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蘇郁晴
一瓶用完的保養品,玻璃空瓶丟進回收箱然後呢?
台灣純淨保養品牌綠藤生機,攜手全台最具規模玻璃回收企業春池玻璃,合作打造含 50% 回收玻璃的再製瓶身,與國際保養品牌多為 25%-35% 相比,寫下美妝產業新的里程碑。
合作空瓶回收計畫,讓廢棄玻璃重獲新生
這一款立下業界創舉的再生玻璃瓶器是如何誕生的?要從綠藤與春池於 2016 年展開的空瓶回收計畫開始說起。
當時,綠藤開始呼籲消費者將用畢的空瓶帶回櫃位回收,希望取回的廢棄玻璃能有除了給當地回收業者外更好的用途,「我們有一個原則,希望知道回收後的瓶器最終會去到哪裡、怎麼處理,確保這件事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才有做的必要性。」綠藤共同創辦人廖怡雯說。
於是,綠藤在收到消費者送回的瓶器後,會先一一拆解不同材質的配件,如滴管、橡膠壓頭等,後續則交由專業的回收處理業者——將塑膠提供給大愛感恩科技再利用、玻璃則送至春池處理。
「當時接收到綠藤的合作邀請其實滿感動的,因為玻璃的物流成本較高,可能會虧錢,但他們仍願意把材料送往對的地方、堅持這麼做。」春池副總經理吳庭安回憶。春池收到這些廢棄玻璃後,便會展開處理程序,將廢棄玻璃瓶變回玻璃原料再製作為容器,或是製成科技建材、藝術品等,賦予廢棄玻璃新的生命。
空瓶回收計畫開始進行後,願意將用畢瓶器送回櫃位的消費者不少,綠藤甚至還遇過消費者拖著行李箱、裝著上百支空罐,前來櫃位回收。
綠藤謹慎回收、春池用心製造,合力打造獨一無二的瓶器
為了進一步回應永續,綠藤近年宣布要在 2025 年達到淨零碳排,在玻璃包裝減碳的行動上,他們再次向春池提出合作邀請——以盡可能高比例的廢棄玻璃再製產品瓶身。
欲以高比例的廢棄玻璃再製瓶身有一定的挑戰性,包括前期廢棄玻璃的處理、以及消費者對玻璃包裝美觀的接受程度。
「前端的分類處理要做好,因為玻璃再製時,若是跑進任何一點陶瓷或鐵屑,都有可能使玻璃破裂或顏色跑掉。」吳庭安解釋,此外添加越高比例的回收玻璃,越容易使瓶器出現雜質,這也需考驗消費者對保養品包材可能難以潔白透明的接受度。
所幸綠藤原本就相當重視回收前的拆解與分類,謹慎地不讓其他物質與玻璃混合,再加上春池成立逾 50 年、擁有完整的生產線,雙方得以共同開發出高於業界標準的 50% 再生玻璃瓶器。
2021 上半年,綠藤便以此瓶器盛裝新產品測試市場接受度,而後在下半年超過 9 成臉部保養品皆改用 50% 再生玻璃瓶器。
這樣開創性的嘗試,是綠藤與春池共同的驕傲。在合作前,他們各自在環境議題深耕、打拚,開啟合作後,他們發揮各自的長處、與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打造獨一無二的包材。
談及兩次的合作,「對我們來說最值得開心的,就是找到擁有共同理念的夥伴,並協力創造價值。」吳庭安說,自己前往各處演講時,還會碰到國際知名品牌向他打聽與綠藤的合作計畫,看到企業間彼此競爭「如何對環境更好」,是雙方所樂見的。
放下本位主義、好好溝通,讓跨界合作放大影響力
跨界合作放大雙方的影響力,讓消費者也能透過一支產品看見背後為環境議題付出的種種。廖怡雯表示:「這次的合作讓消費者每天看見梳妝台上的那一支回收玻璃產品,可以想到很多事情,包括台灣是值得驕傲的、有一個品牌願意讓回收材質入瓶器、有一個品牌願意為了推動循環經濟而努力等。」
該如何發揮跨界合作的優勢?放下自己的本位主義、並做好溝通這件事是至關重要的。
「雙方進行合作時,不能帶有本位主義。例如我們與綠藤合作,就是相互幫忙、共同前進,將重心放在友善環境這件事。」吳庭安說。而若要協力達成共同目標,勢必需要經過多次來回溝通、對齊彼此的期待。
談及自己身邊的神隊友,綠藤與春池皆對彼此讚譽有加。
「提到循環經濟,我最早想到的就是春池。」廖怡雯解釋:「這個印象是不斷堆疊起來的,不管是吳庭安的每一場對外演講、推動的計畫等,到現在在不同地方設立的每一個據點,都是在為循環經濟盡一分心力。」
吳庭安則表示綠藤是保養品界投入環保永續的佼佼者。「綠藤的規模雖然不大,但非常願意為改變市場認知採取行動,也帶動許多組織效仿。」
「挑戰更高比例的回收玻璃入瓶器,是共同目標」
綠藤與春池的合作,並未止步於 50% 再生玻璃瓶器。「挑戰更高比例的回收玻璃入瓶器,是我們的共同目標。」吳庭安說。儘管途中可能碰到些許困難,但身旁有理念相合的夥伴,總能迎刃而解。
重永續、護地球是綠藤和春池的企業 DNA,他們的跨界合作之路不會停止,還會持續為環境議題努力奮鬥下去。
核稿編輯:李沂霖
(此專題由社企流與願景工程基金會、星展銀行(台灣)共同策動。歡迎分享文章網址,媒體夥伴如欲轉載請來信洽詢社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