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色生活 21 天
你有數過,電子信箱中平均一天會收到幾封「電子報」嗎?
我們隨手訂閱的電子報,在系統發送過程中,都會消耗電力資源。看似微不足道的信件傳送,累積起來也能成為龐大的「數位碳排放」。今天,為「雲端空間」斷捨離,來場大掃除!
取消訂閱,花 10 秒就能減碳
掃描你的信箱,是否有許多總是視而不見的電子報?研究指出,一封電子報會產生 0.3 公克的碳排放,只要動動手指,按下「取消訂閱」就能輕鬆減碳。
資料中心需要大量電力,包含運算、散熱、空調,且隨著數位轉型趨勢,需求大量提升。雖然要大幅改善數位碳排問題,必須由科技公司著手改變,不過個人使用者的微小行動,也能累積減碳效益。
不只電子報,研究中提到一封夾帶附件的 email ,會產生 50 公克碳排放,換算下來,兩封夾帶附檔的 email ,產生的碳排放量約等於印出一份紙本資料;而一封無附件的標準 email ,則會產生 4 公克碳排放。在寄出信件前,思考每一個附檔的必要性,再多檢查幾遍,確保內容無誤才寄出,提升專業感,也有機會降低能源消耗。
認識生活中其他的「數位碳排」
當我們每上傳一張照片、搜尋一個關鍵字、看一支網路影音串流⋯⋯這些習以為常的動作背後,其實都有著看不到的能源消耗。
1. 串流影片
一天中,你使用網路的時間大概有多長呢?調查顯示,台灣人每天平均花超過 8 小時上網,以線上內容服務來看,最常使用的影音內容占了 97.9%。追劇、看影片都會產生數位碳排,觀看一部一小時 HD 高畫質的串流影片,會產出 440 克碳排放,比騎機車 4 公里產生的碳排還要多。可以嘗試將「自動播放」功能關閉,只看你想看的,避免在某個被遺忘的分頁中,不斷播著你沒在看的影片。
2. 加密貨幣
隨著加密貨幣市場蓬勃發展,「挖礦」耗電量大的比特幣也引起討論。
研究顯示,每年比特幣的碳足跡相當於捷克一年的碳排量,約 1.14億公噸 ;使用的能源則與泰國一年使用量相當,約 204.50 百萬兆瓦(2.045 × 1012 Wh);產生的電子廢棄物數量,則與荷蘭的小型 IT 設備廢棄物差不多,約有 32.22 噸。
「數位碳排放」因為看不見,時常被忽略,近幾年受到疫情影響,待在「線上」的時間也增加,認識不出門仍會產生的「數位碳足跡」,就是減少數位碳排的第一步。關上電腦、手機,休息一下吧!
尋找其他永續生活靈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