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0 月台灣選送出番椒(甜椒)、姬蝴蝶蘭、台灣藜、向日葵 4 類種子代表台灣上太空,於 2021 年 7 月 10 日午間返回地球,加上日本選送的甜羅勒種子,中興大學農資學院將於 8 月份舉辦教育推廣研習會,並將太空種子分給參與單位進行研究,開放高中職、國中、國小參與栽種,以了解太空環境對種子發芽、植株構造及生長型態等性狀可能造成影響,提供學習太空生物學的機會。
食力/文:食力編輯部
去過外太空的種子,生長的速度會不會跟在地球的時候一樣呢?現在你也有機會體驗種植看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國立中興大學農資院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 共同合作,參與亞洲種子計畫(Asia Herb in Space;AHiS),2020 年 10 月選送出番椒(甜椒)、姬蝴蝶蘭、台灣藜、向日葵 4 類種子代表台灣上太空。
這些由台灣選送出去的種子在太空經歷 200 天的旅行後,已於 2021 年 7 月 10 日午間返回地球!加上日本選送的甜羅勒種子,中興大學農資學院將於 2021 年 8 月份舉辦教育推廣研習會,並將太空種子分給參與單位進行研究,以了解太空環境對種子發芽、植株構造及生長型態等性狀可能造成影響,提供學習太空生物學的機會。
中興大學表示,此批太空種子將開放高中職、國中、國小參與栽種,即日起至 8 月 15 日開放學校報名參與徵選,入圍之學校可獲得上過太空與未上太空之同品種種子進行栽種比較,想參與「與太空旅行種子相遇」認養活動可由此點入報名。
中興大學農資院擁有作物學專業師資,由院長詹富智帶領農藝系教授楊靜瑩,園藝系教授宋妤及助理教授陳彥銘,植病系副教授王智立擔負此教育推廣及研究之重任。太空種子推廣教育活動分為國小,國中,高中職 3 組,以栽培作物的條件及難易度來區分,分別栽植甜羅勒、台灣藜及番椒、姬蝴蝶蘭。3 個組別分別賦予不同的觀察任務,期能藉由學校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觀察與討論,開啟對作物栽培與太空科學的學習興趣。
中興大學農資學院表示,栽培研究與資料收集整理約需要 3 個月,各參加學校需要繳交成果報告書與海報予中興大學參加評比,入圍團隊可獲得參訪太空中心的機會,深入了解太空科學研究之精要。興大預定將於 2022 年 2 月舉辦「台灣種子太空旅行計畫教育成果展」,邀請入圍團隊成果發表,經評審得獎者,將公開表揚並頒予獎金及獎狀。
(來源:日本宇宙航太研究開發機構)
中興大學表示,期待藉由此活動帶領學子從我們的土地開始探索並將視野拓展至太空,藉由作物栽培的引導,除認識植物生長及太空科學的知識外,更可開啟學生對於未來於太空發展農業之思考,期能培育新一代多元學習之全方位人才。
全文轉載自食力,原文標題:台灣種子太空旅行 200 天回到地球了!即日起開放中小學認養栽種
延伸閱讀
>> 當一個「有種」的山國人民——瑞士基金會蒐羅上千個原生植物種子,保存千年不變的原味風貌
>> 廢棄茶葉製苗盆!讓茶樹在家中發芽,兼顧環境友善與文化傳承
>> 昆蟲食代來臨?日本將蟲蟲「隱形」加入咖啡、甜點,打破消費者的恐懼心理
>>「太空紅酒」上太空一年後成功返回地球!試飲後發現竟然多了這一味?
>> 以色列新創帶「牛細胞」搶先登陸太空!未來在外星球也能吃牛排啦!
>> 移民外太空的理想糧食 美國太空總署肯定「藜麥」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社會企業如何加速轉型,掌握新成長動能?現在加入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即可參與贊助者限定線上座談,邀請您一同了解後疫情時代的社會企業最新趨勢。>>>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