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綠色生活 21 天提供Photo Credit:綠色生活 21 天提供
你是「數位成癮」一族嗎? 睜眼先滑手機、吃飯要配社群、睡前螢幕關不掉?只要一項中標,你的生活可能已被數位悄悄綁架。別讓螢幕佔據你的每一刻,現在就開始嘗試「數位排毒」,找回生活的寧靜與美好!
文:綠色生活 21 天
邀請你用 3 個簡單的問題,檢測自己是否已經對數位「上癮」:
  • 早晨睜開眼後的第一個動作,是伸伸懶腰、起床洗漱,還是拿起手機查看通知?
  • 吃飯時,你沈浸於餐點的美味,還是社群媒體上的更新?
  • 睡前,你享受夜晚的寧靜入眠,還是讓手機的藍光陪伴到最後一刻?
只要有一項符合,你或許就已經對數位上癮了!在人人手機不離身的時代,數位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根據調查,除了工作與課業的時間,台灣人每天平均花了約 2.76 小時使用手機,其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被社群媒體所佔據。
如果你也感覺到這樣的習慣,開始影響自己的生活品質,邀請你試試簡單的「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練習——每天 3 分鐘,暫時放下手中的數位裝置,把時間留給自己與環境。

什麼是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

早在 2015 年,數位排毒(Digital Detox)的概念就開始被討論與研究,走過 COVID-19 疫情爆發、數位需求上升的時期,時至今日,過度使用數位對身心所造成的影響依然受到關注。
就像身體吸收太多毒素時需要排除,數位排毒的概念,其實就是當人們對數位「中毒」時,進行「排毒」的過程,讓自己暫時從充斥資訊和訊息的世界中抽離,降低對數位的依賴,以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
數位排毒不代表完全捨棄數位科技,而是有意識地調整使用方式,比如限制社群媒體使用時間、關閉非必要通知,或安排定期遠離數位設備等。透過這樣的調整,人們可以減少對數位世界的過度依賴,緩解因資訊過載帶來的焦慮與壓力,從而提升專注力與生活品質。(同場加映:告別 3C 網路成癮,瑞士旅遊業推「數位排毒」行程

伴隨數位中毒的「錯失恐懼」,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手機不在身邊就焦慮不安?明明只是想查資料,卻不小心在社群媒體上滑了半小時;每天收到成堆的訊息,總覺得怎麼也回不完?如果你有這些經驗,可能已經不知不覺「數位中毒」了。
在 70 年代,Alvin Toffler 即在他的暢銷著作《Future Shock》提到資訊超載(information overload)的概念,他預測未來社會會充斥資訊爆炸的焦慮感,而人們將無所適從。
回到今日,「錯失恐懼」(FOMO, Fear of Missing Out)確實成為了許多人焦慮的源頭——社群媒體上的通知、影音內容和新聞推播,讓我們不自覺地時刻關注,深怕錯過任何話題。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可能會讓焦慮感增加、專注力下降,甚至影響睡眠與情緒健康。

數位中毒的影響,不只與人有關...

數位世界看似無形,但它的運作其實需要大量的伺服器、數據中心支撐。因此,每天滑手機、看影片時,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也在悄悄增加。
舉例來說,每天使用 Facebook 一小時,一年下來的碳排放就有 331 公斤,相當於搭乘高鐵從台北到台南 33.5 次;每詢問 ChatGPT 一個問題,它的每一次回覆都會消耗 2.9 瓦時(Wh)的電力,這意味著,問 ChatGPT 10 個問題,就能讓一顆 LED 燈泡運轉長達將近 3 個小時。(同場加映:花 10 秒就能減碳!取消訂閱一封不讀的電子報
(每天滑手機、看影片時,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也在悄悄增加。來源:Solen Feyissa on Unsplash)
(每天滑手機、看影片時,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也在悄悄增加。來源:Solen Feyissa on Unsplash

邀請你一起緩解數位中毒焦慮,把時間留給自己與環境

數位排毒的練習,其實可以很簡單。你不需要遠離城市、斷絕網路,也不必強迫自己完全不用數位裝置。只要每天幾分鐘,暫時放下手機,讓自己抽離數位世界,就能重新打開感官,與真實的世界與環境重新連結。比如:
  • 花 3 秒鐘和手機一起開啟「專注模式」
  • 今天移動時不使用手機,欣賞沿途風景
  • 不帶手機前往最近的公園,完成一次「無痕」散步
如果沒有手機就不知道該做什麼,不如把這段時間留給環境吧!歡迎你開啟「綠色生活 21 天」,探索 21 個簡單的綠色行動。隨時隨地,從小改變開始,練習對自己和環境都更好的生活方式。
參考資料
全文轉載自綠色生活 21 天,原文標題:你的時間不是你的時間?每天 3 分鐘「數位排毒」練習,為自己與環境找回幸福感
想讓社區變好、讓台灣更好嗎?參加社區一家提案,讓不分年齡、不限主題、不限國籍的你,實現夢想 >> 立即提案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