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獨家特派員

社企流獨家特派員

「獨家特派員」為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的回饋方案之一,由社企流編輯帶領特派員親自完成訪綱擬定、採訪、撰文等編採流程,一同記錄社創團隊的創業故事。特派員除了能親自體驗編輯採訪工作,也有機會第一線認識創業團隊、並與他們展開對話。

專欄文章

11篇)
  • 用創新技術翻轉教學、普及緊急救護知識——專訪安妮怎麼了?創辦人楊翔文

    用創新技術翻轉教學、普及緊急救護知識——專訪安妮怎麼了?創辦人楊翔文

    社企流獨家特派員/文:陳威儒
    何謂「急救」?看似在大眾媒體、災害現場當中,經常被提及的「行動」,背後有著一套縝密運作邏輯與專業團隊共同協力,支撐急救行動得以實踐的關鍵則是「救護醫療(Paramedicine)」知識。

    藉助影像傳播,推廣專業知識

    「我們在做的事情是『醫院外』發生的醫療救護行為。」安妮怎麼了?創辦人楊翔文坦言,台灣專業救護員的職能都十分頂尖、優秀,一個專業領域要能長期發展,更需要仰賴夠持續累積的專業知能與人才。
    大學期間楊翔文曾學習「緊急救護訓練」,在他支援救護的過程中,目睹一位等待突然昏厥父親的女兒在急診室外大哭,有一瞬間感到手足無措,從而親身感受到工作現場分秒必爭的急迫,也理解到課堂知識不足以應對可能超乎想像的突發危機。
    要能夠掌握臨機應變的能力,必須實務經驗結合更深厚的救人知識;因此,不滿足台灣救護員教育技術訓練,僅於教科書的文字跟照片練習的他,開始在課餘進修救護知識,並利用自身擅長的影像敘事能力、加上 YouTube 日趨蓬勃發展的外在環境。終於在 2018 年成立急救教育網站「安妮怎麼了?」,這裡集結救護技術員、醫師等跨領域專業團隊,期望能升級台灣國內的急救教育系統。

    為專業救護員量身打造,由淺入深讓救護專業知識更完整

    「救護工作就如同其他專業工作者一樣,需要仰賴不同面向共同發展。」楊翔文認為,就如同護理專業一般,除了臨床工作外,也需要有教學、研究、品管等其他工作支持,方能讓此項專業發展更長久。從台灣的救護醫療發展中,他觀察到多數的救護技術員分布在國軍或是消防體制內,教育及養成方式多屬於職業技能性質的訓練,也因此教學設計與發展上,相對欠缺類似於外國具學位、知識體系化的「救護醫療」 。
    一開始,安妮怎麼了?著力於教材內容的開發、學術知識類型的轉譯提煉,並依照國內救護員分級,分別推出 1.0 系列「初級救護技術員(EMT-1)及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單項技術及作業流程影片」,以及 2.0 系列的「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技術影片」。
    除了線上教學影片外,也搭配實體的實作課程。「我們會先讓參與實體課程的學員,先看過線上課程後,通過基本知識門檻,再進入教學現場進行實際演練。」此外,考量到實體教學教具的數量及品質,每次的實體課僅收 4 位學員,確保每個人都能有自己操作的安妮教具,且每具安妮皆為最新款,能與電腦平板連線,讓學員在練習時可獲得即時回饋。楊翔文希望透過這類的「混成式」教學,讓專業救護人員能獲得更好地學習,也能讓實務經驗持續傳承下去。

    「在救護車抵達之前,我們還能做什麼?」

    急救,除了倚賴專業救護人員外,在救護車到達以前,民眾的自我急救也是拯救生命的重要關鍵步驟。其中,我們最常、也最熟悉的急救方式是「心肺復甦術(CPR)」,即便在 Google搜尋中能找出上百篇相關資料,但卻未能有一個網站將 CPR 完整且有系統性地介紹。
    「如何讓看似艱難,卻在緊急時刻卻一定會需要用到的救護知識,更加普遍被認識?」楊翔文試圖將這些分散、零碎的知識訊息重新統合,透過影片、大眾倡議、教育等方式,如全民學急救的 3.0 系列影片或是 2023 年的「世界急救日」與台北市捷運公司合作,舉辦「閃電 CPR 挑戰」,期盼民眾重新認識,「對於急救,我們並非束手無策。」

    向下扎根,知識養成從學校教育開始

    推廣專業救護知識上,安妮怎麼了?還想做得更多。
    「台灣的國高中其實都有醫療救護知識的教育,例如國中的健康教育課、或是高中的健康與護理課。但事實是,大約只有 30% 的健康教育課是由專門教師進行教學,而剩下的 70% 則是配課給非醫護專業的教師。」楊翔文坦言,這讓整個醫療救護知識十分不足。因此,2023 年安妮怎麼了?將實作課程深入學校,展開「校園急救教育支持計畫」。光是 2023 年上半年就與 7 所學校進行合作,影響 2300 名學生;下半年則有 4 所學校進行,以國中為主要服務對象。
    雖然經常會遇到舉辦活動時經費、器材的不足,但此計畫除了有台中教師輔導團的大力支持外,楊翔文也分享,與學校共被時活動時面臨「安妮」器材不足時,有位校長在了解教學現場因軟/硬體限制會讓教學品質下降後,毅然決然願意挹注經費與資源,讓活動能順利結束。這也讓楊翔文堅信自己正在「做對的事」、「朝對的方向前進」。

    匯聚更多可能,讓救護醫療專業能更被重視

    談及下一階段的安妮怎麼了?楊翔文表示,在技術操作影片上,將重新設計教學內容,並納入更多在實務教學經驗上的反饋,針對專業救護員教學訓練推出 4.0 系列影片;此外,也開始向外拓展更多可能,如安妮教具租借、企業合作等也正在積極拓展中。
    從無到有逐步開發專業救護教材,透過一次一次擬訂計畫來著手解決問題,並結合群眾募資、籌備大型倡議活動,嘗試接觸更多潛在受眾,楊翔文期盼安妮怎麼了?接下來能積累更多教學內容,並專業分眾,讓每個需要相關專業知識的人,來到這裡,都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內容,也讓專業救護醫療知識建置的更加完善。
    特派員心得
    在台灣有很多新創團隊──不管是 NGO 或社會企業──都努力嘗試解決很多看似微小但極為重要的問題,安妮怎麼了?便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團隊之一。訪談過程的最後,創辦人提到目前透過公司和非營利組織做共同營運,但因為安妮怎麼了?要發展的課程專業內容本身較為昂貴,也讓我認識到,若能有更多人參與進來,或許在「使用者付費」的良性循環之下,更能形成一股正面的力量。
    核稿編輯:葉于甄
    想讓社區變好、讓台灣更好嗎?參加社區一家提案,讓不分年齡、不限主題、不限國籍的你,實現夢想 >> 立即提案
    閱讀文章
  • 加入良食循環行列只要 50 元,打開 Tasteme 一起減浪費又顧荷包

    加入良食循環行列只要 50 元,打開 Tasteme 一起減浪費又顧荷包

    社企流獨家特派員/文:林品君
    你曾想過那些店家煮好但沒能銷售出去的熟食,最後可以怎麼處理嗎?
    吃不完的食物冷凍起來,怕有不新鮮的問題;丟棄又會產生大量的廚餘成本、且對環境造成負擔。
    近幾年「惜食」已成為政府與民間專注的環保議題之一,各大餐飲店家紛紛做起打烊前的促銷,希望將浪費降到最低。最為人熟知的惜食服務,除了 7-11 的「i珍食」、全家的「友善食光」外,現在還有了一個新選擇——使用 Tasteme app,就能以一個 50 元銅板,買到超過價值 100 元的麵包或便當,不僅能為消費者省荷包、更有助解決食物浪費問題。

    讓「良食」循環!為店家減浪費、為消費者省荷包

    從小就秉持著節省不浪費的 Tasteme 創辦人暨執行長葉柏軍,先是留意到家旁的甜甜圈店,在打烊時間後,將未能販售完的甜甜圈整袋整袋的丟棄,又看到日本將「用不完的剩餘食材做成餐點」的創新服務,便開始思索是否有什麼自己能做、台灣也可以發展的模式,可以降低浪費的情形,一個「剩食交易平台」的構想便逐漸成形——讓店家能將當日還能吃但賣不完的食品售出、而消費者得以用經濟實惠的價格購入,讓這些「良食」持續循環、送到需求者手中。
    「一開始帶著初步的想法、拿著很簡單的提案,跑了 100 間餐廳訪查,但只有不到 1 成的店家有興趣。」葉柏軍四處拜訪店家,一一向店家說明,該如何讓還能吃的良食找到需求者,一方面為店家省去處理食物的煩惱、一方面也能以優惠機制打開消費者上門的機會。
    不少店家曾表示,以低價出售食物看似是一項虧錢之舉,葉柏軍則回應,若食物賣不出去,到了打烊時只得進入垃圾桶、成為廢棄物,而處理這些廢棄物也需一筆支出。「何不視為一個收入的機會,賣給需要的人?」
    歷經兩個多月,總計拜訪雙北市超過 800 間店家,最後約有 2 成業者表達合作意願,這才開啟了打造 Tasteme 的起點。

    打開 app,50 元就可愛地球

    對消費者來說,使用 Tasteme 的方式相當簡單,打開 app 即可定位搜尋所在地附近有哪些合作店家,鎖定想要的食物後,可於平台上儲值 T 幣來下單,在店家提供的時間過去取物,就能拿到一袋保證價值超過 50 元的美食。
    使用平台專屬的 T 幣,可減少信用卡資料外洩的危機,也能預防刷退的處理時間成本,預先儲值 T 幣還能享有買 8 次送 1 次的優惠。而一個 T 幣等值於新台幣 50 元的設計,則是因 Tasteme 團隊認為,50 元是親民的銅板價,可降低消費者使用此服務的門檻。
    對店家而言,預先在系統付款完成的訂單,無需現場交易,可降低棄單的情形。藉由 app 販售出去的食物,不只能減少高昂的剩食處理成本,無形之中也增加品牌形象。透過良食循環,讓社會共享閒置食物,降低廚餘量也有助降低環境負擔,可說是一舉多得。而 Tasteme 則透過向店家抽成良食福袋的方式賺取營收。
    問起 Tasteme 服務最獨特、與眾不同之處為何?葉柏軍自信地説 : 「我們與眾不同之處,就是預訂排隊的機制。」消費者可以預先在 app 上選今天想購買的店家福袋,讓店家清楚知道,當天有多少的消費者在排隊,最後依照實際剩餘的食物份量去決定要接幾張單,確保供需能正確地媒合。
    同時,消費者在 Tasteme 的福袋中也可以買到「嚐鮮」的品項,搶先體驗店家新口味商品,店家也能以消費者回饋來評估市場對此新口味的喜好度。
    Tasteme 自 2021 上線近一年的時間,已累積 3 萬多筆消費紀錄、擁有超過 75 萬名用戶。據葉柏軍觀察,主要客群多是 18-45 歲、關注生活、社會、經濟的消費者。
    在店家端,目前則累積雙北市超過 250 家餐飲業者加入,還有為數不少的加盟店正在洽談中。除了非常態的流動攤販,因考量到無法核實的狀況無法加入 Tasteme 外,只要有食安檢驗報告與相關營業登記即可於官網申請合作。
    目前,合作店家有知名連鎖品牌阿默蛋糕、聖瑪莉烘培坊及綠原品自助餐等等,2021 年起 Tasteme 也與喜憨兒基金會合作,讓惜食的服務還能支持公益。

    首獲德國 iF 2021 社會影響力獎!Tasteme 盼擴服務據點、號召全民加入惜食行列

    回首創業歷程,葉柏軍分享,初期推廣時常常被店家以為是詐騙,甚至還曾被用掃把趕出門。雖曾遇過不少對 Tasteme 提供的服務沒興趣的商家,但願意支持的店家也不少,更不吝對於 Tasteme 良食循環的服務給予鼓勵。
    身為媽媽的外送員用戶回饋,因為工作繁忙難以定時照料孩子的三餐,而透過 Tasteme 的服務,幫助她省時又省錢。這些與使用者交流的經驗,都成為葉柏軍經營組織的堅定力量。
    而在組織成長的路上,Tasteme 加入社企流 iLab 孵化器,讓團隊同仁能透過課程獲取專業技能、也因此結識其他創業夥伴。
    成立至今,Tasteme 屢獲「桃園社會企業創業競賽」、「燃點公民平台-燃點之心」、「 APSIPA 亞太社會創新合作獎」等獎項肯定,2021  年底更成為台灣歷年唯一榮獲德國 iF 設計社會影響力獎( iF Social Impact Prize)的組織,站上世界舞台。
    未來,Tasteme 盼能擴大服務據點,讓更多人都能享有這項惜食服務。「今年的目標是要將合作去點拓展到中南部,北部開滿 8 千間、南部 2 千間,未來 3 年更希望能走向國際化。」葉柏軍說道。

    特派員心得

    去年疫情時,不得不減少原本每天在外飲食的次數,也留意起身邊餐飲業被迫與病毒共存而需轉型的新聞,所以這次採訪的主題,毫不猶豫地選擇與惜食相關的企業 Tasteme。
    一開始很好奇這樣的商業模式會如何發展,但深入了解後,發現對消費者而言除了可以省錢,還有機會可以支持公益機關做愛心;店家不只能節省成本,也能藉此做新品市調,最終不論是店家或消費者,都能協助減少飲食浪費來愛護我們的地球,實在是一舉好多得,也是我真心會想支持的社會企業。
    寫文當下回想起那天近距離採訪到 Tasteme 的過程,還是有種小小滿足感,能夠傳達這樣的理念給大家,感覺真好。
    一直以來都很支持社企流為社會傳遞正向的價值,相信這些良善的種子,也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因為社企流的影響而發芽。

    「獨家特派員」為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的回饋方案之一,由社企流編輯帶領特派員親自完成訪綱擬定、採訪、撰文等編採流程,一同記錄社創團隊的創業故事。特派員除了能親自體驗編輯採訪工作,也有機會第一線認識創業團隊、並與他們展開對話。

    核稿編輯:李沂霖
    星展永續好時光系列活動「食物零浪費一週挑戰」,邀請大家參考食物零浪費指南,用簡單步驟挑戰零剩食生活,一同減少食物浪費、節省飲食開支,還能把 Line Points、電子書閱讀器等多重好禮帶回家!>> 參加挑戰
    閱讀文章
  • 從一個家庭到一座城市,小人小學盼讓親子友善環境無所不在

    從一個家庭到一座城市,小人小學盼讓親子友善環境無所不在


    社企流獨家特派員/文: 陳俊豪
    在忙碌的城市,一對雙薪家庭的父母,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常不超過 2 小時。當「沒時間陪孩子」成了現代通病,家庭關係日漸疏遠,衍生出許多遺憾與社會問題。
    設計師出身的陳子倢,在工作現場聽聞許多職場家長後悔未能參與孩子成長;更在擔任青少年輔導員的經驗中,體認到「影響一個孩子的關鍵是從家庭開始」,於是,她創立「小人小學」(籿苗創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致力為現代家庭創造精緻的親子時光。
    4 年過去,陳子倢搖身變成「扣扣老師」,透過舉辦營隊、講座與工作坊,協助上千個家庭增進親子關係。
    如今,小人小學除了舉辦親子活動外,更將服務範圍擴及至「體驗服務設計」與「種子教師培訓」兩大領域,「我們的願景,是要讓台灣成為親子友善的國家。」陳子倢表示。
    在體驗服務設計上,小人小學與企業端合作,以親子友善為目標,進行公共空間或企業場域的轉型改造。陳子倢舉例分享,台北 101 先前主要是以吸引觀光客使用為主,近期則轉以聚焦在家庭用戶,便找上小人小學做場域改造;又如桃園大溪的李騰芳古宅,結合展覽、體驗課程,發展為適合親子共學共遊的場域。
    而開始進行種子教師培訓的原因,也是基於小人小學欲擴大親子友善的理念。為讓更多人具備親子溝通技能、進而能於不同的場域服務,小人小學打造兒童溝通、教案設計等課程,培養非典型老師、擴大影響力。

    服務偏鄉孩子,首個實體據點「小人 1 號」於南澳誕生

    除了服務白領家庭、打造城市中的親子友善場域,陳子倢也十分關注偏鄉教育,2019 年,她成立「籿苗教育發展協會」,主力服務偏鄉的孩子。
    踏入偏鄉的契機,也是因為想到那些因爸媽工作忙碌而被忽視的孩子。「我們可以做什麼?」帶著蓄積以久的課程經驗,陳子倢與團隊走訪高雄美濃、新竹尖石、宜蘭南澳等地的偏遠小學,認識了更多不同的家庭需求,持續為創造對兒童更友善的環境為目標努力耕耘。
    2020 年夏天,協會的第一個實體據點「小人 1 號:南澳小孩的圖書遊樂場」,在當地孩子的許願下誕生。孩子不僅能在此玩耍、彼此陪伴,也能透過接觸各行各業的職人,累積不同的學習體驗。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就無比強大。小人 1 號不只是一個空間,更是一個串起當地校園、社區的節點,透過輸出小人小學陪伴孩童的經驗,培訓在地的青年與老師,為南澳的孩子提供更完整及安全的學習場域。
    今年,協會發起「愛的大冒險」鄉鎮教育捐款募集計畫,並舉辦「尋找愛的大冒險」親子公益演唱會,原是想為孩子打造表演舞台、並讓更多人造訪南澳關注在地議題,不過因疫情影響,公益演唱會改為線上進行,仍留下許多精彩表演的片段以及孩子同樂的珍貴回憶。協會期許,透過演唱會聚集群眾,能吸引更多人認識鄉鎮教育的現況、進而捐款支持,陪伴鄉鎮孩子長大。

    珍惜每次的「魔法時刻」,小人小學邁向下一個 5 年

    將近 5 年的創業時光,曾面臨外界質疑、資金不足等挑戰,陳子倢說,「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當遭遇種種困難,難免會有想放棄的時刻,所幸,一路上同行夥伴的支持、因參與課程而展開笑容的親子,總能讓陳子倢記起創業的初衷,又能長出持續做下去的勇氣。
    而創業並不全憑理念,如何經營組織、串連資源都是學問。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小人小學與社企流相遇,成為 iLab 育成計畫的一員,透過參與課程、導師諮詢,增進營運、簡報等能力,更因此結識許多社會創新創業家,除能開啟多元的合作機會外、更成創業路上彼此扶持的力量。
    而今,小人小學服務橫跨 25 個鄉鎮、陪伴超過 3 千個家庭、並參與超過一萬名孩子的童年。最令陳子倢感到驕傲的,是每一次課程中,家長與孩子因為更加認識、傾聽對方而流淚或大笑的「魔法時刻」。
    在小人小學所期待的未來,將是一個家庭相處融洽、親子共好的世界。

    特派員心得

    感謝社企流提供這樣珍貴的機會,讓我能夠協助進行主題訪談,除了學到訪談以及撰稿的技巧,更難能可貴的是,能夠親自面談極具想法及熱忱的社會企業家。 我選擇這個主題,主要想深入的瞭解家庭及孩童之間的互動及教育議題,而小人小學的扣扣老師幫我上了一課,讓我理解到親子友善城市的概念以及可行作為,也讓我對於親子之間的相處有了更新的一層體悟跟想法。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訪談的過程中,瞭解其創業目標以及起心動念,給了我極大的啟發,讓我體認到社會企業的獨特性、創業家獨有的衝勁、以及為社會帶來的改變,每一項都讓我有所觸動,包括小人小學的扣扣老師,我由衷地尊敬每一位企圖改善人類世界的社會企業家,謝謝你們,並祝福你們能夠順利地完成願景。
    核稿編輯:李沂霖

    閱讀文章
  • 銀髮族專屬送餐服務!銀色大門讓長輩不只溫飽更有溫暖

    銀髮族專屬送餐服務!銀色大門讓長輩不只溫飽更有溫暖

    社企流獨家特派員/文:金得心
    「嘉義縣是全台灣高齡化比例最高的區域,垃圾車音樂一響站出來的全都是長輩,那時才感受到高齡化不是數字,而是真實的世界。」銀色大門共同創辦人孫士姍分享。
    2019 年孫士姍、范曦、張鈺梅於嘉義共同創立「銀色大門」。「銀色」是長輩印象,「大門」象徵開啟資源流通的入口。他們送餐、送關懷,更要打造資訊平台,整合國內長照供餐資源。

    擔任志工送餐,發現台灣長照問題

    孫士姍曾在嘉義擔任送餐志工,為弱勢長輩送餐,兩年下來在嘉義街頭巷尾直接見證高齡化。3 位創辦人打造銀色大門不只是讓長輩不挨餓,更希望串接全台送餐資源,解決缺工、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擔任志工期間,孫士姍分享,有次按照往例去為長輩送便當,卻看到門口還掛著昨天的便當,從窗口看見阿嬤躺著一動也不動,便趕緊聯繫 119 和社福單位,所幸即時地搶救肝昏迷的阿嬤。「那時我就覺得這是一個生命的震撼。我以為我只是送餐給他溫飽、打個招呼而已,沒想到跟這個人的生命能有這麼深的連結。」
    而孫士姍也發現,每次送餐時,送的多是超商微波食品,但接收的長輩大多有慢性病,她也開始思考,這些食物對長輩是否真的有益?另外,由於長照機構的服務劃分,或是標準的設立,讓處於灰色模糊地帶的長輩無法申請送餐服務。
    「每一個單位都有它的限制,很多長輩有需求時就聯繫某單位,但單位只有一個站長,志工人力有限,一通電話提及的需求,可能要 3 個月後才能處理,照護單位絕對不是故意的,而是需求太多了。」
    這些問題,成了銀色大門的成立契機。

    成立銀色大門,建立以老養老正循環

    銀色大門主要的服務有二,分別是為家中長輩送餐、為弱勢長輩送餐。不在長輩身邊的子女可為家人訂餐,當有 4 位長輩申請送餐服務,銀色大門便會提撥部分經費,為一位弱勢長輩提供送餐服務。這種「以老養老」的收益模式,可接下各單位如政府、基金會、協會因種種因素無法送餐的個案,或是處於灰色地帶的邊緣長照需求。
    訂戶多是遠在國外或大都市的子女,平常無法在家裡陪伴父母,但又很想知道家中長輩的狀況。銀色大門的送餐大使會在送便當時關懷長輩,再幫忙拍照回傳給遠地的子女,讓他們安心。
    有一位發伯是社工介紹的個案,發伯自從中風後,就開始接受醫院的送餐服務,每逢假日或周末、送餐服務暫停,發伯的哥哥就要從別的地方趕來照料三餐,但哥哥奔波往返,加上身體微恙,久而久之不堪負荷。銀色大門隨著志工一起探視發伯並協助送餐服務,也實際減輕了哥哥的負擔。

    開發 app 系統,提供資源整合服務

    不只是提供長輩送餐服務,銀色大門更希望能擔任資源整合的角色。孫士姍分享,各長照單位包括政府,常會受限於管理工具不全、區域權責、法定規範、假日放假、人力缺工等問題,不只常常中斷送餐服務,更因資訊無法流通、無法及時佈達,而造成資源浪費。
    舉例來說,一般的送餐方式都是以電話、Line 等方式,一一追蹤送餐員的路線和人力,若臨時多了送餐需求,或臨時多了送餐人手,很難及時將資源和需求配對。
    此外,子女申請資料、送餐路線時間、長輩飲食禁忌、合作廠商等資料多是人工紙本作業,無論整理或查找皆耗時不方便,若有一個完整的資料庫,媒合資訊將更迅速有效。
    因此銀色大門預計開發專有 app,將上述資料、資源電子化,如同一般使用外送平台 Foodpanda 或 Uber Eats 一般,打開  app 即可追蹤申請需求、送餐員分佈等資訊。
    要做資源媒合,和多個單位串聯,也和營養師開始合作,每個單位有不同的做事方法和規定,聯繫起來必定困難重重。這一路如何克服?「剛開始當然是很困難,但我想媒合久了,這條路會打通。」孫士姍輕輕地說。

    加入社企流 iLab,互相扶持才能走得更長更遠

    除了天性樂觀,心情上的支持來自於同是創業家的夥伴們。銀色大門於 2020 年參加社企流 iLab 孵化器,實際操練財務規劃,也和許多同在創業的夥伴交流。「每次看到其他人也遭遇很多困難,但仍持續努力,我就知道我們也要繼續下去。」
    透過不斷的試錯、調整商業模式;在社企流 iLab 打開視野、獲得靈感,如今銀色大門逐步穩健發展,也有越來越多單位主動找上銀色大門尋求合作。
    截至目前為止,銀色大門已送出超過一萬份餐,並有超過 46 位送餐大使加入。2020 年,甫創立一年的銀色大門,更獲史丹福長壽設計競賽優勝、尤努斯獎第五屆社會創新與創業競賽冠軍等獎項的肯定。
    展望新的一年,銀色大門將主推新上線的資源整合 app,孫士姍盼望:「透過科技,從老人送餐出發,進而改變全台灣長照產業,帶來一場新革命。」

    特派員心得

    社會需要更多資源團結起來
    有天在社企流小兵社團裡看到一句話:「養一個孩子,需要整個村子的力量。」採訪銀色大門後,我看到社會需要更多資源團結起來,才能照顧到日益超高齡化的社會。 台灣長照團體雖多,卻都是單打獨鬥。資源無法整合之下,善意及美意很難化為真正的支持和幫助。 銀色大門在媒體上的資訊已經很多了,以為採訪所聽到的大概也跟新聞報導相同,但透過與創辦人面對面訪談,講述各種整合資源的血淚史,台灣高齡化的困境與無力歷歷在目,更加佩服這群年輕人願意用寶貴的青春歲月和熱情,去解決目前看來重要、但不會被一般人認為緊急的事情。 這和一般參加創業講座很不同,創業講座比較有距離,而透過訪談,可以深入挖掘許多有意思的細節,是我覺得很有收穫的部分!
    核稿編輯:李沂霖

    想讓社區變好、讓台灣更好嗎?參加社區一家提案,讓不分年齡、不限主題、不限國籍的你,實現夢想 >> 立即提案
    閱讀文章
  • 這間中途之家幫貓又幫人!他們讓貓咪「自己賺錢」、更陪飼主度過難關

    這間中途之家幫貓又幫人!他們讓貓咪「自己賺錢」、更陪飼主度過難關

    社企流獨家特派員/文:趙孝嚴
    說到「流浪動物收容所」,你腦海會浮現什麼關鍵字?髒亂?偏僻?吵鬧臭味?最好不要蓋在我家旁邊?
    座落台北永和區,一間街貓中途之家「拼圖喵生命平權推廣協會」,有別於以往對於流浪動物之家偏遠、髒臭的既定印象,就位在車水馬龍的頂溪捷運站附近,交通十分便利。創辦人陳人祥敞開大門,讓這裡成為大眾認識貓咪、培養生命平權意識的場域;更在照顧貓咪的過程中,萌生讓貓咪「自己賺錢」的好點子,讓拼圖喵朝向一間能自給自足的民間收容所邁進。

    一間幫貓又幫人的中途之家

    陳人祥表示,拼圖喵不是一間單純照顧貓咪的中途之家,而是以「處理人與動物的衝突」為使命,照顧貓的需求、更顧及人的感受。
    有的人不理解貓咪、甚至有點害怕貓咪,拼圖喵敞開大門、舉辦體驗活動,歡迎民眾入內與貓咪實際相處,在工作人員的陪同與講解下,慢慢累積對貓咪的認識與好感。此外,也讓欲領養貓咪者,透過清潔打掃、放飯等工作,實際模擬養貓時的實際情況。「透過陪伴貓咪,了解牠的個性,日後若變成室友關係,才能穩定長久。」陳人祥說道。
    有的飼主因為沒有掌握與貓咪相處的方式、或是生活遭逢變故,萌生將貓咪棄養的念頭,拼圖喵則帶著同理與包容,與飼主一同解決問題。
    「只有人好,貓才會好。」陳人祥表示,唯有幫助飼主度過難關,才能真正打破棄養的循環。拼圖喵期許成為一所能幫助人的貓學校,傳遞平等理念、更陪每一位養貓人解決各種疑難雜症。

    從「人生使用說明書」到「自我實現」

    在創立拼圖喵之前,陳人祥是一位開發博弈遊戲的工程師,遵循著社會期待下的「人生使用說明書」,追求房子、車子與金子。
    當他看到有人因為自己設計的遊戲而沈迷、破產,便進一步反思自己應該要去做對世界有正面影響的工作。
    什麼是既有影響力、自己喜歡且同時能賺錢養家的工作?陳人祥幾經思索,從過去的經驗中發現,自己在陪伴動物上很有成就感。
    「喜歡陪伴動物是一回事,但要將此變成創業題目則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曾有多次創業經驗的陳人祥,為了更進一步確認創業方向,他用一年的時間,去體驗各式各樣與照顧貓咪相關的工作,從貓旅館、寵物店、獸醫助理、甚至誤打誤撞進入私人繁殖場。這些經驗就如一片片拼圖,組成如今拼圖喵不只照顧貓咪健康、更推廣生命平權理念的樣貌。

    成立養貓人家,以「雙飛輪」模式盼達 100% 自給自足

    起初,拼圖喵與許多動物中途之家一樣,大多仰賴愛心義賣以及民眾捐款等方式獲取收入,然而,陳人祥深知,這些方式並非能讓組織穩定經營的長久之計。
    在一次參訪喜憨兒烘焙坊後,看到該組織翻轉既定的受益者形象,讓社會所認知「需要照顧的人」培養一技之長,用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陳人祥於是有了讓貓咪「自己賺錢」的靈感,他從貓咪的日常行為中,發覺「貓糞便」的可用性,便研發出一款以貓糞便為發酵製程的有機肥料,並找來小農合作,以此肥料種菜,具經濟價值的「貓便當菜」就此誕生。
    而後,陳人祥也與茶農、米農合作,推出貓便當茶、貓便當米等產品。並於 2019 年成立「養貓人家股份有限公司」,主力投入與貓咪相關的產品開發,並將盈餘回饋至拼圖喵,為拼圖喵拓增一項收入來源。
    養貓人家成立第一年,陳人祥偶然得知台灣有一家做崩解貓砂的工廠設備要頂讓,他便與對方成協議,除了設備頂讓外,還傳授製作貓砂的知識與做法。就這樣從零到一,養貓人家研發出一款全天然環保凝結木屑貓砂「順便一號」,目前也成了養貓人家的明星商品。
    陳人祥表示,拼圖喵與養貓人家以「雙飛輪模式」形成正向循環——拼圖喵主力照顧貓咪以及生命平權的理念傳遞;而養貓人家則以產品研發、銷售為主,盈餘作為拼圖喵的收入來源之一。「兩個飛輪透過交叉滾動,彼此能相互制衡與幫助。」

     

    加入 社企流 iLab,培養思考模型與壯大心理素質

    回顧創業歷程,陳人祥分享,為習得更多社會企業的經營思維,在 2016 年時,他帶著甫推出的貓便當菜加入社企流 iLab。
    「我在 iLab 學到,如何重複透過假設、快速驗證、分析修正的流程去驗證並解決問題。」陳人祥說道,「此外,先前在人的管理上,我也遇到許多問題,整個人狀態非常不好。iLab 則以『同心圓理論』協助我建立面對挑戰時的心態——圓心是『我們能做得到的事情』,再往外一圈是『我能影響的事情』,最外圍則是我無法影響的事項,要學會放下。」
    「在孵化的過程中,透過正確的觀念、明確的方法,不斷驗證挑戰自己,這一切都成為創業路上,強大的心理素質。回顧拼圖喵在這幾年碰到的事情,不論是貓便當茶、順便一號等,倘若當初沒有進入 iLab,都可能會做不出來!」
    自創立拼圖喵、到成立養貓人家,至今 7 年的時間,最令陳人祥感到驕傲的,是看到教育的種子在人們心中萌芽。曾有國小老師帶小朋友來參訪,這群孩子從不敢接近貓咪到與貓咪打成一片,回程時還帶了貓糞製的有機肥料回學校種菜;幾個月後,孩子們將收成的菜拿到學校園遊會上販售,並將所得的收入捐給拼圖喵,回饋給他們心心念念的貓咪們。
    陳人祥期待,拼圖喵的經營模式,能夠讓更多中途之家複製,擴大影響力。而他也希望,透過教育,讓更多人對待動物,從不了解到尊重,形成一個更加友善的循環。

    特派員心得 想改變世界之前,先擬聚共識吧!

    從出社會就嚷嚷想創業當老闆的自己,蹲點在產業觀察許久,也算在近期正式踏出第一步,並抱持「社會創新」的理念,希望依循聯合國永續發展的政策,一路懞懞懂懂的走自己想像中的社會企業樣子。 非常感謝社企流給我這樣訪談的機會,讓我可以直接面對面接觸社會企業創辦人的經營的心歷路程,深刻了解社企家如何透過自我反思,在 trial and error 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心法,最後開闢出嶄新的道路!成就那可以同時兼顧社會理念,又是一門好生意的企業模式! 我們想改變的社會現況,背後都一個造成它當前狀態的共同意識。然而我們需要持續不斷去敲打鬆動既有的排列順序,才有可能改變現況!這段路程可以說是每一個社會企業正在行徑的崎嶇道路,感謝有社企流,讓這樣的故事可以透過資訊溝通平台,在每個人心中,種下一個社企的種子!
    核稿編輯:李沂霖

    個人如何回應趨勢,成為掌握國際脈動的職場人才?組織如何注入永續思維,打造兼顧獲利與社會影響力的經營法則?即刻閱讀《全民的 ESG 入門課——跟大師學企業倫理,掌握永續趨勢》專題,從不同產業領導者及企業代表身上,一探各行各業的成功之道。
    閱讀文章
  • 零經驗踏入農業領域!他為果農覓得新商機,創造小農收益與醜果再利用雙贏

    零經驗踏入農業領域!他為果農覓得新商機,創造小農收益與醜果再利用雙贏


    社企流獨家特派員/文:李雁文
    2014 年,剛從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系畢業的洪毅宏,來到桃園復興鄉拉拉山高義國小擔任替代役。 當時的他,從未想過這裡將成為他的人生轉捩點、也沒想到,對農業領域不熟悉的他,將會投入其中創業。
    彼時,他看到拉拉山卡維蘭部落的水蜜桃果農在產銷過程中,不得不倚賴盤商系統,導致果農的收入往往只有售價的 3 成左右,這其中還未扣除栽種成本。
    發現這樣不均衡的利潤分配,洪毅宏便利用網路,協助果農自產自銷,結果銷售成績出乎預期的好,原先以 500 盒水蜜桃做為銷售目標,最後竟賣出超過 4 千盒,也使合作的果農收入比往年增加 2 到 3 倍。
    退伍之後,洪毅宏找了一份顧問管理師的工作,但他心中總有種不滿足感。而先前在拉拉山的農產品銷售經驗,使他有機會了解台灣的農業環境,喚起了他對食農議題的關注,創業的想法油然而生。「我覺得創業是一股衝動,因為看到了一個浪漫的未來,想要親自實踐。」
    於是,在 2015 年,他決定辭職創業,以復興鄉拉拉山卡維蘭部落為命名,協同大學同學一起成立「卡維蘭」,扮演中介角色,銜接農民和消費者,打造具公平交易精神的農產品銷售平台。
    他表示,對農民而言,卡維蘭並非擔任另一個中盤商,而是希望以合理的利潤分配、成為農民值得信賴的夥伴。而對消費者而言,卡維蘭則透過紀錄農友的耕作方式,致力打造透明的銷售平台,讓民眾能夠安心購買。

    缺乏市場經驗,在理想與挫敗中擺盪

    洪毅宏坦言,創業初期其實遭遇不少打擊。第一個挫敗來自合作的果農,因為公司營運需要基本支出,也得有收益才能永續經營,不同於服兵役時無償幫果農銷售,洪毅宏向果農提議,將賣水蜜桃收益的 3 成給卡維蘭,但此舉卻遭到果農強力反彈,最後甚至暫時終止合作。
    除了在與農友的合作模式上產生問題,看天吃飯也是卡維蘭所面臨的挑戰,諸如颱風、暖冬與降雨異常,導致鮮果的產量不穩等情形。
    洪毅宏說道:「雖然我自己讀商學院的,但是關於農產品進銷存的管理,農友、客戶的管理等等,剛開始我都不知道。」
    因為經驗不足,洪毅宏曾經做了很多錯誤的決策。他回憶,在 2018 年卡維蘭談下的關鍵訂單卻被合作的公司收割,那次的慘痛經驗,讓他消沉到想結束創業生涯。

    從谷底振作,在眾多比賽中脫穎而出

    然而,一切的轉機也從 2018 年的低潮開始。當公司的經營狀況跌到谷底,反而激起他做出改變的動力,他開始積極參加產官學界針對食農議題所舉辦的創新創業競賽、講座和活動,也加入社企流 iLab 孵化器,從中找尋資源,另闢出一條讓自己得以重新振作的新路。 「雖然創業的第三年才開始走一般新創公司在第一年就會走的路,但這一走,幾乎沒什麼失敗的經驗。」已經擁有 3 年市場歷練的洪毅宏,,提出許多務實又有新意的計畫方案,例如開發冷凍包與精釀啤酒,並於 2018 年底,在第三屆「尤努斯競賽」中擊敗 52 組競爭隊伍,奪下首獎與特別獎;又於 2019 年獲科技部「FITI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競賽潛力獎,兩年內所獲獎項不計其數,佳評如潮。

    翻轉鮮果次級品命運,在市場中開創啤酒商機

    其中,又以「精釀啤酒」為卡維蘭的主打招牌。洪毅宏向果農購買無法販售的次級水蜜桃來釀造啤酒,將那些外型被市場淘汰的醜蔬果變成高附加價值的副產品,解決農民對於剩食問題的困擾、且能增加農民收入。
    有鑑於人們對食安問題日趨重視,以及台灣消費者對水果酒、甜酒的選擇偏好,洪毅宏抓住精釀啤酒商機,建立完整的收購流程,並以獨門釀酒技術,製成天然無添加香料的水蜜桃精釀啤酒。
    卡維蘭用來自拉拉山、梨山水蜜桃的濃郁果香,成功擄獲消費者的味蕾,也為消費者餐桌上的食物把關。除了精釀啤酒,卡維蘭後續還推出了水蜜桃氣泡飲,讓飲品有了不同層次的口感和風味。
    時至 2020 年,卡維蘭持續有著亮眼表現,不但獲選為「Buying Power 社創良品」廠商,成為數家企業送禮首選,更二度獲駐日福岡辦事處選為送禮禮盒,名聲享譽國際。

    創業雖難,打死不退

    回顧創業歷程,2014 年與卡維蘭部落的邂逅,讓洪毅宏埋下創業的理想,「我就是打死不退,然後運氣很好。」洪毅宏語氣平常然而神色相當堅定,一路走來,他不斷回頭審視自己的腳步,每一次回顧,都讓他重新反思並調整前進的步伐。
    洪毅宏進一步分享,若要活絡農業經濟,根本之道是要做農業轉型。與其一味讓農民自產自銷,增加其額外的人事開銷,不如嘗試將科技與農業結合,導入創新技術來調整栽種方式以降低生產成本,或是推廣創新的農產品來為農業加值,如卡維蘭的精釀啤酒,正可作為解方之一。
    目前,卡維蘭積極與農業輔導機構合作,同時專注於群眾募資,洪毅宏神祕地透露,「在今年底或是 2021 年初,我們將會發起一項新計畫,和其他食農團隊合作,推出新的產品。」
    透過與其他人合作,卡維蘭持續提出解決食農問題的方案。另一方面,為了使公司組織有效運轉,洪毅宏也著手改變組織內部的架構與流程,期望以良好的組織基因,提升面對農業環境的能力,並期望在農業轉型的路上,激盪出另一股洪流。

    特派員心得

    堅持的人都應該被鼓勵 社會企業這個名詞一開始對我來說很陌生,直到看到社企流對社會創新創業的相關報導才有進一步地認識。透過「獨家特派員」的採訪活動,讓我有機會與社會創新團隊交流互動,更加了解他們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和。 社會企業藉由公司營運自給自足,不以接受政府補助或外界捐款為主要的財務來源,在獲利的同時解決社會問題。過程中,他們追求的不僅是數字上的利潤,更創造出一種改變社會的正向價值,並且可以永續的發展下去。 從卡維蘭創辦人洪毅宏身上,我深刻了解到,想要解決社會問題,除了擁有一分為他人付出奉獻的善良,如何培養壯大自己的實力更是重要且務實的。唯有如此,才得以將自己的所知所學真正實踐,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我認為堅持的人都應該被鼓勵」,洪毅宏這句話深深鼓舞著我。因為經歷了無數挫敗卻始終堅持下來,才能讓卡維蘭在消費市場中建立出品牌信任度,在食農領域中掀起風潮。
    核稿編輯:李沂霖
    「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需要你的支持,為社會創造更多可能! →馬上支持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