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蘇郁晴
近期風靡全球的韓國影集《魷魚遊戲》,講述一群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生存的貧窮者,為了活下去,不惜冒著犧牲生命的風險,參與不人道的童年遊戲。有的人可能是做錯選擇,背上巨額債務;有的人則因遇上不良雇主,領不到應有的薪酬,種種複雜因素,使得他們落入困境,只得進入遊戲尋得一線生機。
魷魚遊戲參與者的不得已,可能是世上數以萬計貧窮者的生活縮影,他們或許在人生中的某個階段,遇到難以解決的難題,自此墜入貧窮的深淵,在社會夾縫中求生存。
本月專題,社企流邀請你一同了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一項「消除貧窮」(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1:No Poverty),認識貧窮議題,看見處於斷裂人生者的困境。
以下透過 5 個案例,與大家分享 SDG 1 的內涵與細項目標內容:
SDG 1.1 消除各地的赤貧問題
世界銀行(World Bank)對於「赤貧」的定義為,每人每日生活費不到 1.25 美元(約台幣 36 元)。
據聯合國報告指出,近 20 年來,全球赤貧人口逐年下降,然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 年全球新增了 1.19 億至 1.24 億的赤貧人口,多數位處中等收入國家。而聯合國也預測,10 年後全世界仍有高達 6 億名赤貧人口。該如何在 2030 年前改善此情形,是各國重要的課題。
在巴西,東北部的農村是該國最貧窮的地區,有 2/3 的居民以農業維生,最大宗的農作物為木薯。雖然木薯在巴西各地被廣泛食用,卻因為利潤低,導致農夫難以依賴木薯取得穩定收入。一間巴西顧問公司「Questtonó」攜手啤酒公司 AmBev,向農民購買木薯、製成啤酒,以提高農民收入。此模式不僅順利在當地運作,更成功複製到巴西其他地區,協助更多貧窮者改善生活。(延伸閱讀:從一款啤酒開始的扶貧計畫——以在地作物製造限定飲品,為小農創造破千萬收入)
SDG 1.2 降低至少一半的貧窮人口
面對各國的貧窮人口,聯合國目標在 2030 年前依據國家人口統計數字,減少各年齡與性別至少一半的貧窮人口。
如何回應此目標、使多數人能過上不貧窮的生活,不僅攸關一個人收入的多寡、亦包含能否獲得良好的教育、足夠的糧食、便於取得的醫療資源等面向。
2019 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美籍印裔經濟學家 Abhijit Banerjee、法國經濟學家 Esther Duflo 及美國發展經濟學家 Michael Kremer ,提出「隨機對照試驗」,於十多個發展中國家展開社區實驗,深入探討紓緩貧窮問題的方法。(延伸閱讀:拯救貧窮只能發錢送糧食?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提倡「精準扶窮」)
SDG 1.3 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確保貧窮、弱勢等社會底層者權益
每個國家幾乎都有自己的社會保障制度,幫助公民在面臨失業、疾病、事故、死亡等風險時,可以獲得政府的支持與協助。但截至目前,全球卻仍有 40 億人無法獲得任何社會保護,其中多數為貧窮與弱勢族群。讓人人都能獲得適合該國的社會保護制度,是聯合國制定的指標之ㄧ。
菲律賓裔美國人 Rey Faustino 在移民至美國時,發現當地的社會保障相關資訊破碎,令需要資源的貧窮與弱勢族群難以申請社會福利與救助,於是他建置搜尋引擎機制「One Degree」,讓有需求者能夠便利取得社會服務和公共福利的資訊,解決生活困境。(延伸閱讀:社會服務版的 Yelp!美國移民建置「One Degree」搜尋引擎,讓人一鍵找到所需社福資源)
SDG 1.4 確保貧窮與弱勢族群享有平等獲得經濟資源的權利
在 SDG 1.4 中,目標在 2030 年前,讓所有人無論貧窮與否,皆能平等地享有運用經濟資源、科技與金融服務的權利(如微型貸款、土地與其他形式財產的所有權、繼承權、控制權等)。
據金融新創「Taqanu」調查指出,全球有超過 10 億人因無法證明自己身份而難以進入金融體系,享有開戶、儲蓄等基本服務。為了解決問題,Taqanu 透過區塊鏈技術,以手機裝置及數位足跡(Digital Footprint)來協助有需求者重新建立身份識別,使他們得以使用金融服務;在台灣,則有許多金融新創投入「互利金融」的發展,致力解決經濟弱勢者難以借貸的困境。(延伸閱讀:共織財務安全網:突破身份、階級或地緣限制,創新解方讓金融服務更普及)
SDG 1.5 為貧窮與弱勢族群加強災害復原力
在社會變遷快速、極端氣候影響加劇的背景下,如何降低經濟、社會和環境衝擊對貧窮與弱勢者帶來的傷害、使其具備良好的災害復原力,是 SDG 1.5 強調的關鍵。
此項目標,在全球面臨疫情所帶來的巨大衝擊之際格外令人有感。台灣在 2021 年 5 月初時,疫情升至三級警戒,公共場所關閉了座椅、飲水機、充電器與部分公共廁所、八大產業停業、雙北與部分縣市的餐飲店也暫停內用。當居家防疫成為全民運動,無家者卻頓失所有生存資源、更被附上「防疫破口」的污名。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朱剛勇,帶著大家一同了解疫情衝擊下對貧窮者帶來的挑戰、以及組織和社區的應對措施。(延伸閱讀:看見 1.5 公尺的裂縫:病毒待人是平等的,然而社會待人卻不是)
從認識到行動,為貧窮議題盡一份心力
貧窮的成因複雜,欲達成消除貧窮的目標並非易事。讓我們參考聯合國「美好生活目標」中的建議,透過以下方式為貧窮議題盡一份心力:
-
認識國內外的貧窮問題,了解造成貧窮的成因
-
捐款或擔任致力改善貧窮問題組織的志工,支持消除貧窮的行動
-
優先選購秉持公平貿易精神的商品,支持善待員工的企業
-
培養自身的財務素養,以進行負責任地儲蓄、借貸與投資
-
主動爭取合理的薪資待遇,保障自己與他人應有的權益
社企流也整理了「知識補充包」,內含國外文獻、推薦書籍、相關影劇作品等,讓大家可以更多元地認識貧窮議題。現在就成為社企流電力小兵,獲得更深、更廣的專屬資源!
欲閱讀 SDG 1 各項指標,請見聯合國永續發展官網:Goal 1|End poverty in all its forms everywhere
若有興趣了解其他 SDGs ,歡迎點擊以下連結,立即掌握 SDGs 各項內涵、指標與相關案例:
- SDG 1 消除貧窮/社會夾縫生存戰——看見墜落的人,搶救斷裂人生
- SDG 2 消除飢餓/吃一頓永續年夜飯,從更好的飲食行動開始
- SDG 3 良好健康與福祉/新的一年,虎哩健康!
- SDG 4 優質教育/機智的學習生活:7 項創新方案,普及高品質教育
- SDG 5 性別平等/最好的母親節禮物:許下平權未來,讓全天下的女性都開心
- SDG 6 潔淨水與衛生/水力全開!了解 6 項重要目標,響應世界水資源日
- SDG 10 減少不平等/從 4 大議題,看推動社會改變的關鍵少數
- SDG 11 永續城鄉/重整家園進行式:打造永續社區的 N 個行動
- SDG 13 氣候行動/加入地球特攻隊!展開永續生活,天天都過世界地球日
- SDG 14 水下生命/海差你一個!5 項行動讓海持續湛藍
- SDG 15 陸域生命/當人類都待在家,野外生命過得好嗎?
- SDG 16 和平正義與制度/疫年回顧,我們的社會更加包容平等了嗎?
- 你的填志願靈感庫已上線!認識 SDGs,成為不可或缺的永續人才
核稿編輯:李沂霖
從小吃店主打永續食材、大企業發布永續策略,到聯合國制定永續發展目標。全世界都在談永續,但它究竟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10 分鐘測測看你的永續素養等級,還能免費兌換多項好禮!
>>> 前往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