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簡佩吟
在烏干達及祕魯,有一群知心好友共同創立了Krochet Kids International(以下簡稱Krochet Kids),利用他們熱愛的編織幫助女性脫離貧窮。該公司雇用並訓練烏干達以及祕魯女性,教導她們編織現代化造型的衣物,再銷至美國。這個商業模式創造了許多穩定的就業機會,且除了教授編織技巧外,Krochet Kids 還提供商業技能培訓,希望幫助婦女自力更生。
與眾不同的是,他們依據一套嚴格的「衡量與評鑑系統」來量化並瞭解組織的工作內容為社會帶來了何種影響力。最近「全球展望」網站訪問了Krochet Kids International的社會影響副總裁Adam Thomson,他說到:「『評估影響力』這件事一直驅策我們前進,我們簡直迷戀這件事!」事實上,我們從Thomson的職稱就可以感受到社會影響力評估對Krochet Kids團隊有多重要。
由興趣激發出創新的商業模式
偶然之中,Krochet Kids的三位創辦人Kohl Crecelius、Stewart Ramsey與Travis Hartanov發現了編織品的獲利潛力。當時他們還在華盛頓州的高中念書,本來只是想販售自製手工毛線帽來籌措畢業舞會禮服的經費,沒想到他們的作品大受同學歡迎,不管做多少都瞬間銷售一空,讓他們在支付完禮服租金後,竟然還有一千美金的盈餘!
然而真正讓他們決定以編織品作為基礎來創立非營利組織的關鍵,是發生在2006年夏天Ramsey的一趟志工之旅。當時Ramsey在烏干達難民營當志工,從當地居民口中得知,即使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所提供的援助就足以生存,但心裡最強烈的渴望仍是找到一份工作,用自己的力量養家餬口。
Ramsey回國後與其他兩人共同成立了非營利機構,並取名為Krochet Kids,希望用新的方式提供援助。透過朋友的協助,並成功募得一筆資金後,他們在2007年帶著好幾袋的紗線、鈎針及滿滿的希望重回烏干達,期待為這裡帶來改變。
善用資料全方位對抗貧窮
身為大學生,要在非洲創立非營利組織,不可避免地伴隨許多成長的痛楚。三位創辦者告訴New York Times,最困難的挑戰在於建立關係及決定誰該受訓。但四年後,他們的銷貨收入已經從2008年的不到五萬美元飆漲到2012年的一百五十萬美元。現在,從管理階層到針織工人,Krochet Kids的員工人數已經到達235人的規模。
在追求利潤以外,Krochet Kids也希望解決另一個至關緊要的難題:何種形式的援助,能讓人們最終可以不再需要協助?與其單純的提供工作機會,Krochet Kids的團隊更希望盡可能地理解並處理讓人陷入貧窮的種種因素。
Krochet Kids透過40項以上的「幸福指數」,按月追蹤他們200多名工人的生活狀況。除了很明確的收入與儲蓄狀況外,還包含了間接性的指標,例如員工小孩的學校出席率。
這項全面性的調查方法產出大量資訊,可供詳查與分析。那麼,有沒有得出什麼有前景的結果呢?平均來說,在Krochet Kids工作的女性員工收入,是以往薪水的10倍,儲蓄更提高了25倍以上。此外,她們的孩子就讀高中的比率也比其他家庭高出25倍。
有時候一些專案的影響力是難以量測的。Thomson提到早期努力教導女性預防愛滋病的課程,結果是一團糟,直到組織找到一位能讓當地女性感到放心的導師才看見果效。
Thomson表示:「我們無法奢求第一次出擊就完美無缺,往往還要試第二次、第三次……這是個混亂的過程,然而我們的對象是人,沒有一蹴可幾的方式。
成就遠比援助還多的營利事業
Krochet Kids透過專門的造型設計以及研究美國市場取向,來確保烏干達員工的毛線帽與圍巾等作品符合市場需求。他們的產品不只直接在自己的網站上販售,許多美國主要的通路也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如Urban Outfitters、 Whole Foods、Nordstrom等。
Thomson指出:「我們發現我們的女性員工對於製作暢銷產品比較感興趣,而非表達個人特色(但不見得賣得好)的作品。她們常這麼說:『儘管告訴我該做什麼或該怎麼做就好。』」
對於未來的願景,Thomson希望 Krochet Kids能訓練更多婦女,或是擴展到其他國家,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偏離自己走出的這條謹慎且深思熟慮的道路,這樣的方式讓他們達到今日的成功。Thomson說「我們不希望曇花一現。我們想要找到正確的模式,盡可能為每一個生命帶來正面影響。」
編按:原文刊載於「全球展望」(Global Envision)網站,該網站探討如何以創新的商業模式幫助弱勢民眾脫離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