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Photo Credit: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全球暖化不只影響地球,還可能影響農業生產、食物價格上升。隨著極端氣候愈趨頻繁,「熱通膨」是什麼,會成為常態嗎?
低碳生活部落格/文:林韋翰
全球暖化導致溫度上升,也會讓食物的價格上升嗎?今年台灣龍眼、荔枝皆受到高溫的影響,開花數量減少,黑葉荔枝 1 斤可高達上百元;糯米荔枝則是 200~300 元。科學家警告,若全球暖化情形持續惡化,影響糧食價格的現象將會更加嚴峻。
(高溫或暖化可能會影響食物價格波動。來源: Kate Trysh on Unsplash)
(高溫或暖化可能會影響食物價格波動。來源: Kate Trysh on Unsplash

熱通膨是什麼?

「熱通膨」(Heatflation)這個詞早在 2022 年開始出現在媒體上,說明因極端高溫而導致物價上漲的情況。美國喬治城大學教授 David A. Super 在《國會山莊報》(The Hill)投書指出,「如果我們想控制通貨膨脹,我們現在必須解決氣候變遷問題。」而根據環境媒體《Grist》報導,科技記者Bob Keefe在其著作《氣候經濟學》(Climatenomics)中說道,氣候變遷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經濟問題。
今年初,《自然》期刊發布了一篇題為「全球變暖和極端高溫加劇了通貨膨脹壓力」(Global warming and heat extremes to enhance inflationary pressures)的研究,這份由歐洲央行與德國波茨坦氣候變遷衝擊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共同撰寫的研究指出,由於氣候變遷持續加劇,全球各地主要的農作物產區歉收,進而擠壓價格,熱通膨可能會讓食品價格的上漲幅度,在未來 10 年內達到每年 0.9% 至 3%。
《Grist》提到,除了因高溫導致農作物歉收之外,經濟學家發現,有些食品廠商會根據未來的氣候預報調整自己產品的價格,以反映成本與風險,一旦氣候預報出現乾旱、颱風、高溫等極端氣候,農作物價格就可能調升。
根據英國的非營利組織能源和氣候情報中心(Energy and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ECIU)去年底發布的研究,2022~2023 年英國每個家庭的食品帳單平均增加了 605 英鎊,有部分是能源危機影響,但其中 60% 是氣候因素所致,占了每個家庭約 361 英鎊。

從牛奶到玉米——全球受熱通膨影響的案例

2022 年 7 月中旬,遭熱浪襲擊的義大利面臨了嚴峻高溫帶來的考驗。義大利農牧協會(Coldiretti)示警,乾旱正在威脅全國 30~40% 的季節性收成。此外,由於天氣太過炎熱,牛奶的產量也將減少。
北美洲最長河流、同時也是美國農業的重要水源密西西比河流域,2022年發生持續且嚴重的乾旱,密西西比河流域是美國農業供應鏈的動脈,生產了全美國超過九成的農產品出口量,乾旱不僅影響灌溉的水源,低水位也讓船隻無法運行,玉米、大豆等飼料無法供應給南方的畜牧帶,導致各種農牧業產品價格飆升。
經濟學家評估,這些成本最終很可能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即使乾旱結束了,對農作物產量、食品原料成本的影響將持續下去,甚至可能進一步影響物品價格,更可能讓價格居高不下。
(乾旱缺水會讓玉米產量大減。示意圖。來源:Keagan Henman on Unsplash)
(乾旱缺水會讓玉米產量大減。示意圖。來源:Keagan Henman on Unsplash
英國全國農民聯盟(National Farmers’ Union, NFU)副主席哈洛斯(Rachel Hallos)指出:「一場危機正在形成。雖然農民現在首當其衝,但消費者很可能會在這一年中看到其影響,因為農產品根本不會離開農場大門。」
不過經濟學家也強調,熱浪、乾旱並非造成物價通膨的唯一原因,其他市場的因素也可能導致物價浮動,但不可否認的是,暖化趨勢的確也成為物價上升的一大推手。ECIU 警告,由於 2023 年的冬季較為潮濕,今年小麥、燕麥等關鍵作物的總產量可能減少 400 萬噸,這些原物料的歉收將可能導致麵包、啤酒和餅乾的價格大幅上漲。
(密西西比河流域是美國農業供應鏈的動脈,乾旱造成低水位可能讓船隻無法運行。來源: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Flickr/CC BY 2.0)
(密西西比河流域是美國農業供應鏈的動脈,乾旱造成低水位可能讓船隻無法運行。來源: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Flickr/CC BY 2.0

台灣如何因應熱通膨?

根據《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 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隨著暖化加劇,水稻和玉米在台灣的產量將持續下降,水稻在 2050 年將平均減少 13%,而到了本世紀末將減少 18%,玉米則分別是 10% 和 17%,這些減產皆會造成糧食價格上漲,因應熱通膨也成為台灣不可避免的課題。
為了應對熱通膨,世界經濟論壇針提出幾項應因應對策,包含了:
  1. 投資基礎設施使農業更具氣候韌性
  2. 糧食生產多樣化,讓我們不過度依賴少數作物
  3. 減少食物浪費,以充分利用我們所生產的食物
  4. 推行糧食安全政策,如:食物銀行、農民補貼等
以第二和第三點為例,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書中提到,台灣畜牧業的主要飼料玉米大多由國外進口,玉米減產會衝擊肉類的價格,若能改變飲食習慣,減少對肉類的消費,也有助於提升糧食利用率,減少熱通膨的衝擊。
除了上述的策略之外,透過積極的氣候政策減少碳排,以減緩全球暖化的趨勢,才能解決熱通膨最根本的問題。
參考資料
全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原文標題:什麼是熱通膨(Heatflation)? 極端高溫如何影響民生物價
社區營造的行動讓「家」的概念從一棟公寓、一條街、一個城鎮,延伸到整個台灣,讓台灣的每個鄉鎮有著屬於自己的在地故事 >> 立即閱讀

文章標籤

  • 低碳生活部落格

    低碳生活部落格

    「低碳生活部落格」是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所編輯,內容除了提供讀者生活上可行的減碳方案之外,也累積了多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第一手資料,以及整理國際最新減碳趨勢報告。盡力做到深入淺出,兼具深度及廣度,希望成為台灣的低碳環境智庫之一,為氣候變遷議題貢獻一份心力。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www.delta-foundation.org.tw/ 低碳生活部落格:http://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 低碳生活部落格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eltaElectronics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