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投資亞洲」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投資亞洲」

承襲過往 3 年社會創新從概念推廣,到生態圈的逐漸成形,「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朝向更實務的層面,以「投資亞洲」出發,串連亞太地區共同為投資社會創新展開具體行動,挹注資源助社創工作者一臂之力, 推動環境、社會、經濟共好的價值。
期待透過分析全球投資趨勢,創造良好及性別友善的投資環境,並擴大民間組織的參與如企業、基金會,一同認識並參與「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ment),為社會與環境帶來正面的影響力,並邀請國內外講者共同探討社會創新未來展望,分析具潛力的創新產業,參訪國內具影響力投資的標竿產業,除了分享台灣經驗亦提升台灣能見度增加投資契機,建構亞太地區互助網絡。

專欄文章

18篇)
  • 支持媽媽勇敢追夢!計畫參與者真情告白:白蘭比我更重視我的夢想

    支持媽媽勇敢追夢!計畫參與者真情告白:白蘭比我更重視我的夢想

    社企流/文:蘇郁晴
    想到媽媽,你腦中會浮現什麼畫面?是在廚房裡忙進忙出為家人料理三餐的背影、還是抱著孩子一夜沒睡,疲憊卻又幸福的神情⋯⋯大多數的媽媽,總以照顧家人為優先,常將自己放在最後順位。
    根據《​​台灣母親女力大調查》顯示,有超過 5 成的媽媽是家務負責人和幼兒主要照顧者; 8 成的媽媽認為沒有自己的時間;約半數的媽媽將自己的夢想放在最後。
    發起這項調查、陪伴台灣走過半世紀的洗衣品牌白蘭,不只想做大眾打理家務的好幫手,更要做媽媽們的逐夢後盾,鼓勵每位母親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導者。
    為了支持媽媽實踐夢想,白蘭於 2020 年攜手社會創新組織 Impact Hub Taipei,發起「媽媽夢想勇敢 GO」計畫,號召媽媽們進行夢想提案,並提供培訓課程、諮詢輔導等資源,陪伴她們放膽追夢。

    夢想並非遙不可及!白蘭助媽媽們踏上逐夢旅程

    「有時候,不一定是社會對媽媽有這些期待,有些媽媽也會為自己貼上標籤。」擁有一名 3 歲孩子的聯合利華行銷總監蕭沂函分享。
    為了支持媽媽找回塵封的夢想,媽媽夢想勇敢 GO 計畫提供入選者客製化的培力課程、實踐夢想計畫所需的夢想導師等資源,協助每一位懷有夢想的母親打破社會框架、追尋自己的理想生活。入選的媽媽還能獲得一年份的白蘭洗衣產品。
    在培力課程中,白蘭會為媽媽們安排實踐夢想所需的技能與知識,例如邀請致力推動社會設計的「Social AED」發起人林紹偉舉辦設計思考課程,引導媽媽們面對實踐夢想過程中的困難,並運用工具激盪出創新的解方。
    ​在夢想導師的媒合中,白蘭會依據媽媽們的夢想企畫,從聯合利華內部挑選專業經理人,進行 4 次一對一的會面,提供專業的建議、資源及協助。舉例來說,聯合利華內部的品牌經理 May 和 Sylvia 都曾擔任過媽媽的追夢陪伴者,提供有個人粉絲專頁的媽媽如何經營宣傳自己、以及提高互動與社群黏著度等社群行銷建議。
    除了提供專業技能與個別夢想的建議外,白蘭也特別安排了療癒手作課程,提供媽媽們難得放鬆、相互交流的美好時光。過去,白蘭就曾邀請園藝治療師楊慧慎,帶著媽媽製作艾草巧克力,結合手作、植物及甜食,盼能為辛勞的媽媽們舒緩壓力。
    ​「在第一屆計畫結束後,最明顯的改變是,媽媽們起初都覺得追求夢想太遙不可及,但歷經過整個活動、受到夥伴間的正能量影響後,她們追夢的眼神充滿光彩、也越來越有自信。」蕭沂函分享這半年來的觀察,自己也深受感動。

    重拾塵封的畫筆,一本《獻給媽咪的繪本》誕生

    參與第一屆計畫、準備懷上第三胎的媽媽吳志芳,過去曾在外商銀行工作,生下第一個小孩後,便辭去工作,一肩扛起育兒與打理家務的責任。
    雖然吳志芳很喜歡能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但繁忙的日常生活,讓她幾乎難有自己的喘息時間,而在她經營個人粉絲專頁「這段路,我與乃森、賊米、吶吶以及萬事萬物」時,也發現有許多媽媽正面臨這樣的問題,於是吳志芳以製作《獻給媽咪的繪本》為提案,希望能將這些經歷化為創作素材,在支持與鼓勵所有媽媽的同時,也希望讓社會大眾了解,媽媽的生活看似簡單其實不然。
    ​「我從小就很喜歡畫畫,但成為媽媽後,常常沒有自己的時間,若不是有白蘭的計畫,我根本不可能再提起畫筆,更不用說要製作繪本。」吳志芳開心地分享,原先她對於如何出版繪本毫無概念,而白蘭不僅為她找來出版業資深編輯做說明、簡介繪本出版流程;更邀請摘下波隆那拉加茲獎故事類首獎的插畫家林連恩作為導師,給予繪本創作與編排的建議。
    最讓吳志芳感動的是,當時的夢想導師 May 正要準備生產,卻仍為她收集滿滿的資料,「他們比我還重視我的夢想,我也不能辜負他們。」吳志芳真摯地號召其他媽媽加入追夢的行列,「夢想不需要一步到位,只要開始往前走,終究會抵達彼岸,而妳也會更喜歡這個不斷進步的自己。」

    「參與計畫,讓我更有勇氣追尋夢想」

    另一位計畫參與者林珈卉,擔任家庭主婦 27 年,在每日照顧兩名孩子、處理家務之餘,也學習插花超過 20 年時間。兩年前,林珈卉與花藝課同學一起成立「蒔光盒子」,提供鮮花訂閱服務。2020 年,為了擴大影響力,林珈卉與另外兩名成員參與媽媽夢想勇敢 GO 計畫,盼能完善產品與服務、觸及更多受眾。
    ​「白蘭開設的課程及媒合的夢想導師,都會以自身經驗,提供我們最真切的建議、指引我們該從哪裡開始著手。」她分享,在導師們的建議下,她們針對產品與服務做了滾動式的修正。
    雖然為期半年的計畫已經結束,但蒔光盒子與夢想導師的連結仍持續下去,目前她們正在籌備一場聯合利華員工插花活動,這正是導師為她們串連的機會。「這個計畫讓我們充滿勇氣、更有自信的追尋自己的夢想,因為知道背後總有最有力的後盾。」林珈卉感性地分享。
    「夢想看似困難,但若你踏出第一步,就會發現沒有那麼艱辛。」林珈卉鼓勵媽媽們參與媽媽夢想勇敢 GO計畫,作為追夢的起點,「這裡不但提供資源與陪伴,還有一群不畏追夢的媽媽們相互支持與鼓勵。」

    ​妳有夢想提案,白蘭有滿滿資源!第二屆徵件計畫開跑

    第二屆媽媽夢想勇敢 GO 計畫已於 9 月開始徵件,將找來更多專業導師及評審陪伴媽媽逐夢,今年的活動評審邀請到了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親子天下出版暨產品企劃部副總監陳珮雯等,「希望能吸引有想法卻苦於沒有資源協助的媽媽前來提案參加,激盪出更多的正能量。」蕭沂函期許。
    若妳也和上述媽媽們一樣,想實踐自己的夢想,歡迎進入徵件計畫官網了解詳細徵件辦法,讓白蘭成為逐夢的雙翼,助妳在往夢想邁進的路途中,能無憂無慮振翅飛翔。
    核稿編輯:李沂霖
    本文為第三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嚮亞洲」合作專欄,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閱讀文章
  • 「為了更好的世界,要有更好的銀行」星展銀行推動 ESG,布局永續金融市場

    「為了更好的世界,要有更好的銀行」星展銀行推動 ESG,布局永續金融市場

    社企流/文:郭潔鈴
    2020 年新冠疫情肆虐,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強調永續性的 ESG 投資指標(包含環境 Environmental、社會 Social 與 Governance 公司治理)一躍成為顯學,有望協助投資人降低長期風險。
    曾榮獲《全球金融》雜誌評選為亞太區永續金融領域最佳投資銀行(Best Investment Bank for Sustainable Finance)的星展集團,在永續金融市場布局多年。新加坡星展銀行投資產品曁策略管理部門負責人 Marc Lansonneur 觀察:「在疫情下,投資人對 ESG 產品的需求大大提升。因為人們待在家中,有更多時間去研究與參與。」
    回應全球永續趨勢,星展銀行致力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領航者,並透過負責任的銀行業務、負責任的企業營運、創造社會影響力 3 大主軸,發揮正向社會影響力。
    「為了更好的世界,要有更好的銀行。」身兼星展集團永續發展委員會成員的 Marc 認為,金融機構不只為客戶創造財富,還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

    導入 ESG 評估工具,助客戶提升財務識讀力

    在推動負責任的銀行業務上,星展銀行以向客戶溝通 ESG 的重要性為己任,透過多元策略協助企業客戶跟個人客戶進行永續投資。
    針對企業客戶,星展銀行會在企業提出融資需求時,採用 ESG 風險評估流程,透過認清風險、評估風險、做出決定、定期追蹤 4 步驟,協助客戶檢視 ESG 管理現況及產製行動方案。
    Marc 表示:「我們必須向客戶解釋 ESG 的重要性,並說服他們實踐永續不是割捨利益,而是降低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面向的風險。」
    針對個人客戶,星展集團採用全球最大指數公司 MSCI 推出的 ESG 評等(MSCI ESG Rating),協助客戶理解投資組合中的永續風險。
    舉例來說,星展集團推出威靈頓影響力投資基金產品(Wellington Global Impact Fund),基金中不只運用 MSCI 指標作為評鑑基準,更涵蓋 10 種不同永續目標的主題,包括再生能源、潔淨水資源、財務兼容等目標。
    Marc 強調:「我們想讓客戶知道更多,並運用工具去做選擇。」ESG 評等並非想取代傳統財務指標,而是協助客戶除了依報酬率決定投資組合,還能加上 ESG 的風險考量。
    星展銀行盼望客戶經過專業指引後,將能提升財務素養、識別 ESG 的風險,進而讓投資更永續。

    做好員工溝通,從內到外實踐永續思維

    在推動負責任的企業營運上,Marc 認為做好員工溝通為首要之務。「在說服客戶之前,我們必須先說服員工,擁抱永續策略。」
    曾在法商銀行有多年經驗的 Marc,更觀察到在歐洲與亞洲推動永續策略的不同之處。「在亞洲,需要有一套完全因地制宜的策略,因為每個國家的國情都很不一樣。舉例來說,在歐洲特別重視環境面向,但在亞洲則重視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平衡。」
    為了讓員工建立永續思維,星展銀行內部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從議題倡議到鼓勵員工在生活中實踐。舉例來說,星展銀行(台灣)曾舉辦全行節電比賽,號召員工身體力行節約能源,在全行員工努力下,星展銀行(台灣)較前一年度減少 20 萬度用電,相當於 50 個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量。
    對外,星展集團也鼓勵員工以永續為標準去選擇客戶,2018 年至今已完成超過 100 件永續金融業務,更在 2020 年彭博全球和亞太地區「綠色貸款」主辦行中排名第一。
    像是星展銀行(台灣)在 2019 年與再生能源設備製造商友達光電,簽署台灣第一起「永續指數連結貸款」,若永續績效達一定基準,銀行得主動調降貸款利率。2021 年,星展銀行台北分行也與全球資訊產品供應商緯創資通宣布簽署 2 年期永續連結貸款,為永續發展再添助力。      Marc 表示:「改變社會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讓資金流向對的公司。」星展銀行透過內部與外部的雙向實踐,落實永續思維。

    攜手社會創新夥伴,共創正面影響力

    在創造社會影響力上,星展銀行致力與社會創新組織建立夥伴關係,創造社企生態圈,共同擴大正面影響力。例如以陪伴社會企業成長為公益主軸的星展銀行(台灣),連續 4 年支持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協助台灣社會企業與國際社會創新接軌,拓展海外商機。
    不僅如此,星展基金會更每年舉辦「星展社會企業獎勵金計畫」,2020 年共收到超過 800 家亞洲社會企業申請,總獎金超過新台幣 3 千萬元。在 13 家獲獎的亞洲社會企業中,有 3 間來自台灣,分別為森思眼動、鮮乳坊與菜蟲農食,讓台灣成為亞洲最多獲獎社企的地區。
    從客戶、員工到社會創新夥伴,星展銀行致力活用金融專業,推動永續發展。Marc 坦言:「永續議題面向非常廣,星展銀行很有野心,目標成為這方面的領導者。」
    談及永續投資的未來展望,Marc 滿懷希望地說,「我認為以後的世界不會有 ESG 評等,因為所有的金融產品都應該要內建 ESG。」
    核稿編輯:李沂霖
    本文為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投資亞洲」合作專欄,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閱讀文章
  • 大學如何實踐社會創新?台灣、泰國、日本校園代表分享 USR 經驗

    大學如何實踐社會創新?台灣、泰國、日本校園代表分享 USR 經驗

    文:社企流/黃維萱
    「大學是社會創新的實踐場域,提供兩大重要資源:人才的資源與知識的資源。」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第二天平行論壇,由中央大學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主任沈建文主持,邀請到來自泰國、日本以及台灣 3 所大學代表分享校園實踐社會創新的經驗與洞察。「如何把所學的 know how 散播到社會及社區,是大學重要的課題。」沈建文提及。

    觀摩國際:泰國、日本的社會創新經驗分享

    首先登場的是來自泰國曼谷亞洲科技研究所(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以下簡稱 AIT)尤努斯中心執行長 Syed Faiz ul Hassan Shah ,Shah 強調兩大重點:一是社會創新對大學的重要性,二是研究與學術對社會創新的重要性。他認為社會創新的定義是應用技術、研究,來創造機會並改善生活品質。 
    AIT 旨在創造培養工程管理、環境發展方面的創新領導者。舉例來說,AIT 尤努斯中心以市場需求出發,運用良好管理、優異的技術與開發技巧,讓人們脫貧、創造財富,打造更安全的生活狀況。
    而來自九州大學資訊科學與電子工程系的教授 Ashir Uddin Ahmed 則分享,九州大學受尤努斯啟發,與格拉明銀行相關組織展開長期合作,以科技專業解決社會問題。Ahmed 也預告,接下來九州大學和格拉明銀行,將會聯合 Toyota 一同研究如何透過資訊平台解決農村的問題。

    ​聚焦台灣:3 所大學的 USR 實踐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龔旭陽強調,未來的社會是由年輕人決定,期望透過教學與研究的結合,讓學子走出象牙塔,逐步實踐美好生活。
    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簡稱 USR)的推動,需由校內行政資源的支持、以及全體師生的動員,更接地氣地解決問題,並接軌國際的聯合國永續目標。
    屏東科技大學 109 年至 111 年的 USR 計畫,主要關注身心障礙議題,他們設計「自我倡議」、「健康促進與照顧者心理支持」及「友善環境建置」3 個子計畫,並與產業及身心障礙成人照顧機構合作,盼能透過課程革新,讓師生都能實踐在地關懷。
    「大學的訓練不是只有課堂,要帶入實踐場域;實踐的操作才知道專業怎麼發揮,才知道未來社會怎麼走。」龔旭陽提及。
    ​淡江大學 USR 計畫則著重關注社區與環境議題,並從中注入國際化元素。他們將議題結合多元課程,以師生團隊合作、跨領域學習、創新教學法,在實作場域進行社會服務及實踐。舉例來說,淡江大學過去推動《農情食課——無毒、有機印象淡水》等計畫,盼能協助在地小農行銷、推廣觀光景點。
    對此,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黃瑞茂也分享,他曾帶著學生赴吉隆玻,與當地基金會合作,幫助沒有身分證的小孩做移動圖書館;也與淡水社區的規劃師合作,協助改善長輩生活。
    「USR 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需要一定時間的累積。」黃瑞茂強調,成功的關鍵之一,是校內的調整與改變,需動員校內資源一同來支持。未來,淡江大學將會把資源投注於中小學裡,也會與民間組織、聯盟合作,甚至擴展到國外的組織。
    臺藝大的 USR 計畫主要關注社會弱勢者,他們透過自本身藝術專業,與社會企業及地方創生團體合作,發展具市場性的商品,並建構穩定的回饋機制,讓社會弱勢者能有獲利的能力。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工藝設計學系教授范成浩表示,目前臺藝大的 3 個 USR 計畫都是第一年,處於萌芽階段。
    其中一項計畫「社會的氣味 x 臺藝的香氛」,便是由臺藝大攜手致力為身心受限者賦能的彤鳥社會企業合作,邀請視力受限的朋友共同參與藝術創作。

    ​期許更多人參與,讓 USR 持續滾動!

    論壇尾聲,龔旭陽代表教育部推動中心,感謝各大學對中心的協助,也承諾未來推動中心會持續陪伴各大學推動 USR。范成浩亦疾呼:「希望大學能更面向社會,更能感受到溫度,並從中得知需要改進的地方,期待更多人參與。」與會者共同期盼更多學校加入 USR 實踐的行列。
    核稿編輯:李沂霖
    本文為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投資亞洲」合作專欄,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閱讀文章
  • 多元文化融合在地特色,推動產業新商機——新住民姊妹共創女力經濟

    多元文化融合在地特色,推動產業新商機——新住民姊妹共創女力經濟

    社企流/文:郭潔鈴
    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首日下午的「亮點平台:女力創業發表」,邀請來自婦權基金會「新女力創業加速器」計畫的 10 位新住民女性創業者,分享她們如何在創立個人事業時,同時為社會和環境帶來正面影響力,以鼓勵更多新住民女性投身台灣社會創新領域,共築創新多元的女力經濟。
    婦權基金會自 2017 年發起「新女力創業加速器」計畫,結合寶佳基金會、衛生福利部及內政部移民署等單位的資源,以成為「新台灣女性成就創業夢想最即時的援助」為初心,透過提供新住民女性創業課程、輔導諮詢及創業資金補助,協助新住民女性創業,以支持創業帶動就業機會的增加,促進新住民女性經濟自立。
    2020 年起將服務群體擴展至台灣籍弱勢婦女。開辦 4 年來,已於全台 17 個縣市紮根,輔導超過 1,500 位新住民及臺灣籍姐妹,其中有 88 位姐妹更從中獲得創業資金獎助。
    本場次由該計畫過去 4 年輔導的女性創業者中,邀請促進弱勢經濟、多元文化傳承、產業活化、地方創生等具社會創新意義的團隊發表,並由中華經營智慧分享協會秘書長暨執行長徐竹先、活水影響力投資顧問許慶玲、優樂地永續服務公司董事長朱竹元、資誠永續發展服務(股)公司總經理李宜樺、美商麥肯錫亞洲股份有限公司顧問陳瀅竹、大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永續長暨發言人李東維等擔任評審。自 10 位創業者中評選出以下 5 組最具社會影響力的團隊,其中有 3 組是 2018 年即進入此計畫、受輔導的優秀團隊。

    憶之味手作廚房:讓家鄉味在台灣傳香

    來自中國廣西的張艷君,因丈夫猝逝,面臨要獨自撐起家庭的困境。為了尋找兼顧家庭跟經濟來源的方法,她在嘉義成立「憶之味手作廚房」,將思念的家鄉味辣醬,和先生最愛吃的干貝結合,研發出干貝辣醬,獨特口味順利闖出名號,更進駐百貨公司和超商等大型通路。
    事業上軌道後,張艷君希望聯合更多新住民女性, 一同將家鄉美食發揚光大。她曾小試身手推出異國年菜,獲得食品公司青睞合作,未來更將進駐嘉義縣第一個文創園區「水道頭文創聚落」,期待整合異國好物,成為全國新住民姊妹的銷售據點。

    名媛美容連鎖計畫:助新住民培養專業

    來自越南的陳竹玲,運用自己的美容美髮專業,在高雄開設工作室。眼見事業發展順利,她更發起「名媛美容連鎖計畫」,盼望幫助更多新住民女性培養美容美體專業,並發展個人事業,以開創經濟獨立機會。
    陳竹玲強調,新住民培力課程不只教技術,更會協助學員考取證照,並分享店面擴點經驗,對未來事業發展更有保障。
    目前名媛美容連鎖計畫下,共有 4 間陳竹玲自營店、3 間加盟店,協助超過 20 位新住民女性發展美容美體專業,勇敢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二妹鹽焗雞:傳統美食結合在地特色

    同樣選擇以家鄉味作為創業主軸,來自中國廣東的黃添燕在苗栗開設客家菜餐廳「二妹鹽焗雞」,以家鄉梅州的鹽焗雞為招牌,更將在地食材如公館紅棗、銅鑼菊花等融入客家菜,推出結合傳統與創新的特色料理。
    除了現煮美食,黃添燕更研發冰鎮滷味,能夠銷售到全台各地。同時,她還教導新住民女性製作梅州肉丸,讓姊妹在家照顧小孩也能有經濟收入。
    由於疫情影響,近期宅配商機興起,未來黃添燕將以在網路上拓展名氣為目標,持續擴大事業規模。

    春大地實業:雲林農村的黑水虻循環農業

    來自中國廣東的施珊,因結婚而搬進雲林農村 16 年。由於當地土壤鹽化嚴重,造成農作物歉收,她靈機一動創辦「春大地實業」,創造出蛋雞、黑水虻與辣木的循環農業。
    為了友善環境,施珊以高營養價值的昆蟲「黑水虻」作為雞飼料,黑水虻以良好的廚餘處理效率聞名,可協助分解產量過剩的蔬果、或是附近麵包店的剩食,並減少廚餘焚燒造成的空氣汙染。
    不僅如此,施珊更種植號稱全株都可食的辣木,為在地農業創造更多附加價值。辣木既能成為放牧雞隻的遮蔽,還能製成茶包、燉湯包或代餐包,應用十分多元。
    憑著一股希望家人吃得健康的信念,施珊從對農業一無所知,到打造在地循環農業,讓土地跟客人都安心。

    杰樂蕃薯園:地瓜加工創造新商機

    來自中國湖南的徐小華,不捨看到雲林夫家辛苦種植地瓜,收成後還需努力拜託中盤商收購,以免梅雨季讓一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於是她決定創立「杰樂蕃薯園」品牌,自己擺攤拓展市場,更研發出各式各樣的地瓜加工品,像是地瓜薯條、地瓜脆片等商品,既能延長農作物的壽命,又能開發更多元的客群。
    徐小華開心地說:「我看到農夫不一樣了!以前認為農夫是弱勢,現在我們更樂觀、更知足。」
    創業者發表結束後,評審紛紛分享短評。活水影響力投資顧問許慶玲表示,很高興看見新住民創業者皆有利他概念,會先幫助自己、再幫助別人。
    中華經營智慧分享協會秘書長暨執行長徐竹先則表示,新住民創業者皆十分擅長運用自身優勢,將事業結合文化特色,是創業者無可取代的資產。
    為使活動更具意義,發表活動後亦現場進行賽後諮詢,邀請評審作為輔導業師與獲獎團隊進行諮詢輔導,由評審提供諮詢意見,或由獲獎團隊提問請益。
    會後,婦權基金會也將與美商麥肯錫亞洲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辦理「問題解決工作坊」,循序漸進地幫助獲獎團隊進行批判性思考。檢視目標達成進度,釐清問題優先順序,促進良好決策品質,進而解決創業中遇到的問題,或突破經營瓶頸,讓她們的事業走得更穩、更長久。
    核稿編輯:李沂霖
    本文為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投資亞洲」合作專欄,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閱讀文章
  • 完備台灣環境,讓影響力投資入法:產官學研齊聚初擬政策指南

    完備台灣環境,讓影響力投資入法:產官學研齊聚初擬政策指南

    社企流/文:黃維萱
    4 月 10 日午後,一群有心讓社會更好的人們,齊聚在板橋希爾頓飯店,熱絡地交流對於影響力投資 (Impact Investment)的想法。這是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的「高階圓桌論壇:影響力投資政策指南」現場,在中華電信的贊助支持下,由產官學研各界利害關係人代表與會,共同探索如何建構台灣影響力投資的生態系統,解決社會及環境問題,共創台灣永續價值。
    此論壇邀請到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唐鳳以及金管會副主委許永欽致詞、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理事長張大為擔綱主持。在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吳道揆的簡報分享後,來自產官學研界的與會者,依據資金需求、資產管理、資金投資、中介機構、高等教育、政策法規等 6 大面向進行分組討論。

    擴大影響力投資,主管機關態度支持

    政務委員唐鳳首先致詞表示,很高興參與這次的論壇,也期望各界可以長期參與影響力投資,不只是短期的做好事。金管會副主委許永欽接續回應,除了 2023 年希望資本額超過 20 億的上市櫃公司,都要編出符合國際準則的永續報告書外,2020 年也修正了盡職治理,期望將 ESG ——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更具體落實。

    吳道揆:專注影響力並不會犧牲利益

    談及影響力投資緣起、目前的常見討論疑點以及台灣的處境。吳道揆分享,影響力投資的起源,是 2007 年時,由卸下教職參與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公益事業的前賓州大學校長 Judith Rodin,邀請約 20 位的資本家到義大利的北邊小城 Bellagio,談論「如何調動私人資本,解決人類困境?」的大哉問開始。爾後,Judith Rodin 出版了《The Power of Impact Investment》一書,而這本書也成為吳道揆的影響力投資啟蒙。
    目前影響力投資的定義大多採用「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 GIIN)的定義:「有意為社會及環境造就正面的、可衡量的影響力,也同時創造利潤的投資,就是影響力投資。」目前有許多的類別以及工具,但都對焦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以下簡稱 SDGs)。而影響力投資最容易被質疑的是「需不需要犧牲利益換影響力?」吳道揆表示,「許多研究顯示,專注影響力並不會犧牲利益。」
    以目前台灣的情況來說,雖然台灣是晚期進入者,但是台灣有資本市場,加上宗教、創新意識以及政府單位的支持,非常適合發展影響力投資。
    最後,吳道揆強調,最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將資金投到好的影響力上,讓所有公司變好公司、讓好公司更有影響力。「人說『我的未來不是夢』,如果沒有永續的未來,我的未來就是夢,願大家一起來做點事情。」

    建立共同語言,讓影響力投資發展更完善

    分組討論的階段,各組參與者依照資金需求、資產管理、資金投資長、中介機構、高等教育及政策法規等 6 個主題進行分組討論,再依序跟在場所有與會者分享各組交流心得。
    中介機構組認為,現今的投資影響力和 ESG 需要建立一個共同的語言,讓不同資金供應與需求兩端能嫁接溝通;高等教育組提出成立影響力大學聯盟的願景,希望為台灣有志參與影響力投資的大學做規畫,例如規劃課綱、證照和研究的部分,而產業可以提題目讓學生來學習。這個聯盟可以為國際連結做準備,讓台灣高等教育擴展出去。
    政策法規組表示,現行的影響力投資和 ESG 的討論,以法律位階來說都停留在命令等級,需要一個更上位的專法,讓投資人與被投資人都能參考。

    以兩個月為間距追蹤,盼影響力投資持續落實

    論壇的最後,張大為表示,這場圓桌論壇是倡議的起步,未來會持續和各界連結,期待延續討論的熱度,讓小小便利貼上的討論結論能落實,帶來巨大的轉變。
    核稿編輯:李沂霖
    本文為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投資亞洲」合作專欄,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閱讀文章
  • 為 99.9% 人所打造的經濟學——剖析影響力投資的全球趨勢與企業實踐

    為 99.9% 人所打造的經濟學——剖析影響力投資的全球趨勢與企業實踐

    社企流/文:郭潔鈴
    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首日,以主題演講「為 99.9% 的人所打造的經濟學」揭開序幕。首先,由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主席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永續發展中心主任 Jeffrey David Sachs、微軟副技術長 Lila Tretikov、全球影響力投資策導委員會組織(The Global Steering Group for Impact Investment, GSG)首席執行長 Cliff Prior,透過線上預錄影片分享影響力投資的全球趨勢。
    接著則以影響力投資亞太實踐為題,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施克和擔任主持人,與星展銀行投資產品曁策略管理部門負責人 Marc Lansonneur 及亞馬遜網路服務有限公司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展開對談,分享跨國企業在亞太地區進行影響力投資的實戰經驗。

    聯合國看好 5 大投資領域,既能獲利又兼顧影響力

    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主席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永續發展中心主任 Jeffrey David Sachs 表示,隨著疫情漸漸看到曙光,各國不只期待對抗疫情的戰役結束,更要思考如何在經濟跟社會發展中奪回失土。
    「我們在對抗疫情的過程中,看到很多機會。」Sachs 進一步說明,在疫情之下,生物科技和數位技術蓬勃發展,比過去更加進步和有效。人們若妥善運用機會,將能加速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呼應影響力投資主題,Sachs 看好 5 大關鍵領域,既能為投資者帶來獲利、又對社會發展有十足的重要性,包括提升全球數位近用性、普及線上教育、發展遠距醫療、實現綠色經濟與重新設計城市空間。
    舉例來說,以重新設計城市空間而言,可從自駕車、電子商務等領域著手。由於到 2050 年,預計將有 2/3 人口住在都市,面臨人口擁擠、交通阻塞的危機,城市需要進行根本性的改變,讓生活更有生產力、更少壓力。
    最後,Sachs 呼籲:「如果我們彼此合作,綜合公私部門的資源,投資社會正義跟環境永續相關領域,人類將能打造安全又和平的星球。」

    影響力投資邁向第 3 階段,GSG 認為未來應衡量每次投資的影響

    為了促進全球合作、推動影響力投資,全球影響力投資策導委員會組織(GSG)由來自全球 33 個國家的商業、政府和慈善界領袖組成,目標打造影響力經濟,將資金投入社會和環境領域。
    GSG 首席執行長 Cliff Prior 分析,全球影響力投資發展至今,經歷了 3 階段。10 年前開始第一階段 ,有專業投資者與社會企業合作,進行小規模、獲益低,但影響力很高的投資;3 年前進入第二階段,有更多的基金產品出現,並能讓投資人獲得符合市場利率的財務回報;下一階段,影響力投資將不只限於特定基金,而是在每一次的投資中,都能評估正負面影響。
    談及影響力投資是否需犧牲利益,Prior 認為投資人毋須取捨,而是要懂得選擇,例如教育、高齡、醫療保健等產業,都是正在積極成長的領域。
    Prior 表示,「我們相信做好事也能有回報,影響力投資可以優化投資的風險與報酬,同時造福人類與地球。」

    永續是門好生意!微軟用 3 大方法實踐永續目標

    隨著全球永續發展趨勢正熱,跨國電腦科技公司微軟也將永續精神融入企業營運。微軟副技術長 Lila Tretikov 表示:「我們把永續目標視為成功的指標!」
    具體來說,微軟特別注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第 4 項優質教育、第 8 項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第 13 項氣候行動與第 16 項公平正義與和平,並正透過 3 大方法實踐上述目標。
    第一項方法為「參與」,微軟與希望運用科技解決問題的客戶,採取有意義的合作。例如為了促進優質教育,微軟與葡萄牙的 Colégio Casa Mãe 學院合作,協助其加速數位轉型;或是為了促進良好工作,微軟在肯亞和奈及利亞成立非洲發展中心(Africa Development Center),目標培訓世界級的人才,在醫療、農業、金融創新領域發揮貢獻。
    第二項方法為「以平台為基礎」,支持科技技術與基礎建設發展,例如為了推動公平正義與和平,微軟運用驗證科技,協助媒體對抗假消息;或是投資於數位公共財領域,促進開源資源與電腦設備間的互通性。
    第三項方法為「建立合作聯盟」,微軟發揮自身長項,調和科技能力與社會目標,讓跨領域、跨國的人們達成共同目標。例如為了促進氣候行動,微軟推出永續計算機(Microsoft Sustainability Calculator),協助跨國企業分析 IT 基礎建設的碳排放。
    此外,Tretikov 也強調:「永續是門好生意,我們可以達到經濟成長,同時減少碳排放。」例如,根據微軟估計,農業升級將能帶來 120 億美金的價值,能源優化將能帶來 600 億美金的商機。
    長遠而言,微軟將持續投資可因應環境挑戰的科技解方,目標建置一個領導平台,協助全球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

    星展銀行與 AWS 將企業長處結合永續,放大資源影響力

    主題演講的第二部份,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施克和擔任主持人,與星展銀行投資產品曁策略管理部門負責人 Marc Lansonneur 和亞馬遜網路服務有限公司(Amazon Web Services, 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進行對談,分享跨國企業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投資布局。
    星展銀行目標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領導者,無論是在內部的能源應用、剩食處理、辦公室營運,或是對外的客戶關係管理,皆落實永續精神。
    Lansonneur 表示:「我們希望客戶不只能創造財富,同時也讓世界變得更好。」
    舉例來說,星展銀行對企業客戶放款時,會衡量企業的永續性,並協助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向個人客戶溝通時,則會解釋在投資中衡量 ESG(環境 Environment、社會 Social、公司治理 Governance)的重要性,並教育客戶使用 MSCI 指數等影響力評估工具,來確保投資組合的永續性。
    Lansonneur  信心滿滿地說:「目前我們客戶擁有的資產中,有 41% 在 MSCI 指數的表現優於平均,到 2023 年,我們期待會提升至 50%。」
    施克和呼應,星展銀行不只將影響力投資放在組織的願景面,在實務操作面還有許多實踐,可作為其他金融機構參考的對象。
    另一方面,在數位科技的永續應用上,王定愷也分享 AWS 的實踐方法。
    在永續營運面,AWS 目標於 2025 年全面使用再生能源,並在 2040 年達到靜零碳排。同時,根據第三方調查,AWS 提供的雲端基礎設施比其他資料中心的能源效率高出 3.6 倍,協助客戶一同邁向永續。
    在社會影響力面,AWS 以教育為主軸,致力培育在地青年學子、縮短學用落差。例如,支持勞動部辦理世界技能大賽雲端運算技能組,鼓勵學生在實境中學習;或是舉辦 Girls on the Cloud 夏令營,支持以女性為主的雲端教育培訓。
    不僅如此,目前 AWS 已與超過 70 所大專校院合作,協助超過 3 萬名台港大學學生使用亞馬遜網路服務,並為高中以下學生提供中文化雲端課程。
    身為國發會副主委的施克和,樂見跨國企業深入地方,與政府或民間單位合作。「我對教育方面感觸特別深,因為數位力量可以提升公共政策的覆蓋率。」

    從政府、企業到個人,共同放大手中資源影響力

    誠如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主席 Jeffrey David Sachs 所述,隨著數位科技發展,當今世上有許多積極成長、且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的關鍵領域。
    從政府、企業到個人,皆可透過審慎選擇,參與正風起雲湧的影響力投資風潮,共同思考如何創造綜效、放大手中資源的影響力。
    核稿編輯:李沂霖
    本文為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投資亞洲」合作專欄,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閱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