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高珮珊/攝影Photo Credit:高珮珊/攝影
位於屏東縣牡丹鄉的蕃藝書店,是一間專門販賣原住民及南島民族相關書籍的獨立書店。老闆林明德投入原住民運動、深耕原民權益十數年,盼書店成為推廣原住民文化的起點,成為文化保存與思想交流的中心。
生命力新聞/文:鄭丞巽、高珮珊
蕃藝書店是一間主要販賣原住民、南島民族相關書籍的書店,老闆林明德花費數十載投身原住民運動,對於原住民族群的權益、歷史脈絡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也因此店裡蒐集了大量原住民議題的報章雜誌,這些都是林明德多年來的心血積累而成。其原址位於瑪家鄉三和村,後因房租到期,2017 年遷址牡丹鄉東源村,遷址後的蕃藝書店同時也號稱「遠的要命王國」,是深山裡真正的「獨立」書店。
(蕃藝書店位於牡丹鄉,位址遙遠,號稱是真正的「獨立」書店。來源:高珮珊/攝影)
(蕃藝書店位於牡丹鄉,位址遙遠,號稱是真正的「獨立」書店。來源:高珮珊/攝影)
蕃藝書店,位於屏東縣牡丹鄉,於 2013 年由南島時報創辦人林明德所創立。老闆林明德是擁有排灣與阿美兩族血統的原住民,幼年離開部落到城市讀書,原住民的身份讓他飽受歧視與不平等對待,他開始反思:我自己是誰?我的民族是什麼?隨著年紀增長,林明德開始參與許多黨外、社會運動 ,走過 1980 年代的原民運動,在時代風潮的帶領下,「我是誰、我的民族是什麼、臺灣是什麼」的思考仍然環繞著他,抱著對於這些未解之謎的探索,他放棄出國進修音樂的機會,轉身投入原住民議題,他想為自己的民族做些什麼。
數十載間,林明德在學校任教過、在政府單位就職過,也曾辦過以原住民為主題的報紙:原報、南島時報、以及原聲報。對於公部門工作,「我總覺得我跟他們格格不入。」林明德表示。他毅然決然的辭掉公部門的工作,以多年來參與啟蒙運動的經驗,決定延續這份熱忱,創立一間獨立書店。
(林明德年輕時致力於各式原住民運動,並且於 1994 年創立的南島時報;繼南島時報後,於 2000 年創立原聲報。來源:鄭丞巽/攝影)
(林明德年輕時致力於各式原住民運動,並且於 1994 年創立的南島時報;繼南島時報後,於 2000 年創立原聲報。來源:鄭丞巽/攝影)

透過「蕃藝」 在歷史洪流裡尋回自我

蕃藝書店,是第一家以原住民為主題創辦的書店,其中以販賣原住民文化相關書籍為主,例如:《蕃人觀光日誌》、《山林裡的南島語族》等書。「原鄉的知識啟蒙是我一生中最關懷的主題。」書店店主林明德表示。他深深知道原住民在社會大眾眼光那種無形的貶低,他渴望消去這份歧視,而開書店是相較於社會運動而言相更為溫和的辦法。他希望能夠透過蕃藝書店的創立,宣揚原住民核心價值、改變世人既有歧視。而店名「蕃藝」,同音「翻譯」,意旨透過書屋作為媒介與轉譯,搭建起大眾與原住民的橋樑、消除彼此的隔閡。同時林明德認為「翻譯」是一件很有創造性的事情,是一個轉移的過程,從一個文化到另一個文化的轉移,例如《小王子》編譯成多種語言版本,而每一次互相轉移的過程都能達到另一個全新的詮釋。
(老闆林明德擁有排灣與阿美兩族血統的原住民,成長歷程受到多方歧視進而開始思考自我、尋根。來源:高珮珊/攝影)
(老闆林明德擁有排灣與阿美兩族血統的原住民,成長歷程受到多方歧視進而開始思考自我、尋根。來源:高珮珊/攝影)
除此之外,書店中也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書籍作為史料保存,因為比較稀缺所以不對外販售,例如:《日據時代台灣原族民生活圖譜》、《高砂族盥洗研究》等書,店裡也收藏了林明德年輕時候辦的原住民報紙檔案做為展示,包括 1980 年代的原報、1994 年的南島時報、2000 年的原聲報。這些書籍、報章文獻都是林明德從 20 多歲起便開始搜集,因為對於自我、民族的探索,他博覽了有關台灣歷史的文獻,40 多年來不斷鑽研、收藏,他意識到原住民族群長期以來的失權、教育缺失,甚至面臨嚴重的文化失傳。面對殘酷的現實,他執著於找回自己民族的根,同時也渴望為自己的民族做些什麼。

讓書店成為思想交流中心 擁抱原鄉與文化

年輕時的林明德,除了投身辦報和文獻研究之外,更專注於原住民運動及相關政策推廣。他花了數十載的時間,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包括辦理全國巡迴南島民族學術研討會、原住民族國事會議、成立全國唯一原住民傳播協會、推動原住民電視台,並與台北市政府合作辦理原住民媒體研討會、南臺灣原住民發展史研討會,以及跨世紀原住民政策分區研討會等等。在這二十多年的歷程中,他不僅在原住民權力議題上深耕細作,更為創立蕃藝書屋積累了豐富的文獻和書籍資源。
(蕃藝書店位在環島必經路上,依山傍湖,常吸引環島旅客駐足。來源:高珮珊/攝影)
(蕃藝書店位在環島必經路上,依山傍湖,常吸引環島旅客駐足。來源:高珮珊/攝影)
目前,蕃藝書屋正處於整頓階段,書店運營基本上都靠林明德與妻子雙手一磚一瓦的堆砌,包括庭院的整理、房屋的修繕等,搬遷後書籍環境皆還在陸續完善中,林明德也笑稱原始的勞動力就是他最省錢的生產工具。書店位於環島必經道路,許多旅客常被吸引駐足,林明德致力於將這個書店轉變為一個多功能的複合空間,希望吸引更多人來到這個世外桃源。他計畫在書店的基礎上,增設露營區、咖啡輕食館和住所,希望吸引更多人前來參與,也同時希望透過附設設施的增加為書店帶來更多營收。他的願景是,將這個空間打造成一個思想交流的中心,人們可以在這裡討論社會議題、自然生態、人生哲學,一同深入探討書店所藏的書籍和文獻,同時透過吃食與住所的提供,維持書店的運營。他更希望這個空間能夠成為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未來的展望者,讓這片深山裡的淨土擁有更豐富的價值。
(周遭依山傍湖,老闆林明德皆是由自己一手打理;平時他也喜歡在湖邊餵鴨子,讀讀書、整理書店周遭的一草一木。來源:高珮珊/攝影)
(周遭依山傍湖,老闆林明德皆是由自己一手打理;平時他也喜歡在湖邊餵鴨子,讀讀書、整理書店周遭的一草一木。來源:高珮珊/攝影)

山野明燈 環島路上的文化綠洲

來到蕃藝書店的路程並不簡單,甚至稱得上艱辛,蜿蜒的公路、陡峭的山壁、幾次的轉乘,才抵達這方淨土。蕃藝書店坐落在牡丹鄉的中心,依水傍山而立。對於這片土地,林明德充滿自豪與敬意「這是老天爺的安排,遍地芳香,野地與湖,這是老天為深山部落點亮的明燈,我是這艘船的船長。」
(林明德致力於將這個書店轉變為一個多功能的複合空間。來源:高珮珊/攝影)
(林明德致力於將這個書店轉變為一個多功能的複合空間。來源:高珮珊/攝影)
蕃藝書店外的產業道路是環島必經之地,吸引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國的奇人異士,他們常常被這片淨土所吸引,誤入蕃藝書店。林明德成為了心靈捕手,與他們分享書籍,但在這裡,交流不只停留在買賣上。他更喜歡進行知識的交換、書籍的贈送,將文化與智慧傳遞給每一位經過蕃藝書店門口的人,這裡不僅是書店,更是一座文化綠洲,一個充滿智慧與愛的交流據點。
(老闆林明德在書店門口擺著「烏托邦」的招牌,也是對於書店的期許。來源:高珮珊/攝影)
(老闆林明德在書店門口擺著「烏托邦」的招牌,也是對於書店的期許。來源:高珮珊/攝影)

成立智庫 致力原住民文化與世界接軌

林明德懷抱著對未來的深厚期許,他期望藉由蕃藝書店這座寶藏般的圖書堡壘,以及他數十載的辦報和原住民運動經歷,建立一個專屬於原住民的智庫。他投入大半生時間,追溯族群根源,希望能將這些珍貴的資料保存下來,同時打造一個微型文化中心。這裡不僅僅是書籍的棲息之地,更是一個共享文獻和知識的場所,這樣的平台有朝一日可能成為原住民文化與世界文化互通的橋樑。
除此之外,他也夢想蕃藝書店能夠真正成為一座獨立的書店,這裡的「獨立」不僅僅是一個形容詞,更是一個名詞。在他的理念中,蕃藝書店並不僅僅是一家書店,更是一座被世界遺忘的烏托邦。在這片淨土上,每一種思想都是獨立且獨特的,這裡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純潔的精神,能夠自給自足,遠離外界的紛擾和困憂。

採訪側記

蕃藝書店地理位置特殊,從台北到書店需要輾轉多次交通工具,周遭環境非常優美,鄰近哭泣湖,剛巧碰上野薑花盛開,山林微涼的風吹過非常舒適。書店整體也非常的森林系,天花板透著陽光灑落,外頭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地和小湖,確實能以烏托邦形容此地。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蕃藝書店 深山裡交流原住民文化

文章標籤

  •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