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黑心與良食
中國時報/記者謝錦芳(2013年6月13日)
今年端午節與往年最大不同是,親朋好友對市面上的粽子避之唯恐不及。在黑心食品風暴中,二位嗅出這股社會需求的青年,脫下西裝,捲起褲管,走進偏鄉拜訪小農,要為小農與企業搭起橋梁,由企業以公平合理價格向小農購買無毒有機的農產品,一來活絡農村經濟,二來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三來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創造互利多贏的價值。
毒澱粉事件中,銷售過期原料的業者說:「吃一點不會死人」,成為黑心的經典。許多外食族感慨,從粉圓、豆花、肉圓到蚵仔煎,這些最普通的小吃都出問題,還有什麼能吃得安心?若要避開這些有毒加工品,如何向產地小農購買天然無毒的農產品呢?
近年有許多年輕人回到家鄉,推廣無毒有機產品,並建立網站平台,做農產品直銷。在眾多產地直銷平台中,「鄰鄉良食」主要以企業為客戶,為個別企業的需求量身訂做,並做後續追蹤,協助該企業達到社會責任的目標。
六十二年次的譚景文,原任職於會計師事務所,取得政大企管碩士學位後,二年前與學弟陳宏欣一起創業,成立了「鄰鄉良食」社會企業。
他們把公平貿易的理念帶入偏鄉,以最終端售價打八折,向小農收購經認證的無毒有機農產品,目前已有中華電信、中華汽車、匯豐和渣打銀行等多家企業採購,提供員工日常生活所需,或年節送禮給客戶。
以尖石鄉馬里光部落為例,七位祖母級婦女種植的五月桃,今年透過「鄰鄉良食」賣出三千六百盒,比去年多出一倍以上,而每盒收購價也比盤商多出一倍以上,老奶奶們笑容滿面,希望明年號召更多部落婦女加入。「鄰鄉良食」協助部落直銷農產品給企業,發揮公平貿易的精神,避免盤商層層剝削,為部落婦女帶來穩定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透過「鄰鄉良食」搭橋,時下最夯的行動支付系統即將引進偏鄉,不久,民眾到各地旅遊,可以透過手機APP查詢當地特產,以手機訂貨付款。這項發展中的行動支付系統,為偏鄉創造新商機,對銀行帶來新客戶,對一般民眾則帶來便利,可謂一舉三贏。
「鄰鄉良食」成立剛滿二年,曾獲第二屆企業永續創業競賽冠軍,目前全公司只有三人。政大企管系教授黃秉德認為,「鄰鄉良食」這樣的平台,協助企業直接向鄰近小農購買農產品,一來降低食物里程,二來也吃得安心,值得鼓勵。
在一片黑心食品風暴中,「鄰鄉良食」的創意,似乎帶來了曙光。
全文轉載自中國時報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