柳丁,製成如可可橙片等加工品、並協助販售;一面為他製作吸引消費者的產品包裝,以利銷售。這讓過去只能賣給中盤商的柳丁農民,現在多了更多元的銷售方式。
(三小市集將在地食材製成伴手禮盒,供企業採購。來源:三小市集粉絲專頁)
(三小市集將在地食材製成伴手禮盒,供企業採購。來源:三小市集粉絲專頁
在消費端,三小市集起初透過辦理農學市集,讓生產者與消費者能面對面溝通產品理念。
每週日上午,在雲林斗六雲中街的生活聚落,可以看見來自各地的農家將自己的農作物與產品擺上攤位、開始販售。消費者在此不但可以買到優質的產品,還能認識產品背後的故事。
而三小市集也會開辦不同的活動,協助搭建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樑。舉例來說,他們不定期會舉辦「市集廚房」活動,邀請生產者向消費者介紹一般超市較少見的作物,並說明其料理方式。過去就有生產者分享自家耕種的黃梔子,然後料理成金黃色的粉粿供眾人採購,罕見的農作物不僅開啟生產者與消費者間一來一往的對話,也讓消費者更願意購買相關產品。
農學市集至今已辦理超過 400 場,已經累計近 10 萬人次參與。「更重要的是,市集建立起農民與顧客之間的信任關係。在這裡,他們漸漸變成朋友,生產者自然不想賣不好的產品給朋友。」李宜倩分享。
(三小市集每週日上午舉辦農學市集,讓生產者與消費者能面對面溝通產品理念。來源:三小市集粉絲專頁)
(三小市集每週日上午舉辦農學市集,讓生產者與消費者能面對面溝通產品理念。來源:三小市集粉絲專頁
​因農學市集僅在雲林舉辦、且每週只有一次,為提升農產品曝光與銷售,三小市集於是發展出常設的實體店面「三小市集食育基地」、以及不受空間與時間限制的電商服務「三小市集網路商店」。
在三小市集食育基地,裝潢與佈置簡約卻不失溫馨感,大方陳列農民們辛苦栽種和製作的產品,消費者前來時,或許有機會碰上前來補貨或採購的生產者,激起更多互動火花,而三小市集也能在此蒐集消費者對產品的回饋,以便進行調整。
在網路商店中,除了販售加工品外,還有伴手禮盒、活力蔬果箱等,讓消費者一鍵即可下訂多樣產品組合。
「我們有許多消費者在雲林農學市集接觸到我們,回到自己的縣市後,就會透過網路商店持續購買農民的產品。」李宜倩說。由此可見,支持三小市集理念的消費者已從雲林本地,漸漸蔓延至各個縣市。
(實體店面「三小市集食育基地」。來源:三小市集粉絲專頁)
(實體店面「三小市集食育基地」。來源:三小市集粉絲專頁

​企業好田計畫,讓農民與企業皆獲益

除了針對一般消費者的銷售管道,三小市集也觀察到,越來越多企業希望在獲利的同時,也能為社會與環境創造正面影響力。因此,他們推出提供企業認購作物與土地的「企業好田計畫」。
「要支持友善耕作的農民,需要一群人的力量。而企業裡每一位參與的員工,都代表著一個家庭。」李宜倩表示,三小市集希望能透過好田,與企業一同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同時支持每個合作生產者對於紮根農村的理想及行動。
2021 年,科技公司「關東鑫林」與三小市集合作「自然多穀米好田計畫」,企業透過認購土地,分別支持種植糙米、黑米、與小麥的農民。當作物即將播種與收割時,企業便在三小市集的帶領下,讓員工造訪產地、生長歷程、並體驗地方文化,也增進同事彼此間的感情。收成的米,再由三小市集與在地加工夥伴,採用天然無添加的技術製成米果、小麥丸子等食品,製成禮盒、並將過程製成履歷 QR code 供企業送禮使用。
企業好田計畫為農民與企業創造正面效益,對企業而言,有助對內凝聚員工認同度與向心力,根據三小市集的調查,有超過 9 成的企業員工都相當支持及肯定企業參與此項計畫。對農民而言,由於有企業認購作物與土地,他們不需擔心作物因為盛產或蟲咬等問題,而沒了收入,能繼續放心地從事友善耕作,另外與農民合作過的企業員工,在計畫結束後,因為認識、相信他們,而繼續與農民購買產品。
為了吸引更多企業參與計畫、支持友善耕作的農民,三小市集目前正持續優化與調整流程,每個作物的收成時間都有所不同,秋天收成的作物,可以製作過年禮盒;春天收成的作物,可以製作端午禮盒。」李宜倩說,他們希望可以清楚整理四季作物的收成時間、以及送禮節日,目的是希望讓企業可以更直覺地選擇自己想要參與的方案。
(關東鑫林與三小市集合作「自然多穀米好田計畫」。來源:三小市集粉絲專頁)
(關東鑫林與三小市集合作「自然多穀米好田計畫」。來源:三小市集粉絲專頁

​iLab 加速器計畫,為團隊培養問題解決力

2021 年,三小市集參與社企流 iLab 加速器計畫,希望透過此計畫的課程與策略輔導等資源,了解社會企業該怎麼運作、以及如何管理團隊。
iLab 加速器主要為團隊提供 3 對 1 的導師諮詢、及 4 堂成長課程,並深度陪伴每個創業團隊,讓他們能夠在半年的時間內加速成長。
「導師會分享自身經驗、提供找到答案的方法,帶著我們練習如何思考。」李宜倩說,這樣的訓練有助三小市集在面對相似挑戰時,也能透過自己的力量迎刃而解。
此外,參與計畫也讓李宜倩學習如何與團隊成員有效溝通。過去,李宜倩在工作上較少肯定自己與夥伴,現在,團隊開始著手建立組織內部的溝通與管理機制,希望未來能提升夥伴們的參與感、共同為友善耕作議題盡心盡力。
9 年來,三小市集從一個學生專案,轉變成一間足以改善他人生活的公司;而李宜倩也從當年懷抱單純理想的大學生,逐漸變為更成熟的組織領導者及產業變革者,致力打造一條良善供應鏈。往後,在她帶領下的三小市集,仍要持續支持生產者從事友善耕作、與消費者溝通產品理念,擘劃一個友善環境與眾人的未來。
核稿編輯:李沂霖
自 2014 年起,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至今已支持 200+ 創業團隊以商業啟動更多、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 18 萬位受益者、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 1 億台幣。iLab 將於每月精選創業領域相關文章,與大家一同關注國內外最新趨勢與新知。 >>> 了解更多 iLab 育成計畫 >>> 追蹤 iLab Medium

個人如何回應趨勢,成為掌握國際脈動的職場人才?組織如何注入永續思維,打造兼顧獲利與社會影響力的經營法則?即刻閱讀《全民的 ESG 入門課——跟大師學企業倫理,掌握永續趨勢》專題,從不同產業領導者及企業代表身上,一探各行各業的成功之道。

文章標籤

  • 社創團隊專訪報導

    社創團隊專訪報導

    帶你第一線認識社企流 iLab 育成計畫內的創業團隊,深入探索每個團隊動人的創業故事。自 2014 年起,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至今已支持逾 100 位創業者以商業啟動更多、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 18 萬位受益者、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 1 億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