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 6 潔淨水與衛生/水力全開!了解 6 項重要目標,響應世界水資源日

SDG 6 潔淨水與衛生/水力全開!了解 6 項重要目標,響應世界水資源日

方便的自來水、解渴的飲品、孕育農作物的灌溉用水——我們的日常生活與水息息相關,然而,若明天水消失了,會造成什麼影響?2020 年是台灣 50 年來降雨最少的一年,不少縣市水情告急;而在第三世界國家,更常面臨無潔淨水可用的困境。社企流響應 3 月 22 日世界水資源日,邀大家進一步認識水的價值,一同回應「SDG 6 潔淨水與衛生」,確保人人都能便利地使用安全、可負擔的水資源。

專欄文章

6篇)
  • 這款 app 唐鳳也推薦!「奉茶行動」全面升級,讓外出找水喝更容易

    這款 app 唐鳳也推薦!「奉茶行動」全面升級,讓外出找水喝更容易

    整理:社企流編輯室
    榮獲 2020 總統盃黑客松卓越團隊殊榮的奉茶行動 app,已獲得逾 6 萬人次下載,成功分享 8 千站以上的飲水資訊!下一步期待建立超過便利商店數量 1.5 倍的綿密奉茶網絡,進一步達成源頭減塑,讓外出時盛裝飲用水成為民眾最便利的日常。
    2021 年末,奉茶行動團隊公布了最新的「影響力奉茶站計畫」,連結企業參與和環境友善店家,在人潮密集處廣設優質飲水站點,提供過路旅客衛生安全且充足的飲水源,並結合更精確的量化計數,統計單點飲水機的量化減量效益,攜手企業實踐 ESG ,一同將匯集的每一滴影響力,擴散並深入社會的各個角落。

    找到支持「不塑」的友善店家,讓民眾輕鬆簡單落實永續生活

    「奉茶行動」是一款方便民眾尋找飲用水的 app,使用數位科技與遊戲化的設計,整合了公共飲水機和提供免費供水的友善店家資訊,鼓勵大家攜帶水瓶不買瓶裝水,達到從源頭減量保特瓶的目標。 2020 年 3 月上線至 2021 年止,已串聯逾 8 千站奉茶站,形成綿密的奉茶網絡。友善店家的服務豐富,民眾可以透過 app 搜尋,輕鬆找到身邊也支持「減塑」的友善店家,不用再擔心店家的態度,透過裝水與消費落實「不塑」選擇。

    社會參與,串連友善店家與喝水民眾,「喝」出減塑影響力

    目前全台有相當於便利商店總數 2/3 的奉茶站,至今共減少超過 3 萬多瓶保特瓶的產生。透過 app 紀錄,可以看見自身減塑行動的影響力,也讓全台眾人累積的減塑影響力被看見。
    同時奉茶行動 app 也獲得唐鳳政委的大力支持:「眾人之事,眾人助之。奉茶行動是數位科技和社會創新的結合,讓原本分散在社會各處的涓涓能量匯流在一起,讓永續思維和日常生活有了最接「水」氣的連結。」

    讓外出找水邁向無門檻的 app 升級計畫

    為了讓減塑影響力擴大,從 2018 年開始開發至今,奉茶團隊已投入近千萬的資源建置系統、推廣及倡議,每增加一個奉茶站點,其推廣、維護費用約需 1800-2500 元。而距離實現外出便利裝水的日常尚差 1 萬 1 千站。
    下一步,期望能再增加奉茶站點,建立超過便利商店 1.5 倍密集度的奉茶網絡,讓全台隨處都能喝到飲用水,達成 2023 年後每年減少 1 千萬瓶保特瓶產生,相當於為台灣增加 2.3 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減量影響力。
    「奉茶 Water Refill Map」的設計初衷,即是有效尋找友善飲用水的方便性,預計將為 app 進行全面提升:
    • 找水地圖全面升級:依步行距離排序,推薦最佳水站;水站資訊更為豐富完整
    • 全新任務:嶄新樣貌,以更有趣的任務訊息,增加找水時的樂趣及實踐永續生活的動力
    • 友善店家互動:讓使用者在打開 app 後,利用點數兌換到與自己理念相同店家的商品
    奉茶相信,與環境和好的生活方式並不困難,盼運用科技讓在外找水變得無門檻。

    建立影響力奉茶站,攜手企業實踐ESG,展現社會共好

    影響力奉茶站計畫正式於 2021 年 12 月開跑,中國人壽及 3490 地區網路扶輪社率先加入,在雙北多個觀光地區以及友善單車族的商店設置奉茶據點。中國人壽趙珮君協理表示中國人壽最在意民眾的終生健康,期待透過參與影響力奉茶站計畫更深入全方位的關注民眾的健康及降低塑膠使用率,並邀請關注永續的企業一起加入影響力奉茶站計畫。3490 地區網路扶輪社社長表示很開心可以參與影響力奉茶站計畫,並將國際扶輪社資源帶入台灣,歡迎有飲用水需求的民眾透過奉茶行動 app 在取水時造訪站點。
    自 2014 年起,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至今已支持 200+ 創業團隊以商業啟動更多、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 18 萬位受益者、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 1 億台幣。iLab 將於每月精選創業領域相關文章,與大家一同關注國內外最新趨勢與新知。 >>> 了解更多 iLab 育成計畫 >>> 追蹤 iLab Medium
    閱讀文章
  • 許一個不缺水的未來——5 分鐘了解 SDG 6,讓人人享有乾淨、可負擔的水資源

    許一個不缺水的未來——5 分鐘了解 SDG 6,讓人人享有乾淨、可負擔的水資源


    社企流/文:黃維萱
    「若是水消失了,會對你我造成什麼影響?對世界上不同地區的人來說,答案會不同嗎?」迎接 3 月 22 日世界水資源日之際,聯合國水資源組織(UN-Water)拋出這些問題,促使全球共同思考「水的價值」(Valuing Water),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六項「潔淨水與衛生」(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6:Clean Water and Sanitation,以下簡稱 SDG 6),在 2030 年以前,達成人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水資源永續管理。
    以下透過 6 個案例,與大家一起認識 SDG 6 內涵與細項目標內容:

    SDG 6.1 讓每個人都能取得乾淨且可負擔的飲用水

    乾淨衛生的飲用水是維持生命的最基本需求。SDG 6 的第一個細項目標,便是確保所有人皆能夠取得乾淨、且價格可負擔的飲用水。
    在取水便利的台灣,有團隊推出「奉茶行動」app,為大眾整合公共飲水機和提供免費供水的友善店家資訊,讓外出時盛裝飲用水成為最便利的日常。一方面讓外出喝水這件事變得更容易,另一方面也鼓勵大眾自備容器、減少一次性塑膠使用。(延伸閱讀:這款 app 唐鳳也推薦!「奉茶行動」全面升級,讓外出找水喝更容易
    而據聯合國統計,全球仍有大約 20 億人沒有乾淨的水可以飲用,大多發生在開發中的國家。為解決此問題,一本由專家學者與長期關注水資源議題的非營利組織「Water is Life」合作推出的「淨水書」(Drinkable Book)因而誕生,此書由數頁的濾紙組成,每一張可過濾 100 公升的水,隔除 99% 的細菌,一本淨水書便可提供一個人將近 4 年的飲用水。(同場加映:一本不能閱讀的「淨水書」:撕下即可過濾水源,向 99% 的細菌說再見

    SDG 6.2 讓每個人都享有完善的衛生設備,包括用肥皂和用水洗手的設施

    在全球對抗新冠肺炎的時代,洗手成了眾人的日常。不過,據聯合國統計指出,全球仍有將近 40 億人缺乏安全的衛生設備,無法便利地洗手、使用乾淨的廁所,因而導致疾病發生。
    在印度,約有 50% 的學校沒有完善的廁所設施,許多學生不得不中止學業。對此地方議員 P Rajeev 發起「公共衛生永續」計畫,推出「Delight 數位廁所」,推廣至校園,改善廁所的衛生問題,造福學子。(延伸閱讀:用科技促進社會創新!他建置印度第一個數位廁所,致力推動創新方案改善社會問題

    SDG 6.3 減少化學物質及垃圾傾倒所造成的水污染、透過妥善處理廢棄物改善水質

    水資源珍貴而脆弱,經不起人為的破壞。若將未經妥善處理的有毒物化學物質與危險材料排放至河流,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如在中國、孟加拉、印尼等地的成衣工廠,服飾生產過程會產生五顏六色的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倒入當地河川中,不僅影響生態,亦成居住在下游取用河水、抓魚來吃的居民健康上的隱憂。
    許多時尚品牌正與工廠協商更永續的處置方式;同一時間,一群科學家則跳脫傳統的思維,嘗試用新方法解決舊問題——以微生物製染料取代化學染劑,此款微生物染料可生物分解,降低排放至河川後的影響,不過仍應避免未經處理就排放至河川中。(延伸閱讀:永續時尚當道!設計師研發「微生物染料」取代化學物質,改善環境污染問題

    SDG 6.4 更有效率地使用水資源並降低缺水問題

    隨著人口增長與工業日益發展,聯合國評估,若持續保持目前的生產與使用模式,至 2025 年時,2/3 的世界人口可能生活會面臨缺水的問題。因此,如何提升用水效率,確保永續的淡水供應與回收,改善缺水問題便是各國皆須面對的課題。
    在地球的另一端,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數十萬人面臨缺水危機,而情況逐年更為嚴重。Isla Urbana 這家社會企業,便打造「雨水搜集系統」,以低成本且有效率的方式,搜集雨水、並過濾水質,改善當地的缺水困境。(延伸閱讀:改善數萬居民缺水困境!墨西哥社企「 Isla Urbana」設計雨水搜集系統,能供一個家庭近一年用水量

    SDG 6.5 實施水資源綜合管理,不同單位能跨界合作、順暢地管理水資源

    為了讓水能順利地從水源取得、經過過濾、運送到我們手上,各項水資源的管理作業牽涉到不同的單位,如政府、民間單位。這當中會有許多溝通與協調的作業,而若是管理的效率與品質不佳,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也可能造成水資源的浪費。
    以台灣為例,桃園市水務局打造「智慧水資源回收中心雲端統合管理平台」,獲「2021 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以科技提升水資源管理效率。身為工業重鎮,桃園擁有 8 座污水處理廠,過去這些處理廠在管理上各自為政,而今則可透過智慧平台,建立本土的水質、污泥等數據資料庫,降低維運成本。
    在歐盟,一項名為「InspireWater」的計畫,連化學產業界與學術界,合作推動提升產業用水效率,獲得歐盟的支持。
    部分河岸國共同取用同一條河川的水源,在未充分溝通以及資源不足的情形下造成衝突,也考驗著共同管理的智慧。在 SDG 6.5 強調水資源綜合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跨界流域的管理智慧。(同場加映:有望避免中東搶水戰爭?!「全球預警工具」可預測一年內水資源暴力衝突,準確率達 86%

    SDG 6.6 保護和恢復與水相關的生態系統

    水不僅僅是對於人類重要,對於動植物和生態系中的生命維繫來說也至關重要。地球上總量約有 14 億立方公里的水,其中約有約 4 萬立方公里的水會在水文循環(包含山脈、沼澤、河流、濕地等等)中轉換,使動植物維生、平衡大氣、洪氾平原、補給地下水等的重要水文功能。
    在 SDG 6.6 細項目標中,聯合國呼籲全人類,在 2030 年之前,一同保護及恢復跟水有關的生態系統。
    在美國紐奧良,歷經卡崔娜颶風重創,該城市重新學習如何「與自然共存」,預計將一處原先建置修道院之地,設計為全美最大的城市濕地。紐奧良效法荷蘭與水共存的思維,恢復土地原本就具有的蓄洪能力,化解人與自然之間越來越嚴重的衝突。(延伸閱讀:把土地還給自然,打造「與水共存」的城市——紐奧良修道院改建為全美最大的城市濕地

    5 個行動,一起在日常中維護潔淨水與衛生

    回應 SDG 6 乾淨水與衛生的目標,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落實以下 5 個行動:
    1. 淋浴取代泡澡,減少水資源的使用量
    2. 洗菜、洗米水二度利用,提升水資源使用效能
    3. 見到管線、窗戶或馬桶漏水立即報修,減少水資源浪費
    4. 燈泡、電池、藥物等特殊物品確實回收,以減少水資源污染
    5. 響應及參與煙蒂清潔活動,以免煙蒂透過下水道污染河川
    還想更深入了解 SDG 6 嗎?社企流整理了「知識補充包」,內含國外文獻、推薦書籍、相關影劇作品等,讓大家可以更多元地認識飢餓問題。現在就成為社企流電力小兵,獲得更深、更廣的專屬資源!
    欲閱讀 ​SDG 6 各項指標,請見聯合國永續發展官網:Goal 6 | Ensure availability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ater and sanitation for all 若有興趣了解其他 SDGs ,歡迎點擊以下連結,立即掌握 SDGs 各項內涵、指標與相關案例:
    核稿編輯:李沂霖
    閱讀文章
  • 把土地還給自然,打造「與水共存」的城市——紐奧良修道院改建為全美最大的城市濕地

    把土地還給自然,打造「與水共存」的城市——紐奧良修道院改建為全美最大的城市濕地

    社企流/編譯:張方毓
    在美國紐奧良,一座修道院將被改建成全美最大的城市濕地,有助提升當地的排水管理。
    回溯 2005 年,卡崔娜颶風重創紐奧良市,超過 8 成的市區遭淹沒,該地的居民全體撤離,居住在聖若瑟修道院中的 Joan Laplace 修女也不例外。
    當 Laplace 回到故土,看到街道上遍佈屋瓦、冷氣機、冰箱,有如埋在垃圾堆之中。「眼見這樣的毀滅,見識到我們的城市毫無防備,是一件非常難受的事。」於是,她與其他聖若瑟修道院的修女決定,要賦予原本生活的修道院第二生命,幫助紐奧良最低漥的地區調理洪水。
    她們隨即與建築公司「Waggonner & Ball」聯繫——該公司正在著手進行紐奧良的城市重建,他們自同樣低窪的荷蘭取經,預計讓紐奧良能為一座能與水共存的城市。
    在 Waggonner & Ball 的規劃下,原本搭建修道院的土地,會改建成名為「Mirabeau Water Garden」的城市濕地,緩解紐奧良排水系統的壓力。
    「我們的想法是,在雨水落下的地方管理它,而不是盡可能把水抽出城市。」Waggonner & Ball 資深設計師 Ramiro Diaz 說明。長久以來,紐奧良的作法正是把雨水抽出城市,但系統很容易就過載。
    當 Mirabeau Water Garden 完工,將成全美最大的城市濕地。當豪雨成災時,該濕地能作為關鍵的蓄洪角色,避免雨水一次性衝擊城市的排水系統。
    近來,暴雨讓紐奧良越來越常發生水災。2019 年 7 月,一場一小時的雷陣雨在城市某些地區,形成超過約 15 公分的積水。在一塊大約 8 萬平方公尺的土地上,15 公分 的積水代表超過 1 千萬公升的水量,對紐奧良排水系統來說,難以負荷這樣的水量。以該城市的根蒂利(Gentilly)區域來說,當地的雨水全都進到同一個排水站,首先匯流到沉砂井,再經過地下水道排出城市。
    而 Mirabeau Water Garden 則具備更大的蓄洪量,一場典型的暴風雨,僅會在此濕地中增加幾公分的積水;而面對 10 年一遇的大水災時,該濕地將能處理大量的降雨量,成為一座人工湖。
    紐奧良大部分地區都是建在沼澤地上,沼澤地地面基礎由黏土和泥炭組成,雨水難以滲透,而是留在表面、導致淹水。相反的,Mirabeau Water Garden 的前身是一個沙洲,沙子上方僅有幾吋的黏土,讓水更容易滲透、吸收進地裡。
    這也順道點出紐奧良排水系統的另一缺陷:它持續吸乾城市土壤裡的水份,讓城市越來越下陷。作為自然水循環的一部分,一些水會儲存在土壤中,土壤中有多少水分,依賴土壤是否容易滲透。然而,紐奧良的排水系統太有「效率」,不只移除暴風雨帶來的雨水,也移除了土壤裡的地下水。地下水沒了,土壤越來越結實,地平面卻也越來越低,更容易發生水災,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在 Mirabeau Water Garden 裡,樹木被分佈種在不同的小丘上,小丘以橋樑連接,因此小丘下方較低窪地區變成湖泊時,橋樑依舊可供行人行走。其中一個小丘上將種植闊葉森林,提供鳥類及其他生物棲息地。Waggonner & Ball 也跟緊鄰一旁的城市公園(City Park)合作,強化整片土地的蓄洪能力。
    比起想方設法的想「排除」水患、如今紐奧良效法荷蘭,改以「與自然共存」的思維治水,恢復土地原本就具有的蓄洪能力,才能化解人與自然之間越來越嚴重的衝突。(延伸閱讀:洪水不是猛獸,而是能「與人共存」的自然變動——荷蘭把土地還給大自然,打造不怕水淹的城市
    「過去我們持續『對抗』洪水,直到現在,我們要學會『與水共存』。」 如今 Mirabeau Water Garden 正在建置中,已逐步成為美國其他城市觀摩、效法的對象。
    核稿編輯:李沂霖

    閱讀文章
  •  改善數萬居民缺水困境!墨西哥社企「 Isla Urbana」設計雨水搜集系統,能供一個家庭近一年用水量

    改善數萬居民缺水困境!墨西哥社企「 Isla Urbana」設計雨水搜集系統,能供一個家庭近一年用水量


    社企流/編譯:鄭伃倢
    墨西哥城是世界上最缺水、供水機制也最不穩定的城市之一。供水基礎設施的缺乏,使得墨西哥城的郊區以及都市邊緣地區經常嚴重缺水, 生活極為不便。工業設計出身的 Enrique Lomnitz 與 Renata 觀察到這個現象,著手成立社會企業 Isla Urbana,企圖以雨水搜集系統解決缺水問題,並持續推動水資源的永續利用。

    工業設計與永續發展的相遇:從墨西哥南部的田野調查做起

    Lomnitz 與 Renata 是在美國攻讀工業設計期間認識的,兩人都來自墨西哥城,一心盼望能在畢業後回到家鄉從事關於環境永續的計畫,同時,也希望能改善當地經濟弱勢家庭的處境。
    他們開始在墨西哥城南部地區進行田野調查,在訪談過程中,許多家戶都提到用水的不便。進一步研究後發現,在墨西哥有超過一千萬人無法獲得供水服務,光是在墨西哥城就有 25 萬人過著缺乏水資源的生活。

    打造「雨水搜集系統」,改善缺水困境

    經過評估之後,兩人決定設計一款「雨水搜集系統」來改善缺水問題。在畢業後不久,Lomnitz 與 Renata 挑選了其中一個深入訪問過的家庭,安裝第一個試驗型的雨水搜集裝置,該裝置不僅能快速地搜集雨水,更能將水質過濾乾淨,這給了他們往下一步前進的信心。
    完成第一件裝置後, Lomnitz 與 Renata 緊接著在其他街區安裝了 15 個裝置,同時,也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成立了「Isla Urbana」。Isla Urbana 秉著開放的精神,讓不同背景的人,包含工程師、設計師以及都市工作者能夠各個角度貢獻自己的專業,調整組織內部的運作並持續修正整個營運模式和裝置設計上的不足。
    除了安裝雨水搜集系統以外,Isla Urbana 也致力於傳授當地居民關於水資源的知識,希望居民能夠在無人協助的狀況下獨立處理雨水儲存上遇到的問題,並深化他們對於水資源永續的觀念。「這是一個裝置設計與社會設計流程必須要一起進行的專案,我們期望不同領域的人能夠持續帶來不同的想法與刺激,讓整個流程可以更順暢。」

    擴大影響力!雨水搜集系統造福數萬人、水資源管理成重點施政項目

    成立至今,Isla Urbana 為了保有對於組織的獨立性,並不接受單獨投資者或企業的巨額投資,而是利用自身的影響力,與其他理念相近的組織合作並進行議題與商業合作上的串聯,呼籲政府與民間單位重視墨西哥水資源的問題,並持續推動雨水搜集系統的裝設。 在這 10 年間,Isla Urbana 於城市中累積裝設約 1 萬 5 千個雨水搜集系統、使超過近 10 萬人受益,他們也深入郊區,提供超過 35 個社區上千個雨水搜集系統。
    「如今水資源的議題成了政府的重要政策。」Lomnitz 表示,在墨西哥市長選舉時,水資源管理成了各候選人的重要政見;而在新建築的建造法規中,亦規定需包含裝設雨水搜集系統的配套措施。能走到這一步,Isla Urbana 在實作與觀念推廣上,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李沂霖

    閱讀文章
  • 用科技促進社會創新!他建置印度第一個數位廁所,致力推動創新方案改善社會問題

    用科技促進社會創新!他建置印度第一個數位廁所,致力推動創新方案改善社會問題


    編譯:社企流
    位於印度南端的城市特里凡得琅,每年觀光客流量多達一百萬人次,為當地(喀拉拉邦)帶來每年 1500 億盧比的觀光經濟。但是對於百萬人潮,整座城市卻只有 5 間廁所、40 個馬桶,完全供不應求。整個印度,約有 50% 的學校沒有完善的廁所設施。因為這個原因,許多女學生甚至不得不中止學業。
    對此地方議員發起「公共衛生永續」計畫,在校園建置公共衛生系統,像是一間位在印度埃爾訥古勒姆的公立女子學校,是全國第一間擁有數位廁所的學校。而數位廁所建置計畫背後的推手是 Vinod Subramaniam,當時,他是「 Eram Scientific Solutions」(ESS)這家公司的工程師暨管理者,目前則為「 Alterneit Lifestyle」 私人有限公司的創辦人暨常務董事,該組織提供永續方案並推動社會企業經營。
    在 Subramaniam 的學生時期,他立志成為一名企業家,後來,他與朋友 Abhilash 創立的公司「Rain Concert」 以失敗告終,隨後他又創立一家新公司,卻仍再次失敗。雖然創立公司未果,但是失敗的同時, Subramaniam 也得到了一份新工作——喀拉拉邦政府部門的 IT 主任,在喀拉拉邦最落後的地區之一馬拉布蘭執行資訊及通訊科技相關計畫,致力消弭數位落差。
    Subramaniam 表示,「這個計畫喚醒了我的創業魂!我想要做些什麼來影響這個社會。」他決心深耕社會經濟領域,以創新創業的力量改善社會問題。
    在 Subramaniam 心中有著許多創業的點子想要實踐,而他率先選擇從改善衛生領域著手,因為他認為這是當局政府目前最為忽略的一塊。雖然政府提升了預算,而且有「國家衛生政策」鼓勵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共同致力於衛生領域,但是卻沒有人真正落實。「要想出完美的衛生政策,是一個很大的挑戰。」Subramaniam 表示。
    「我想要試試引進『數位廁所』,這個設施在已開發國家早已被廣泛應用。我確信這在印度將會是一個很有潛力、很大的市場。從政府組織、地方機構,甚至是私人企業社會責任(CSR)基金,透過這些資源協助買進設施,資金方面就不至於匱乏。不過,這個領域目前還缺乏科技應用,所以,我決定聚焦在此。」
    起初,計畫由 Subramaniam 一人全權負責,隨後過去共同創業的朋友 Abhilash 也加入,逐漸形成團隊,並且借用親人的家當作臨時工作室。Subramaniam 第一間倒閉的公司 Rain Concert,也就這樣復活了,全心投入數位廁所的建置計畫。
    數位廁所的概念源自於歐洲,那裡有許多付費使用的公共廁所。 Subramaniam 想要將這樣的概念「印度化」,將歐洲的數位廁所,調整成適合印度當地文化的設施。
    印度首座數位廁所 Delight 於 2010 年 12 月完成,坐落於印度的科澤科德,在這個壅擠的商業區之中,女性工作者迫切需要適合的廁所。為了緩解這些需求,Delight 在此只提供給女性使用。
    Delight 是一個非常輕便的設置,佔地不到 5 平方公尺。廁所內有數位付費設施,一旦系統偵測到錢幣投入,廁所門將會自動解鎖,燈光跟排風扇都會自動啟動。
    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入內時,馬桶會預先沖水 100 毫升。如果使用者忘記手動沖水(這樣的事情在印度常常發生),系統也會自動沖水清洗馬桶。如果使用者記得主動沖水,那備用的沖水系統就不會被啟動。
    若使用時間少於 3 分鐘,系統只會排出 1.5 公升的水來沖洗馬桶;若使用時間超過 3 分鐘,系統將會釋出 4 公升的水來沖洗。不只省電省水,Delight 更是一個綠能數位廁所,配有太陽能板,自給自足系統所需的電力。
    數位廁所儲有 230 伏特電力,也有備用電源。若是電力或水源不足,系統也將會預先將設施關閉。數位馬桶的水箱會預先從水源儲下 500 公升的水量,但是仍然有馬達可以從其他水源打水,以防緊急狀況發生。
    不僅如此,Delight 內建 GPRS 系統,可以透過網路系統與手機,處理遠端遙控,控制廁所開關、監控數據、檢查功能等。
    除了使用者付費所得收益,廁所外的面板設置則可提供廣告置入,藉此獲得額外收入來源。 Subramaniam 表示,設置在新德里的設施,透過廣告每天可以收益 30 到 40 萬盧比;而在特里凡得琅的博物館公園的設施,每月可收入 1 萬盧比。
    此計畫很快地就獲得關注,Subramaniam 接到如雪片般飛來的訂單。而他與團隊夥伴則意識到,公司已沒有辦法接下所有的訂單。很快地,他們尋求企業化這條路作為解方。
    緣分使然,Eram Scientific Solutions(ESS)董事長暨總經理 Siddeeq Ahmed 找上 Subramaniam 投資 Delight 。ESS 公司業務包含石油化工、工程、人力資源、衛生下水道設備等。Ahmed 察覺到這項社會企業計畫,並買下 Subramaniam 當時的公司 Rain Concert 一半的股權。
    「對我們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商業組織,不論我們從這個計畫賺了多少錢,資金都將回流到優化產品這件事,或者研發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相關產品。」Subramaniam 表示。合作關係相輔相成,Delight 的研發與問世也讓 ESS 煥然一新。
    此外,來自埃爾訥古勒姆的共產黨國會議員 P Rajeev 則將 Delight 馬桶引進校園,作為永續性衛生計畫的一環,目標是為了提供給地方公立學校以及受政府補助的學校,能擁有完善的廁所設備。
    (來源:Eram Scientific
    大約一年的時間,該團隊已在喀拉拉邦、新德里、孟買、肯亞庫馬利等地區建置 Delight 。除了印度,也有來自非洲、中東國家的訂單,據官網統計,截至目前為止,此款數位廁所已遍佈 23 個國家,每天供上萬人使用。
    自推動數位廁所計畫後,Subramania 也持續推動創新方案解決社會問題,並支持社會創新事業發展。目前,他正在構想世界首座永續發展園區,推廣具影響力的創新計畫,包括農業、水資源、衛生以及環境工作等領域。
    參考資料
    本文為啟動亞洲高峰會合作專欄,如欲轉載全文至其他介面,請來信洽詢社企流。

    閱讀文章
  • 永續時尚當道!設計師研發「微生物染料」取代化學物質,改善環境污染問題

    永續時尚當道!設計師研發「微生物染料」取代化學物質,改善環境污染問題


    社企流/編譯:魏守芸
    「在中國有個玩笑,你能夠從當地河流的顏色得知這一季服飾的流行色。」時尚設計師 Orsola de Castrocan,在 2017 年紀錄片《RiverBlue》 表示。
    在中國、孟加拉、印尼以及其他國家的成衣工廠,排水管不只餵飽了美式快時尚文化,還有當地居民──傾倒紅藍綠色廢水進當地的溪流河川,而人們接著在下游飲用河水、抓魚來吃。
    一些服飾品牌正與工廠致力於限制每日流進排水管的染料量,並控制 3500 種化學染劑中的部份原料不要進入下水道中。不過,一些設計師則質疑,我們根本不需要這些化學染劑,他們正進行一項實驗,以微生物製成的染料作為化學染劑替代。
    「對我來說這非常有趣,去解構生物學如何幫助我們重新思考材料的產製以及運用。」生物設計研究工作室「Faber Futures」創辦人 Natsai Audrey Chieza 表示。 Faber Futures 前身為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旗下學術研究單位,8 年後甫於 2018 年初創立。
    在 Chieza 的實驗室中, 她使用天藍色鏈黴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一種能在一周的生命中產生色素的細菌。「到了第三天,我們就能夠在細菌培養皿上得到很多色素。」 Chieza 表示,「身為一個設計師,當我看見這個培養皿時,我就想到,如果這個培養皿變成紡織原料呢?」
    這種微生物能依照介質的酸鹼度,天然地改變顏色,所以透過調整微生物的生長環境,就能創造出各式顏色,如海軍藍或是螢光粉,更能有系統地建立完整的色彩盤。
    整個過程比起傳統的工業染色能非常有效地降低用水量。與天然染劑相比,培養此種微生物不需要耗費農業用地及農藥來種植染劑植物,也不需要重金屬物質來將顏色染至布料上。
    這種細菌色素是可生物分解的,但設計師仍盡力避免大量傾倒至水裡。荷蘭實驗室「Living Colour」的創辦人 Laura Luchtman 以及 Ilfa Siebenhaar 表示,「我們期待創造一種可循環的製程,不讓整個染色製程的終點是流向下水道。」
    此實驗室專注在菌類植株培植,天然地製造色素,他們沒有計畫使用基因工程,設計師更專注在如何使用有機體來創造出新穎的顏色。「剩下的色素能夠被用在相較起紡織品,較不需要飽和顏色的材料。」
    這項技術仍然在初始階段,Living Colour 將與小品牌以及獨立設計師合作,但要大規模拓展仍需要更多努力。 Luchtman 和 Siebenhaar 表示。「這項研究需要有耐心的投資者,不只是想得到短期快速的投資報酬。我們正與生物學家合作,來測試是否這項技術能被規模化。我們仍需要執行一個徹底的生命週期分析,以確保菌類染色製程不會導致任何問題。」
    服飾產業的架構,尤其是快時尚,讓改變工業製程更加困難。 Chieza 表示,「總體來說,時尚被生產週期所限制,設計師不傾向以長期的角度來設計新產品。」。
    多數品牌著重於找出最便宜的方法製造衣服,而不是發展新技術。Chieza 認為,時尚企業應投身改變,不只將自己視為純粹的「服飾製造商」、更應著重於創造出對人體、也對環境更好的服飾。
    目前,Faber Futures 正積極與一些具前瞻性的品牌合作,實驗微生物該如何被整合進供應鏈中。而服飾產業也承認,他們用在染料的化工原料、溶劑,大量用水等的確有問題。(同場加映:屬於時尚業的「氣候憲章」:Burberry 、H&M 等全球 40 家品牌,承諾 2050 年零碳排
    為了改善時尚產業造成的大量浪費及污染問題,早期還有一些公司嘗試過其他可能,如荷蘭公司「DyeCoo」 曾嘗試以二氧化碳取代水來染布,並試圖建立製衣的循環過程,致力不造成任何浪費。而今, Chieza 說,不少公司則都開始以微生物作為解決方案。結合生物工程技術,微生物、細菌、藻類或是真菌,也能變為布料。如新創公司「Modern Meadow 」,以實驗室裡的膠原蛋白做成皮革製品;「Bolt Threads」,用菌類的菌絲體製造皮革以及在發酵罐裡製造出合成的蜘蛛絲材質。這些研發都能與色素細菌結合,共同翻轉時尚產業未來。(同場加映:平價時尚當道:這款「菇類皮革」不傷害環境,還替消費者省荷包
    「人們開始了解整個服飾產製的過程,還有該從何開始來解決問題。」 Chieza 說道。「以更宏觀的思考來看整件事情變得十分有趣,如今人們擁有更多的機會及無限可能、去重新思考工業製造的過程,邁向更永續的發展。」
    核稿編輯:李沂霖
    參考資料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