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社企流Photo Credit:社企流
社企流/文:蘇郁晴
台灣於今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比將突破 20%,人口結構劇烈轉變所帶來的挑戰日益迫切。星展基金會看見此議題的重要性,特別舉辦「星展基金會卓越影響力論壇(DBS Foundation Impact Beyond Dialogue)」,聚焦高齡化社會所帶來的需求與可能性,期望透過多元對話與跨界合作,尋找創新解方,提升銀髮族生活品質,並促進世代共融。
本次論壇以「超高齡時代的轉型契機:翻轉心態 × 創新解方 × 韌性未來」為主軸,邀集政府代表、企業領袖、社會企業與社區夥伴,共同探討如何將高齡議題從社會負擔轉化為前瞻契機。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黃思翰強調,「與其把高齡視為負擔,不如思考如何延長活躍年齡。如果我們能從今天起調整生活方式,讓自己在 80 歲甚至更久都保持活躍,不僅能降低對社會的依賴,更能在退休後持續發揮影響力,成為社會的正面力量,而非只是消費者或是被照顧者的身份。」
(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黃思翰。來源:社企流)
(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黃思翰。來源:社企流)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彭立沛指出,台灣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預估 2070 年,65 歲以上人口將近 5 成,屆時每位青壯年需扶養一位長者,醫療、長照與友善環境的需求將大幅攀升,勞動力減少更將衝擊經濟與社會穩定。」
他強調,面對高齡化帶來的挑戰,政府聚焦 3 大策略:打造健康自主的高齡生活、延伸高齡者職場參與、推動智慧科技應用。特別是提升高齡勞參率、運用創新科技支援照護,並促進世代共融,將長者從「被照顧者」轉化為「持續貢獻者」。「高齡人口蘊含豐富的經驗與價值,透過政策創新與科技導入,攜手各界共同打造韌性、包容的未來社會。」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彭立沛。來源:社企流)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彭立沛。來源:社企流)

撕下高齡負面標籤,探索共創價值的可能

首場座談以「翻轉心態,擁抱變局」為主題,由天下雜誌「銀天下」總監彭子珊擔任主持人,攜手新加坡星展基金會董事暨星展銀行集團推廣策略暨傳訊處負責人魏洪英、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華民國前副總統陳建仁、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從不同經驗出發,提出如何應對超高齡轉變、擁抱挑戰與機會的行動思維。
彭子珊指出,天下雜誌成立「銀天下」從科學、社會、服務 3 面向探索創新解方。她強調,理解高齡化對生活的實質意義,並思考我們能如何行動正是關鍵。李若綺進一步分享,過去社會多以「照顧」和「負擔」的視角看待長者,忽略他們仍擁有的行動力與創造力。當我們願意相信長者有潛能、願意參與,就能設計出像「不老騎士」這樣的計畫,讓長者從圓夢出發,成為公益大使,投入社會行動,轉變為貢獻者而非僅僅是被照顧者。
魏洪英則提醒,面對高齡化,過去社會常將其視為問題,卻忽略其中蘊含的龐大機會。台灣人平均壽命已達 80 歲,退休後長達 20 年的黃金時光,不該只是安養,更應是持續貢獻與自我實現的階段。她強調,若能發展出真正能回應長者需求、實踐夢想的產品與服務,將可開創龐大商機,達到雙贏。
陳建仁則點出,超高齡社會不僅是長者的課題,而是跨世代的共同責任。他分享即便自己年過 70,依然能服務家庭、社會,並從中獲得價值與快樂。他強調,健康與老後生活的準備,應從年輕時開始,舉凡持續運動、控制體重、保持學習與社會參與等行動,正是預防失智、延緩退化的重要關鍵。
所有座談者一致認為,企業與 NGO 若要攜手跨界合作,必須先翻轉心態,從「潛力」與「可能性」出發,放下過往對高齡的負面標籤,主動尋找與長者共創價值、共構社會動能的機會。唯有擁抱變局,才能在超高齡時代,轉化挑戰成為社會與產業的全新推力。
(左起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華民國前副總統陳建仁、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新加坡星展基金會董事暨星展銀行集團推廣策略暨傳訊處負責人魏洪英、天下雜誌銀天下總監彭子珊。來源:社企流)
(左起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華民國前副總統陳建仁、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新加坡星展基金會董事暨星展銀行集團推廣策略暨傳訊處負責人魏洪英、天下雜誌銀天下總監彭子珊。來源:社企流)

重新定義超高齡化職場,打造韌性共融的社會

在當今的社會中,如何讓不同世代找到共同生活方式,並讓高齡者從被動的照護轉變為積極的社會參與者,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第二場座談由埔里基督教醫院顧問周傳久主持,與談人包括好好園館創辦人紀金山、智齡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康仕仲、104 高年級事業群總經理吳麗雪。3 位專家分別從居住、就業與科技的角度,探討如何「以社會創新打造韌性未來」。
提及對於「韌性」的想像,周傳久率先分享一段在挪威旅行的故事,讓他對韌性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他憶起那段旅途中遇到一名行動不便的老太太,當他關切對方在日常遭遇的困難時,老太太笑答:「在這個社會,無論走到哪,總有人會伸出援手。」這段經歷點明了真正的韌性,是根植於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互助關懷,因而能持續感到幸福的日常狀態。
紀金山則以「好好園館」作為例子,分享了他對老後生活的新構想。他認為,老後不應該只有機構養護這一種選擇,應該有更多元的選擇,如「共老」空間。在這樣的空間中,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也能共同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責任,互相扶持,避免孤獨感。紀金山的願景是打造一個既能照顧身心,也能帶來社會互動的老後生活方式。
康仕仲則從科技角度出發,提出高齡社會需要的不僅是實體建設,還需要數位基礎建設。智齡科技透過人工智慧(AI)與資訊通訊(ICT)技術,減少照護人員的負擔,讓家人能隨時掌握長輩的健康狀況,並且保障長輩的尊嚴。康仕仲強調:「照護不僅是身體上的支持,更是社會參與和自主生活的延伸。」
最後,吳麗雪則關注到中高齡者在職場中的地位。隨著台灣人口結構的改變,中高齡者的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她提出,企業應該改變對中高齡員工的偏見,專注於他們的優勢,如穩定性和豐富的經驗。104 高年級事業群透過不揭露求職者履歷中年齡的方式,讓企業專注於員工的能力和態度,結果顯示,中高齡員工的工作穩定性和表現非常出色。
透過多元的社會創新行動,讓高齡者享有更有尊嚴和自主的生活,也能讓他們得以發揮潛力、更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從被動的照護轉變為積極的社會參與者,正是眾人所期待看見的韌性社會之景。
(左起 104 高年級事業群總經理吳麗雪、智齡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康仕仲、好好園館創辦人紀金山、埔里基督教醫院顧問周傳久。來源:社企流)
(左起 104 高年級事業群總經理吳麗雪、智齡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康仕仲、好好園館創辦人紀金山、埔里基督教醫院顧問周傳久。來源:社企流)

9 間社創組織參展,提供回應高齡議題新靈感

為了啟發企業以社會創新應對超高齡時代、並創造更多合作機會,星展基金會卓越影響力論壇邀請了 9 個致力於相關議題的社會創新組織參展。參展單位包括 WaCare 遠距健康、愛長照、智家人智能服務團隊、銀色大門、到咖手 885、老教室、多扶事業、好好園區、ness wellness,服務範圍涵蓋居家照顧、健康餐食、社會參與、無障礙生活、心理健康等,為高齡社會提供多元想像。(同場加映:找到高齡社會的企業著力點——愛長照紀鈞惟:看見在職照顧困境,共創長照支援網
(星展基金會卓越影響力論壇當日邀請了 9 間關注高齡議題的社創組織參與展攤,促進多方合作交流。來源:社企流)
(星展基金會卓越影響力論壇當日邀請了 9 間關注高齡議題的社創組織參與展攤,促進多方合作交流。來源:社企流)

攜手打造高齡友善的台灣,迎向世代共融未來

科技的進步與社會觀念的演變,正翻轉我們對高齡生活的想像。高齡者不再僅是需要被照護的群體,透過創新思維與跨界合作,他們也能成為社會活力與潛力的豐沛泉源。本次論壇聚焦於居住環境、職場參與和健康照護等多元面向,深入探討各種創新的視角與解決方案,這些都將是提升台灣社會韌性與包容性的關鍵動能。我們期許未來,在政府、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的攜手努力下,台灣不僅能成為一個對高齡者友善的社會,更能創建一個讓每位長者都能安適生活、貢獻所長並保有尊嚴的美好家園。
核稿編輯:李沂霖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