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編譯:蘇郁晴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各國政府、企業開始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實現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使用再生能源雖然有助減碳,但由於目前許多再生能源技術相關設備,如太陽能板電池、風力渦輪機、電池儲存等都需要使用鈷、銅、鋰、錳、鎳和鋅這類的關鍵礦物。全球各地的礦業公司看準商機,積極開發礦區,將這些礦物帶入市場。
雖然這些公司在開採前已獲得當地政府許可及合約,並投入大量資金,但這並不意味著居住在礦區附近的社區願意搬遷並讓出土地給外國利益,且採礦業往往涉及許多環境污染問題,更最棘手的是「人權侵害」包括對於原住民傳統領域的侵擾、強迫勞動、奴役、人口販運和童工等,這些都是再生能源背後我們沒看見的隱藏成本。(同場加映:卑南青年坐上國際談判桌!她呼籲:永續發展應考量人權與族群)
取得再生能源中關鍵礦物裡的人權挑戰
從企業責任資源中心(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er)在 2023 年發布的《能源轉型礦物追蹤》(Transition Minerals Tracker)中發現,2010 年至今則共有 510 起控訴案件,光是在 2022 年與此相關的人權侵害指控就有 65 起,「這個數字只是整起事件的冰山一角,我們相信還有很多案件是我們難以追蹤到的。」研究主要負責人、資深研究員 Caroline Avan 說。
多數礦物開採作業是在開發中國家進行,當地政府多半沒有嚴謹的政策與法規,讓人權侵害問題更加嚴重。致力捍衛全球人權的組織 Human Rights Watch 的資深倡議家 Alex Kopp 說:「儘管各國都有相關法條規範礦業公司開採礦物的過程、並呼籲他們要保護當地社區,但在治理不當的國家中,不遵守規則的公司往往能避開懲罰,有時甚至還能透過行賄來達成目的。」
制定企業 ESG 計畫,有效管理供應鏈
開採關鍵礦物衍伸的問題不只是政府與礦業公司的責任,為了追求淨零碳排使用再生能源技術的企業也是利害關係人之一。目前有許多國家正制定相關政策,以規範大型企業需嚴格管理供應鏈的人權問題,例如歐盟即將頒布的 ESG 法案《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Directive, CSDDD)中,即強制企業對自身與整個供應鏈進行盡職調查,評估有哪些行為對人權和環境造成侵害,並承擔責任。
企業欲改善供應鏈問題,除了提升供應鏈可見性、推動第三方風險管理,還可以透過制定 ESG 計畫呼籲所有利害關係人一同落實友善社會與環境的行動。以下是訂定此計畫的 5 個重要事項:
一、釐清企業的行動
建立一個包含企業理念、經營目標和範圍的章程,內容需有目前的風險概況、第三方的管理方式,以及企業需遵守的 ESG 法規、標準和框架等。
二、制度計畫路線圖
制度企業落實 ESG 計畫的路線圖,裡頭需包括明確的起始點,以及概述企業處理風險事項的時程、檢核點與洞察。
三、取得內外部支持
確保公司內部對 ESG 相關法規與計畫的理解一致,並與供應鏈、合作夥伴等第三方溝通企業對 ESG 的期望,以確保能落實計畫內容。
四、確定企業欲帶動的改變與執行方法
針對每一個改變可能面臨的風險,設定一份包含所需技術與如何整合的藍圖,有助執行者掌握整個業務的流程。
五、設定優先事項、開始投資
企業在投資新技術時,應大膽想像、穩健起步、快速擴展。首先,企業應全面檢視 ESG 計畫,挑選一個能回應需求的管理系統或協作平台;接著,優先執行最為重要的 1-2 個計畫;最後隨著經驗與成果的累積,企業可逐步增加投資項目,執行較複雜的項目和解決方案。
擁有明確的計畫和工具,企業可進行更全面的盡職調查,仔細檢視供應鏈和第三方的狀況,並評估潛在風險。這將有助企業在落實淨零碳排目標的同時,也能維護供應鏈裡的人權問題,達到共好的局面。
參考資料
- Transition Minerals Tracker(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er)
核稿編輯:葉于甄
在台灣各個角落裡,有著一群人默默為地方努力,持續地方、社區帶來活力,讓美好事物能不斷延續。點進專題,細細閱讀他們的充滿感動的故事。 >> 閱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