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編譯:Jenny Yeh
最近各大電商平台大打「38 女王節」促銷檔期活動,特價商品也多以女性用品,如化妝品、保養品等產品為主力,你是否也想過,3 月 8 日和女性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每年的 3 月 8 日 是國際婦女節,這天是為了慶祝所有女性的成並推動性別平等。但為什麼「國際婦女節」會被定在這天呢?
本文重點摘要:
- 國際婦女節由來
- 全球性別平等狀況
- 縮短性別差距的行動
國際婦女節由來
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IWD)最早可追溯至 20 世紀初,與工人運動和婦女爭取權利的歷史緊密相連。
在 1908 年的美國,當時女性工人長期在低薪、惡劣的環境下工作,在 3 月 8 日號召 15 萬名女性發起遊行,爭取女性勞工權益並改善勞動條件及獲取選舉、投票等權利,這場遊行點燃日後女性勞工運動的火苗;隔年,美國社會民主黨便在紐約舉辦「全國婦女節」積極推動女性權利。
1910 年,來自 17 個國家的女性代表齊聚丹麥哥本哈根,由婦女權益提倡者 Clara Zetkin,在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會議上提出設立「國際婦女節」,進一步爭取女性權利、為全球女性發聲;隔年,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等國首次舉行國際婦女節,超過百萬女性參與遊行,要求工作權、受教育權及選舉權等基本權利。
但女性追求平等權利的腳步並非一帆風順,在美國紐約「三角工廠大火」(註一)事件後,加速女性勞動權益擴張,讓全球各地更關注婦女運動議題。1914 年 3 月 8 日,英國倫敦舉行爭取婦女投票權遊行時,女性主義者 Sylvia Pankhurst 在遊行中被逮捕;1917 年 3 月 8 日,俄羅斯婦女發起罷工,抗議糧食缺與戰爭,並要求「麵包與和平」,最終引發二月革命,促成俄國沙皇倒台。因此,在布爾什維克政權上台後,宣布 3 月 8 日「國際婦女節」為正式節日。至此,這天象徵女性團結的紀念日,在世界各地不斷發酵,聯合國也在 1975 年正式承認國際婦女節。

1996 年,國際婦女節第一個年度主題為「慶祝過去,規劃未來(Celebrating the past,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2011 年,國際婦女節百年紀念時,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將 3 月定為 「女性歷史月(Women’s History Month)」,他表示:「歷史證明,當女性與女孩擁有機會,社會會更加公平、經濟更可能繁榮,政府也更能滿足全民需求。」
2025 年的國際婦女節主題則為「為了所有婦女和女童:權利、平等、賦權(For ALL women and girls: Rights. Equality. Empowerment)」,在《北京宣言與行動綱領(UN's Beijing Declaration and Platform for Action)》屆滿 30 週年之際,該宣言和行動綱要是 1995 年由 189 個國家政府通過的婦女和女童權利藍圖,但現今的世界仍充滿不平等,期盼藉由國際婦女節,呼籲世界必須採取行動,並兌現《北京宣言與行動綱領》的承諾,讓每個人都可以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全球性別平等狀況?
百年前女性積極爭取權利不停歇,2025 年的今日全球性別平等是否已經達成目標了呢?
根據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與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UN DESA)每年發布關於 SDG 5 進展的《The Gender Snapshot 2024》報告顯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完全實踐性別平等外,儘管全球在某些領域有所進展,但 SDG 5 的所有指標與次指標都尚未達標。另外,雖然極端貧困中的女性與女孩比例降至 10% 以下,但仍需 137 年才能消除所有女性的貧困。
除此之外,在世界經濟論壇(WEF)2024 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發現,儘管全球性別平等指數(Global Gender Gap Index) 在 2024 年達到 68.5%,但與 2023 年相比,在獲取教育、政治賦權、經濟參與機會以及健康與生存的 4 項領域進展極其有限,按照當前進展速度,要到 2158 年,約 5 個世代後,才能完全實現性別平等。
此外,在全球性別平等前 10 名國家,大多拉自於歐洲國家,冰島已連續 15 年排名第一,是唯一一個縮小性別差距超過 90% 的國家;而紐西蘭是歐洲國家以外,性別平等表現最好的國家、排名第四。
因此,性別平等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的核心,更是聯合國秘書長每年優先關注的議題之一;2024 年聯合國通過的《未來公約(Pact for the Future)》中也明確指出:「性別平等是永續發展的基本前提,否則所有目標都無法達成。」聯合國秘書長 António Guterres 就在 2025 年 1 月再宣布聯合國年度優先事項時表示:「我們必須擴大並提供更多機會給予女性,來對抗不平等。」
我們該怎麼做才能縮小全球性別差距呢?
2024 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提出 4 大方向:
- 投資與經濟改革:在 2030 年結束前達成性別平等目標,全球需每年投入 3600 億美元,而發展中國家需要更多資金來縮小性別差距
- 政策與法律:除了需要透過立法來追求性別薪資平等外,更需要建立有效地薪資平等監督機制;另外再性別至配額制度上的改革,也有助於提高女性參與政治比例
- 職場性別平等:企業應實施多元、公平與包容(DEI)政策,並提供女性職場技能培訓;此外,也需透過不同政策及措施,協助女性參與進職場並提高女性擔任領導地位機會(同場加映:如何透過改造企業文化落實性別平等?來自企業領導人的 10 項建議)
- STEM 領域性別差距:2024 年數據顯示女性在 STEM——科學(Science)、 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比例僅佔 28.2%,AI 相關人才也明顯落後男性,因此縮短 STEM 領域的性別差距,有助於實現性別平等願景

為了加速經濟領域的性別平等,世界經濟論壇 在 2024 年達沃斯年會上推出「全球性別平等衝刺 2030」(Global Gender Parity Sprint 2030),希望透過政府與企業的合作,在未來 5 年內促進全球性別平等;若成功縮小性別差距,根據世界銀行估算,全球 GDP 可望成長 20%。(同場加映:拉近與性別平等的距離!公私部門如何實踐 SDG 5?)
聯合國也呼籲各政府為所有女性及女孩提出果斷的行動策略,並在今年的國際婦女節推動 6 項行動來改善女性生活。包含:
- 數位革命:支持全球數位協議,確保每個人都能受益於科技及其潛力
- 零暴力:投資於致力於預防和終結暴力的女性權益組織
- 擺脫貧困:投資於社會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務,為女性提供平等發展機會
- 和平與安全:投資於女性領導力,推動和平建設
- 決策權力:制定法律,支持女性在政治與商業領域的參與
- 氣候正義:在氣候行動中優先考慮女性與女孩,提升她們的領導力,並提供綠色就業機會
國際婦女節不僅是慶祝女性的成就,更是提醒我們性別平等仍需努力;在 2030 年前,我們是否能真正實現性別平等,取決於全球的行動與承諾,這需要政府、企業與公民社會 必須攜手合作,制定政策、投資資源,推動性別平等發展。
註一:美國三角工廠大火(Triangle Shirtwaist Factory Fire):位於紐約曼哈頓一棟高層工廠,主要生產女性襯衫,僱用了大量移民女性,年齡介於 14-23 歲之間。這裡工作低薪、工時長且缺乏安全勞動環境。在 1911 年 3 月 25 日下午發生火災,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工業災難之一,此場火災共造成 146 人死亡(123 名女性,23 名男性)。
該事件也促成美國工廠安全改革、勞工運動崛起(包含更多女性參與社會運動),更影響 1930 年羅斯福在新政中,通過《公平勞動標準法》(Fair Labor Standards Act),進一步保障工人權益。
參考資料
-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What is it and why do we need it?(World Economic Forum)
-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2025(UN WOMEN)
核稿編輯:李沂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