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Yuanling
大家或許對品牌行銷這項職位不陌生,但當品牌行銷踏入社會創新領域會是什麼樣貌?與在其他企業中工作相比又會有什麼不同之處?
台灣首間社會創新人才發展學校 School 28 舉辦「Open!打開你的職涯多樣性」系列講座,邀請到若水國際影響力發展經理潘昱豪,以及 One-Forty 品牌行銷經理梁藝瀠,分享自身的職涯歷程、以及作為品牌行銷工作者在社會創新領域中的觀察與建議。
品牌行銷對社創的力量:看見感動、打造共容社會
過去 10 年以品牌行銷身份任職於科技公司、基金會等多家組織的潘昱豪,從事企業端的議題倡議,最後於 2020 年進入若水國際,負責弱勢就業議題的影響力推動。「若水是一間具有高度使命感的企業,在影響力發展部門中,我們希望能複製若水多元就業的模式到更多企業當中,因此不僅會從產業端,也會與媒體、其他社會創新組織一起去倡議這份願景。」
為何從商業領域轉戰社會創新領域?起因於疫情期間,潘昱豪在家中沈澱自我,思考「行銷令我最有感的是什麼?」回顧過往經驗,他發現在參與行銷專案後,最令他難忘的,是這些專案能對社會、對他人帶來的生命改變:「我曾經嘗試幫一家速食品牌做社會影響力活動,有關兒童疾病議題,專案過程中,當下看到人們的笑容很觸動我,這促使我轉換職涯跑道、投入社創工作。」
梁藝瀠則分享,她的就業歷程一直都在社會議題中耕耘,職涯橫跨 5% Design Action、創辦 Vidamore 等經歷。商學院出身的她,因為大學期間加入台大不一樣思考設計社,很早就決定以設計思考來解決社會議題。
在英國攻讀社創相關學位期間,梁藝瀠接觸了倫敦蓬勃的社創環境,「我當時感覺到,多元族群是可以在城市中並存共容的,看見這樣的氛圍,讓我很希望在台灣也可以實踐。」這開啟了她加入移工議題組織 One-Forty 的契機,期許能透過組織推動,將台灣打造成一個更多元、共容的社會。
從溝通「為什麼」著手,讓他人明白你存在的原因
究竟品牌行銷的角色,放到社會創新領域中會是什麼模樣?潘昱豪要大家回想,上一次觸動自己,甚至讓自己付諸行動的文字、圖片是什麼?「現代社會的資訊量很大,溝通的難度大幅增加,而在社創領域中,我們談論的時常是抽象的概念、一種價值觀,要傳播這件事就又更有挑戰一些。」
他以「目的性行銷」的趨勢為例,強調世界大企業都已逐漸從銷售產品,轉向觸動消費者、創造感性連結上,這與社會創新議題的行銷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目的性行銷,其實就是你『為什麼做』。」
「比如在若水,相較許多數字導向的行銷策略,我們更著重在去溝通我們的願景是什麼。而我們的目的,就是打破身心體況的限制,打造一個人人都能參與、可以永續經營的組織型態。」他強調,從目的出發的溝通,比起產品效益、具體成績,品牌本身「相信什麼」更能觸動人,也更能擴大影響力。
梁藝瀠則從品牌的本質出發,她指出,品牌就像部落,每一個部落都有不同的語言、有自己的圖騰和舞台,這些都是區隔出他者與自我的方式。「做品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讓不屬於你部落的人,可以看見你們的存在、相信你們的價值,明白你們存在的目的。」
梁藝瀠也強調,許多組織雖然致力打造外部品牌,卻容易忽略內部品牌的重要:「不只外部品牌,我們也必須要讓部落裡的成員看見我們存在的理由,讓我們自己的團隊相信,這個品牌存在是有意義的。」在 One-Forty,品牌行銷就是透過內容行銷、品牌設計等兩個管道,打造組織在社會議題領域的聲量。
在社創領域做品牌行銷,關鍵在論述、深度研究的能力
許多人可能好奇,在一般企業中做品牌行銷,與社創領域的差異在哪裡?梁藝瀠表示,不管是社會創新、還是在一般的其他企業,對她而言,品牌行銷都沒有太大差別,都需要對組織深層理解,並思考用哪些內容、用什麼方式去跟對的人溝通。
「但通常而言,社創領域裡的品牌行銷,多在傳達一個更無形的理念,因此更需要對議題本身的深度認識。」她強調,在社創組織中做品牌,論述議題的能力非常重要,「你能不能把議題充分地論述清晰、精準傳遞給更多人知道?是在社創領域中很重要的品牌行銷能力。」
潘昱豪則回顧自己加入 School 28 的過程表示,接觸社創領域的思維方式,有助於深度理解社會議題。他回憶,自己當初加入 School 28,是希望看看其他組織如何行銷社會議題,實際進入學校後,卻意外收穫深度的問題解決和策略能力。「因為我是一個行銷背景的人,但在學校裡面,遇到了李吉仁校長等人,他們總是從問題解決出發去做思考策略。」
潘昱豪發現,這些能力在推動社會議題時,提供了完善的幫助,讓他從較淺層的思考,更能從社會結構、文化張力等深度層面,重新思考一個議題、了解一個社會議題推動過程的層層環節,並針對想要解決的社會議題,設計出更精準的行銷策略。「此外,在 School 28 中親身參與一個議題,比起從外面觀察,對於議題本身的理解更有重大的影響。」
了解自己、找到核心價值,耐心看見議題的改變
針對有志以品牌行銷能力投入社創領域的人,潘昱豪建議,可以先從自己的天賦、以及自己有興趣的議題開始,找到議題與議題之間的交集,並且多去投入嘗試。
他同時也提醒,若從事社會創新的品牌行銷,對於影響力的發生必須更有耐心。因為在一般企業中,很多成績會立即見效,但在社創領域則需要更多等待:「你對自己要更有耐心,去看待你所研究的議題發生改變。如果我們願意多點耐心,就會比較平靜、可以看到很不一樣的風景。」
梁藝瀠則說,許多社創領域的議題,目前都仍在初期、探索的階段:「很多社會議題都仍在不斷改變著,所以我建議只要是有興趣的議題,就去投入,且在保持對議題敏銳度的同時,不要忘記持續精進專業,因為傳遞無形理念,你更需要紮實的能力。」
她最後也提醒,投入影響力職涯,必須要持續思考自己與議題的關係:「因為做社會議題,有時是很消耗的,會面臨很多外界的質疑、還有自己的聲音,所以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核心思想,必須要時時知道為什麼你留在這裡,才能往你想要的方向前進。」
加入 School 28!用你的專業在社會創新領域發光
第四屆 School 28 社會創新人才培育專班現正招募中,參與 School 28,你將能獲得以下 6 大資源:
- 培力課程|翻新思維與鍛練技能,敲開社會創新領域的入門磚
- 實務學習|活用所學與社會創新組織合作,窺探真實工作場域
- 職涯導師|職涯導師深度陪伴諮詢,協助釐清與助力職涯發展
- 轉職媒合|提供經營管理職位與彈性洽談空間,計畫期間協助媒合
- 職涯發展|提供諮詢、社會創新人才獎學金與多元發展路徑的機會
- 社群連結|結業後提供終生保固校友服務,持續舉辦共學與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