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羽
2004 年,美國作家 Patrick J. McGinnis 在哈佛商學院辦的雜誌 The Harbus 中刊登了一篇文章,討論了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這個社會現象。
在這 10 多年來, FOMO 的現象不但沒有減輕,還隨著通訊科技的發達,變得更嚴重了。通訊科技的發展讓我們隨時可以接收到最新的訊息,不管是新聞、朋友近況我們都能迅速的掌握。但是,這也造就了很多人因為「害怕錯過」,所以不斷的透過各種方法,特別是手機來檢查最新資訊。根據 Google 的研究,我們平均每天為手機解鎖多達 180 次,而這表示手機奪取了我們太多的注意力。
Google 和 Apple 都覺得這個現象是不好的,因此,他們提出解決的方法,讓我們減少對手機的沈迷。並且在他們下一代的作業系統中,提醒使用者不要太沈迷手機,讓使用者可以感受到 JOMO(Joy of Missing Out,錯過的快樂)而不是 FOMO。
本文 5 大重點:1. 顯示出實際的數據,讓使用者知道每天花多少時間在手機上。2. 透過設定限制每個 App 的使用時間,不讓自己被手機綁架。3. 通知只要能夠被找到就好,不需要隨時顯示在螢幕上。4. 將決定權交回給使用者,是因為廠商不想負責?5. 解決問題需要更多的數據,而我們可能因此交出更多的個資。
1. 顯示出實際的數據,讓使用者知道每天花多少時間在手機上
在 2018 年 Google 開發者大會(Google I/O)中,Google 執行長 Sundar Pichai 在介紹 Google 新產品時,其中一段他身後的螢幕上就顯示了「Joy of Missing Out」。
因為 Google 在透過多年的研究後發現使用者開始過度依賴手機,因此,他們決定要推出一個名為 Digital Wellbeing Kit 的產品,設法減少我們使用手機的時間。
Digital Wellbeing kit 其中一個功能,是記錄我們使用手機的時間,並將這些記錄,透過圓餅圖完整的呈現出來。使用者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們今天總共解鎖了手機幾次,然後在手機上花費了多少的時間,而這些時間又是用在那個 App 上。
Google Android 和 Chrome 的用戶體驗總監 Glen Murphy 說,每次他將收集到的數據(例如:每天解鎖 180 次)和其他人分享時,人家都會認為這只是一些沈迷於社群媒體的年輕人才會有的現象。因此,Murphy 認為透過 Digital Wellbeing kit 將這些數據呈現給大家,我們才能面對我們真正的使用習慣,然後開始改變。
除了 Google 之外, Apple 也決定在下一代作業系統 iOS 12 中推出類似的功能, 它叫做Screen Time。這個功能和 Google 唯一不一樣的地方是,Apple 選擇有條形圖來呈現這些資訊,將使用量最高的 App 放在上方,然後依次排序,讓我們可以更清楚看到在每個 App 上花費的時間。
2. 透過設定限制每個 App 的使用時間,不讓自己被手機綁架
除了將使用資訊呈現給使用者看,Google 和 Apple 也新增了功能,讓我們可以限制自己每天的用量。
在「注意力經濟」當道的時代,廠商們都希望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在他們的 App 上,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夠透過販賣我們的「注意力」來獲利。所以,各廠商都會用盡一切的方法讓我們盡量使用他們的 App,例如,在影音 App 上,他們加入自動播放的功能。在新聞與社群媒體上,廠商就運用各種提醒或通知功能,讓我們知道有新訊息還沒有查看。
但是,很多科技廠商開始感覺這樣下去對整個產業的發展並不健康。畢竟如果每個人都把所有的時間花在手機上,對整體生產是有影響的。
因此,很多公司開始思考如何協助我們減少使用特定 App 的方法。Instagram 最近就推出了一個功能,提醒我們那些是我們看過的訊息。這樣就可以減少我們一直檢查的必要。
而 Google 和 Apple 更進一步的讓我們為每個 App 設定使用時間的限制。例如,我們可以設定每天只能夠使用 YouTube 一個小時。當使用的時間到了之後,系統就會提醒我們,並阻止我們繼續使用該 App。
為了進一步降低我們在睡覺前使用手機的頻率,Google 甚至調整螢幕的設定,在晚上時會漸漸變灰,讓我們失去使用手機的慾望。
3. 通知只要能夠被找到就好,不需要隨時顯示在螢幕上打擾
限制使用 App 的時間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但是,Google 的研究發現,手機內各種通知,對我們也是嚴重的干擾源。
根據 Google 的調查,70% 的人會長時間將手機設定成靜音模式。但是,這樣群人依然會不停的使用手機,因為他們會想要確認他們有沒有收到重要的通知。
於是,Google 決定在 Digital Wellbeing kit 中加強「勿擾模式」的功能。我們在下一代的 Google 作業系統中啟動「勿擾模式」,不但可以確保所有的通知是「靜音」的,同時,也可以選擇這些通知是否要被顯示出來。
Murphy 認為,使用者只要在需要時,能夠找到那些通知就好。在一般情況下,他希望我們不會被這些通知打擾。
Google 最大的競爭對手 Apple 在「勿擾模式」上,也做了很多的調整。當我們升級到 iOS 12 後,只要我們設定了「就寢時間」(iOS 目前就有的功能,設定後能夠追蹤睡眠記錄),在那段時間內,iOS 就會將原本明亮的通知調低亮度,避免將睡著的我們驚醒。
除此之外,Apple 還進一步的讓我們為「勿擾模式」設定地區,只要我們人在那個區域,「勿擾模式」就會自動啟動。例如,我們可以設定客戶的辦公室為「勿擾區域」,當我們去拜訪客戶,手機就可以透過 GPS 定位,知道在這個位置要自動進入「勿擾模式」。
另外,Apple 也會在 iOS 12 中將相關的通知集合在一起。我們就可以不用一筆一筆的刪除通知,而是可以選擇一次過刪除所有相關的通知。而當我們很常刪除同樣的通知時,Apple 語音助理 Siri 還會建議我們是否要直接將這個通知關閉。
4. 將決定權交回給使用者,是因為廠商不想負責?
當 Google 和 Apple 宣布這些更改後,很多開發者都表示歡迎。因為,他們也都了解到這是個需要被正視的問題。
但是,也有人擔心 Google 和 Apple 透過這些功能,將「自律的責任」都推回給個別的使用者。最後,這會不會像香菸盒子外的警告一樣,淪為形式而已?
Murphy 同意在軟體或產品的世界,這是常發生的事。因為廠商無法決定,所以選擇將決定權交給使用者,讓我們自己判斷。
Google 也和 Apple 一樣,在下一代的作業系統中加入了對刪除通知的判斷。當我們一直刪除某個類型的通知時,系統就會建議我們是否要關閉這個通知。但是,系統能夠做到的也只是建議,畢竟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刪除會議通知,但是,這些通知對我們每天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Google 和 Apple 這次的嘗試只是開始嘗試解決問題。他們或許要收集更多的資訊,然後透過 AI 和深度學習的分析,才能夠在未來提出更好的方案。
5. 解決問題需要更多的數據,而我們可能因此交出更多的個資
「手機沈迷」在科技界已經是一個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問題。但是,在各大廠商努力解決這個問題的同時,也有人提出了另外的擔心。
為了要減少我們對手機的依賴,各廠商都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來了解我們的使用習慣,好讓他們能夠準確的對症下藥。
因此,有人就擔心,我們更多的個資,會被手機廠商以「為我們好」的名義記錄下來,讓他們能夠更輕易的掌握我們的一舉一動。
畢竟,要找到一個解決「沈迷」的方法,我們的使用習慣、喜好、甚至情緒都是必要的資訊。因此,有的人也對 Google 和 Apple 的這些更新,抱有懷疑的態度。
日本是一個非常樂於嘗試新通訊技術的國家。當日本消費者在享受 3G 訊號的時候,連科技最發達的美國也還沒有推出 3G 服務。世界第一支有照相功能的手機,也是由日本發明的。
但是,非常奇怪的是,當智慧型手機的風潮席捲全球的時候,很多的日本人還在用功能性手機。智慧型手機在日本的市佔率卻只有 56.1%, 遠低於鄰近的南韓(75%)。
而 Google 花了 3 年時間在世界各地研究後發現,很多人對自己的手機佔據了那麼多時間感到不滿,但是,在日本卻有特殊的發現。
Murphy 說:「他們都對自己的功能性手機很滿意!雖然他們的手機缺少了一些功能,但是他們都不需要立即回覆任何的訊息,因為,他們都無法即時收到那些訊息!」
或許我們也應該思考如何「享受失蹤」,不再讓手機綁架我們的所有的時間。
「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需要你的支持,為社會創造更多可能! →馬上支持
個人如何回應趨勢,成為掌握國際脈動的職場人才?組織如何注入永續思維,打造兼顧獲利與社會影響力的經營法則?即刻閱讀《全民的 ESG 入門課——跟大師學企業倫理,掌握永續趨勢》專題,從不同產業領導者及企業代表身上,一探各行各業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