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綠色行動 Green Action——地球需要我們,當個有意識的消費者
各國政府在 2022 年頒布許多綠色政策、以及朝向 2050 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前進,當然台灣也不例外。目前各國當前的氣候政策與貢獻度仍與目標存在落差,若不強化、落實,到了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將可能升高 3.2 °C。
在如此急迫的時間壓力下,身為一般人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能為地球的永續做些什麼事呢?今年 4 月開始,就跟著社企流,一起當個有意識綠色消費者。

專題文章

1 / 3篇)

綠色革命進行式——每一天都是地球日,持續用實際行動投資地球

Photo Credit:Karolina Grabowska
社企流/文:Jenny Yeh
2023 年,在 4 月即將結束前,讓我們一起關注永續趨勢以及未來我們「宜」採取的行動!

4 月整體永續趨勢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指出,透過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初步的觀測數據中顯示, 2023 年 4 月初,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溫度升高至 21.1 °C,超過 2016 年 21 °C 的最高紀錄。
過去 3 年,太平洋東部與中部的反聖嬰現象(La Niña )讓海水變冷,有助於抑制氣溫及溫室氣體排放量。然而,海洋表面平均溫度升高,氣候科學家預估,聖嬰現象(El Niño)今年將捲土重來,將會加劇全球極端天氣的發生,這也可能將會是 2016 年以來,最熱的一年。
(2023 年 2 月至 4 月(黑線)的全球海面溫度超過 2021 年(藍色)、2022 年(綠色)的溫度。來源:Mercator Ocean International)
(2023 年 2 月至 4 月(黑線)的全球海面溫度超過 2021 年(藍色)、2022 年(綠色)的溫度。來源:Mercator Ocean International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 3 月 20 日公布〈氣候變遷2023:總結報告決策者摘要 〉,報告中指出,若人們繼續燃燒煤、石油與天然氣,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將在 2030-2035 左右,上升超過 1.5 °C。此外, 2022 年全球化石燃料所創下的碳排放創下新紀錄,這都離〈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越來越遠。
(若繼續燃燒煤、石油與天然氣,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將在 2030-2035 上升超過 1.5 °C ,增加人類生存風險。來源: Mika Baumeister on Unsplash)
(若繼續燃燒煤、石油與天然氣,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將在 2030-2035 上升超過 1.5 °C ,增加人類生存風險。來源: Mika Baumeister on Unsplash
但許多氣候科學家也提出,並非超過 1.5°C,我們就會失去一切,但每增加 1°C 的溫度,都會加劇全球人民面臨危害的風險,如水資源匱乏、糧食危機或是致命熱浪的侵襲等。來自英國利茲大學的氣候科學家 Piers Forster 表示:「人類最終面臨的未來是在我們自己的掌控之中,決定我們最終走向。」

注意心情上的焦慮與擔憂

面對氣候緊急狀態,年輕世代的氣候焦慮症

「他們很絕望」英國《衛報》 在 4 月 19 日發布的一則報導中,標題是這樣寫著。來自澳洲的青年心理健康組織 Orygen 與澳大利亞宣教會( Mission Australia )於 4 月 13 日公布一項調查結果。此份調查,訪問了近 1 萬 9000 名 15 至 19 歲的澳洲年輕人對於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感受為何?其中有將近 38% 的受訪者表示在情緒上感到非困擾及焦慮。
無獨有偶,2021 年 12 月醫學權威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也曾發表針對「氣候焦慮」(climate anxiety)的研究成果,在 10 個國家(澳大利亞、巴西、芬蘭、法國、印度、奈及利亞、菲律賓、葡萄牙、英國及美國)內各抽樣 1000 名兒童及 16-25 歲的年輕人,總受訪者共 1 萬名。其結果發現,所有國家的受訪者都擔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其中 59 % 受訪者感到非常或極度擔心,也有高達 84% 的受訪者感到中度擔心。
(面對氣候緊急狀態,多數的年輕世代產生氣候焦慮,而消除焦慮的最佳做法是直接採取行動。來源:Tobias Rademacher on Unsplash)
(面對氣候緊急狀態,多數的年輕世代產生氣候焦慮,而消除焦慮的最佳做法是直接採取行動。來源:Tobias Rademacher on Unsplash
這樣的「氣候焦慮」並非是一種精神疾病,是人們擔憂氣候變遷造成地球環境與人類生存的威脅,為此對未來感到擔憂及恐懼。面對氣候焦慮的最好治療方式是立即採取行動,例如加入永續、氣候議題相關組織,與夥伴一同採取有意義的行動。(同場加映:展開永續生活的第一步——認識 SDG 13,採取對地球更好的氣候行動

宜採取的永續行動

為人類生存的未來努力:人人參與、人人有責

從各項科學數據研究中,氣候對於人們生存的影響越來越迫切,積極呼籲各國、各企業發起大規模、顯著的氣候政策、法令或落實氣候行動。
今年邁入第 53 年的世界地球日,延續 2022 年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Invest in our planet),著重在政府、企業及公民的參與,並持續呼籲企業落實低碳、淨零轉型、監督政府制定永續等相關法令與政策。此外,也提及每個人都能發揮自身力量,透過實踐綠色消費、減碳行動、選擇環境友善等品牌,促使企業、生產者改變對待環境的方式。
但,一般人確切來說,要如何發起行動?對環境、氣候帶來真正的影響呢?地球日總部的官網,提出 52 項投資地球行動,以及列出 6 項的行動指引,包含:
  1. Climate Literacy 氣候素養:學習且認識人類文明引起的全球氣候變遷,並簽署氣候教育聯盟的公開連署信
  2. Plant Trees 植樹:如用捐款支持非營利組織守護樹林;或是支持 Earth Day Network 發起的 CANOPY PROJECT®,預計在 2030 年前於全球種下 10 億棵樹木。
  3. Support Sustainable Fashion 支持永續時尚:自工業革命以來,服飾產業的迅速發展,也造成快時尚產生,單向的線性生產模式,造成地球資源耗費、環境污染等問題。
  4. Help end Plastics Pollution 協助終結塑膠污染:塑膠造成環境污染已是全球性的問題,也僅有 9% 的塑膠/料被回收,我們需要擺脫一次性塑膠製品,停止環境污染。
  5. Attend Global Cleanup 參與全球大掃除行動:將自然環境中的廢物、塑料污染清除,從自身、自家、社區到山林海灘都能採取行動。
  6. Vote Earth 投票給地球:支持環境、氣候等相關法案成立,並透過民主方式,投票給重視環保的候選人。
(可以參與相關環境行動組織,一同進行淨灘活動。來源: OCG Saving The Ocean on 
 Unsplash)
(可以參與相關環境行動組織,一同進行淨灘活動。來源: OCG Saving The Ocean on Unsplash
本月專題也報導了兩位皆年僅 23 歲的年輕氣候行動家,分別是,來自台灣女孩——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COP27 代表團團長張睿晴,以及來自墨西哥——全球公民獎得主 Mitzy Cortés Guzmán,用她們的永續行動故事,讓氣候行動的腳步不停歇。每天都可以是地球日,當我們一起努力投資於所生存的星球時,也為下一代世代帶來希望與繁榮。
參考資料

文章標籤

專題文章

2 / 3篇)

從關注到實際行動,領軍前進聯合國氣候峰會——台灣女孩張睿晴:眾人齊心向前,永續新世界仍有希望

Photo Credit:張睿晴
社企流/文:蘇郁晴
2022 年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簡稱 COP)的會場上,來自各國的領袖正討論著嚴肅的氣候變遷議題。特別的是,在會場上有著幾張青澀臉孔,他們是來自各國對氣候議題抱持關注、行動並具有想法的青年,希望透過自身力量為環境帶來正向改變。其中一位正是來自台灣的張睿晴,甫從大學畢業就以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COP27 代表團團長身分,參與國際會議。

環保,從有意識的日常練習開始

張睿晴坦言,從小就對環境議題十分有興趣,國中時期十分尊敬經常參與淨山淨灘的體育老師阿諾,但當時的她還未認為需要付諸更進一步的行動,直到高二寒假,她參加台北大學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北大分會辦理的「AWECAN Winter Camp」,開啟她實際參與環境相關行動的起點。營隊中,環境教育講師劉欣維分享,河流因廢水排放而染成紅、黃、紫等鮮豔顏色的照片,嚴重的工業污染顛覆張睿晴過往的想像,「我難以想像台灣某個角落,正遭受這樣的污染,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改善現況。」這讓她下定決心投身實踐環境議題。
張睿晴開始調整自己的日常習慣,從以前鮮少注意外食所造成的環保問題,到現如今出門會自備環保餐具與環保杯;倘若真的忘記攜帶,也會在挑選食品時,刻意選擇包裝材質是較容易進行後端回收處理的品項。(同場加映:這款「海藻包裝紙」不只可生物分解,還能與食物一同吃下肚
(隨身攜帶環保餐具、食物袋、環保杯,是張睿晴的日常。來源:張睿晴)
(隨身攜帶環保餐具、食物袋、環保杯,是張睿晴的日常。來源:張睿晴)
但從零開始改變過往既定的習慣,有意識的展開環保生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對張睿晴來說,「那就盡量降低不方便的感覺。」她建議,在每次清洗完環保餐具,順手放進外出的包包裡,這樣在出門前就不用擔心自己沒有帶。
此外,張睿晴也分享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她從不要求身邊親友也跟著一起重視環保,但久而久之,親友們看見她的行動,也開始反思其重要性。「你默默地做,他們會看見,自然而然也會受到影響。」張睿晴笑說,現在身邊的親朋好友們也會主動自備環保餐具與環保杯。

加入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為在乎的氣候環境議題全力奮鬥

在日常中實踐環保只是起點,張睿晴還想透過實際參與帶來更多改變。當時啟蒙她的環境教育講師劉欣維建議,可以到相關非營利組織擔任志工。於是,她便開始積極地在網路上搜尋有相關的組織、一一了解組織的宗旨、目標與行動。
在一次參與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aiwan Youth Climate Coalition,TWYCC)舉辦的實體活動中,張睿晴認識 TWYCC 前執行長柯建佑與其他成員,對 TWYCC 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在高中畢業後正式進入 TWYCC 擔任志工。「在這裡,與一群理念相投的人,為在乎的議題行動、發聲,真的讓人覺得推行議題上很有動力。」她說。
2018 年,她先選擇進入 TWYCC 氣候倡議部的能源小組;2019 年則進入 NDC(National Determined Contribution,國家自定貢獻)」小組中,與成員共同研究國內外的氣候政策;爾後,接下倡議部部長,辦理工作坊與與各大專院校永續社團學生交流,以期吸引更多青年加入氣候行動的行列;現在,則在國際部處理與國際組織間的合作事項、培育下一屆參與 COP 的 TWYCC 代表。

用行動促使大眾正視、關心環境,在每個實踐裡種下改變的種籽

期間令她印象最深刻的行動之一,是 2020 年 TWYCC 舉辦的「青年抗暖大遊行」。有感於當時瑞典環保少女 Greta Thunberg 發起的氣候大罷課在國際遍地開花,TWYCC 希望透過遊行,呼籲台灣政府正視氣候變遷議題。(同場加映:到街頭上一堂學校沒教的氣候課! 全球學生掀起氣候變遷罷課潮,台灣老中青三代皆響應
這場活動,召集許多關注議題的青年與非營利組織,即便遊行當日天候不佳、飄著細雨,仍有近千人上街、跨 20 校學生聲援,這也讓張睿晴印象深刻。「雖然舉辦實體活動不一定能立即見效,但有助於累積社會改變的能量,青年抗暖大遊行就是其中之一。只要民間聲量到達一定程度,就有機會帶來改變的可能。」
(2020 年,TWYCC 在立法院前舉行青年抗暖大遊行,為氣候議題發聲。來源:張睿晴)
(2020 年,TWYCC 在立法院前舉行青年抗暖大遊行,為氣候議題發聲。來源:張睿晴)
2022 年她以 TWYCC 代表團團長身分參與 COP 27,與各國青年一同舉辦工作坊、與美國氣候公平合作聯盟(Climate Equity Collaborative,簡稱 CEC)洽談未來合作的專案。她分享,與其他國家青年交流的過程中,參考彼此推動議題的方式,也看見原來每位青年都在自己的國家,為了同一件事情奮鬥著,這讓她感到有支持的動力,也留下深刻的經驗。
從大學畢業後,她選擇到離岸風電產業擔任專案協調經理,負責為風場申請相關許可證,有助再生能源的發展。張睿晴認為,除了持續在 TWYCC 推動議題外,也能在工作職場上為氣候議題盡一份心力。
(在 COP27 的會場上,TWYCC 與 CEC 共同主辦氣候教育座談會。來源:張睿晴)
(在 COP27 的會場上,TWYCC 與 CEC 共同主辦氣候教育座談會。來源:張睿晴)

每一個選擇,都決定我們與下一代的未來環境

關於青年投入氣候行動的重要性,張睿晴認為這是實踐世代正義的途徑之一,「我們現在的每一個選擇,都決定未來的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剩下什麼樣的環境。」她呼籲,青年都應該更重視地球此時此刻正發生的問題。
她也提供一些建議,在媒體資訊爆炸的時代裡,平日可透過關注相關媒體,如環境資訊中心、倡議家、CSR@天下、非營利組織的專欄文章等,提升自己對於議題的認識;又或是,在大學課程中選修相關課程認識議題,都是跨出實踐的第一步。
除了在認知面有所精進外,張睿晴建議可以從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開始行動,如攜帶環保餐具、落實資源回收;更近一步,可透過擔任志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非營利組織的運作等,實際參與其中。
(張睿晴認為,青年都應更關注氣候議題,給自己與下一代更好的環境。來源:張睿晴)
(張睿晴認為,青年都應更關注氣候議題,給自己與下一代更好的環境。來源:張睿晴)
「We are unstoppable! 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我們勢不可擋!新世界仍有希望!)出自氣候行動紀錄片《無畏世代》中的遊行口號,深深激勵著張睿晴,而也是她希望送給欲投入議題的青年的一句話。
過去,她曾與多數人一樣,對氣候變遷之於未來生活的影響,感到非常悲觀,但看見身邊親友因為她的小小行動而改變生活習慣、與志同道合的青年一同為環境、永續打拼,到看見全球青年也正竭力推動。一路走來,她深知只要眾人齊心,永續新世界還是會有希望。
核稿編輯:葉于甄

文章標籤

專題文章

3 / 3篇)

聽見那些排除在外的原住民聲音:全球公民獎得主 Mitzy Cortés Guzmán,來自墨西哥的奮力抵抗

Photo credit:Gibran Mena Aguilar on Global Citizen
社企流/文:劉俐君
世界上大部分原住民都居住在氣候變化的最前線,無論是在島嶼、極地、森林,或是山區。在墨西哥、瓜地馬拉、洪都拉斯等位於中美洲的國家來說,氣候變遷意味著降雨減少與乾季延長的情形不斷發生,而這將會影響到作物生長、飲用水與其他物種的生活領域縮小,嚴重可能危及到生物的多樣性。
以墨西哥來說,​​2022 年墨西哥近 2/3 的城市面臨缺水問題,該國宣布進入乾旱的緊急狀態。然而,乾旱並非墨西哥人民面臨的唯一危機。墨西哥有 32 個州,其中有 18 個州的水質健康狀況,已超過國際衛生組織認定的風險安全值門檻,足以造成人體健康。(同場加映:許一個不缺水的未來——5 分鐘了解 SDG 6,讓人人享有乾淨、可負擔的水資源
(墨西哥的水源遭受污染。來源:2015 - MEXICO - Canon del Sumidero - Yuk)
(墨西哥的水源遭受污染。來源:2015 - MEXICO - Canon del Sumidero - Yuk
然而,氣候變遷引發的乾旱、缺水並非是一個單純的環境或是自然問題,而與社會、經濟和政治政策息息相關,水資源的衝突已然成為現實。例如:水力發電使河流改道、盜採砂石的建築工業,又或是飲料業者的大型工程案,與民眾搶奪掠奪水資源。與此同時,水資源與附近領土的控制權衝突日益漸增。
據統計,約 62% 的水源使用權被授予私有企業,剩下不到 4 成才留給墨西哥一般平民使用。此外,能源產業、礦業、不動產業、農業綜合企業(註一)等產業加劇乾旱問題,而採礦業也因超抽水源,造成嚴重的砷污染,讓水資源更稀少。

多元族群下的交織,從原住民的視角看氣候危機

身為墨西哥原住民米斯特克族人(Mixtec)的 Mitzy Cortés Guzmán,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看見族人遭受的暴力、壓迫等不平等待遇,也意識到土地保護的重要性。年僅 23 歲的她,針對環境、氣候變遷等議題提出不同的是視角與解方,透過原住民的身分,以及族人與大自然的密切接觸和特殊情感出發,重視女性、原住民語言以及土地,這樣獨樹一格的永續行動,讓她榮獲 2022 年的全球公民獎——墨西哥公民獎。
早在獲獎之前,Mitzy 便積極採取各項行動。如 2021 年在格拉斯哥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上,Mitzy Violeta Cortés Guzmán 與 Futuros Indígenas 組織的 9 位女性青年成員發起「地球捍衛者行動」(Defensoras de la Tierra initiative),要求將原住民群體納入氣候政策的決策過程、承認全球 80% 的生態多樣性皆由原住民所維護的,並譴責那些因開發、消費主義至上的行為,進而對原住民族的土地及族人造成傷害。
Mitzy 在 COP26 會場外進行控訴:「(原住民族)應被視為氣候危機解方的實例。迫害者們應該意識到有其他與自然相處的方式。一定有能讓不同族群能共存的方式,不該將一個族群的需求至於其他族群之上。」她期望,透過組織的力量讓更多人意識到氣候問題的多元交織性,促進當前社會結構改變,讓更多人加入保護環境及土地的行列,停止促進消費主義的行為,阻止生態及種族滅絕。

發起行動,找回原住民在未來永續的聲音

回想成長環境中沒有階級制度的社會及對自然的尊重,剛進入高等教育的 Mitzy 快速意識到學術圈在探討環境議題時,缺乏原住民的視角以及傳統知識的智慧。因此,她加入青年組織 Futuros Indígenas ,舉辦工作坊、會議及活動。希望透過保護原住民語言,將族群團結、改變敘事的方式,並傳達原住民環境保護議題的知識,以及對開發主義對原住民造成傷害的不滿。
Futuros Indígenas 由來自墨西哥的 20 多個原住民群體組成,透過集會和一人一票原則決定組織事務,他們的核心理念是以集體為單位保衛領土。而他們的行動主要分為兩個方向:
  1. 促進原住民族人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恢復族群的語言、知識、傳統醫學、社區交流;
  2. 抵制開發主義以及強勢文化的迫害:如抵制大型工程、採礦、能源項目和單一文化的思想。
他們強調「未來」才是面對氣候危機應該捍衛的重點。他們所主張的氣候平等與原住民族的自治權也息息相關,強烈譴責著資本主義所帶來的毀滅。
(Futuros Indígenas 的中心思想。來源:Futuros Indígenas)
(Futuros Indígenas 的中心思想。來源:Futuros Indígenas
「我們相信欲使土地的傷痕癒合,就得保衛生命及土地。」與 Futuros Indígenas 合作超過一年的 Mitzy 說到,有必要將氣候危機以族語重新命名,能更有效地在族群裡進行對話、溝通,並明確傳達危機的責任歸屬。
在這個生態與種族遭受災難的時代裡, Futuros Indígenas 主張未來是一個需要被保護的領土,並揭示發生在原住民、女性化的身體(註二)和發生在大自然中的破壞、暴力行為,同時也指出開創未來世界的可能性,為未來撒下希望的種子。

串連其他組織,讓訴求擴散到更多地方

獲得全球公民獎,這意味著 Global Citizen 組織將會協助 Mitzy 一年舉辦活動,而她所屬的組織 Futuros Indígenas 也會得到捐款,他們能透過這個機會解決當前問題。
時至今日,殖民主義仍控制著墨西哥原住民的生活,各方勢力的土地的爭奪甚至導致原住民面臨的暴力事件風險增加,不乏想終止 Futuros Indígenas 和其他抗爭行動。 因此,Futuros Indígenas 近期除了擴張與礦業公司及大型開發案的抗爭外,也更加強化內部溝通和成員安全。
Global Witness 於 2022 年研究指出,拉丁美洲對環境捍衛者而言最危險的地區之一。他們時時面臨被殺害、威脅、定罪及攻擊的危險之中,2012 至 2021 年便有 154 位墨西哥裔的土地及環境捍衛者被殺害。同時,被殺害的土地及環境捍衛者高比例涉及採礦相關議題。
(根據 Global Witness 統計,拉丁美洲是 2012 至 2021 年間對於環境捍衛者而言最危險的地區之一。來源:截圖 Global Witness )
(根據 Global Witness 統計,拉丁美洲是 2012 至 2021 年間對於環境捍衛者而言最危險的地區之一。來源:截圖 Global Witness
身為土地捍衛者, Futuros Indígenas 的成員時常與自己的社會群體或是其他組織並肩作戰,不惜為曾幫助他們度過困難的社會付出生命,對抗政府、財團,甚至是犯罪組織。更是曾有幾位女性因遭受威脅,被迫離開家鄉。
土地捍衛者的行動缺乏足夠的正義保障,也鮮少受到媒體關注,但目前 Futuros Indígenas 正基於過去經驗,建立起自己的聯絡網,透過與其他組織的串連,一同提出更直接、快速的回應,也能在社會上引起更大的迴響。
全球公民獎 全球公民組織倡導透過眾人或「全球公民」的力量終結全球極端貧困的問題。他們每年被頒獎給來自世界各地,為社會弱勢及極端貧窮者付諸行動的人。此計畫除了給予獲獎者一萬美金的非限制性經濟補助(unrestricted grant)外,也會協辦未來一年的活動,以助完成目標。 2022 年的全球公民獎著眼於候選人在以下 3 個欄目的貢獻:保衛地球、消弭貧窮、主張平等。並重視他們在氣候變遷、賦予少女權力,以及打破使人陷於貧困的系統性障礙的表現。
註一:農業綜合企業(Agribusiness)——原本指一個企業經營各種農業與糧食相關產業,但實務上多數指涉的是超大型國際農業與糧食企業
註二:女性化的身體(Feminized bodies)——社會學概念,用來描述女性或被視為女性的身體。暗示了一種文化建構,社會中的女性身體被賦予了一種女性化的標籤,並在某些情況下被用來表達對女性身體的控制或壓迫。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葉于甄

文章標籤

1/3篇文章

綠色革命進行式——每一天都是地球日,持續用實際行動投資地球

2/3篇文章

從關注到實際行動,領軍前進聯合國氣候峰會——台灣女孩張睿晴:眾人齊心向前,永續新世界仍有希望

3/3篇文章

聽見那些排除在外的原住民聲音:全球公民獎得主 Mitzy Cortés Guzmán,來自墨西哥的奮力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