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文:李沂霖
隨著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襲來,越來越多組織意識到商業兼顧環境、社會的重要性,不少企業紛紛重視內部的 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 投入。
第四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次日的平行論壇,以「ESG 策略下的社會創新實踐」為題,由 KPMG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擔任主持、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胡貝蒂引言、以及 3 家組織代表——全家便利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商品本部長黃君毅、財團法人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秘書長蔡金玲、有限責任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企畫部經理黃良充,分別分享不同的社會創新實踐。
「我們要讓社會變壞的速度小於變好的速度,為社會與環境找到更好的解方。」黃正忠開場提及,在後疫情時代,ESG 趨勢漸興,各組織都需用更大的努力與智慧,促進更多改變的可能。
胡貝蒂回應:「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如何將經營模式與社會參與行動結合,已是國際討論度相當高的熱門議題。」
全家推「友善食光」機制迎擊剩食,有效減少逾百噸食物浪費
近年來,不少人有感於「全家」的創新行動,如 2019 年推出的「友善食光」機制,將即將到期的飯糰、麵包等食品以折扣價售出;今年更推出如口罩地圖功能般的「友善地圖」,讓消費者輕鬆查找所在位置附近全家店鋪的折扣即期品。
全家便利商店商品本部長黃君毅分享,當初,全家發覺台灣剩食問題日益嚴峻——每年超商報廢的食物價值超過 70 億台幣、全台年均糧食耗損量則足以繞台灣約 18 圈,便著手思索對應的解方。
然而,面對剩食,超商實際上面臨食品安全、人力成本兩大難題。完好無缺且尚未過期之食品,何不捐給公益團體提供給有需求的人?這個問題全家並非沒想過,但是,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超過有效期限之食品不得進行製造加工、販賣、作為贈品,因此即期品捐贈有違法之風險,更得考量捐贈過程中的食安問題。
再者,欲食品趕在到期前折扣出售、降低浪費,背後耗費的人力成本遠高於食物報廢的成本,現實層面的種種困難,成了多數通路無法貿然投入的主因。
歷經將近一年的研究、討論與測試,全家率先透過科技找到出口,以「時控條碼」及「時間定價」打造「友善食光」服務。前者是讓商品超過有效期限,無法刷條碼結帳;後者則指在商品有效期限前 7 小時可享 7 折優惠價。一方面確保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也提升即期品的管理效率。
此舉不僅獲得消費者廣大迴響,自推行來有效地每個月至少減少 250 噸的食物浪費;更引起同業效法,加入惜食行列。「全家將持續努力,影響更多人,目標於 2025 年達成公平共好的產銷生態圈。」黃君毅表示。
主婦聯盟打造回收循環、麥當勞叔叔之家致力兒童友善醫療
同樣盼降低環境衝擊的有限責任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企畫部經理黃良充分享,近年主婦聯盟的社會創新實踐聚焦於減塑議題,具體行動包括從源頭減塑——不提供塑膠袋,簡化產品包裝;亦採取末端回收——將回收塑膠瓶再製成容器,循環利用。初期在大台北地區 13 個門市試行,獲得旗下會員熱烈響應,共計回收超過一萬支塑膠瓶。
而在社會面上,財團法人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關注兒童友善醫療領域,致力讓孩童享有便利、歡樂的就醫體驗。秘書長蔡金玲分享,他們為病童量身打造一款色彩繽紛的兒童輪椅,一方面讓孩子可以坐得更舒適、另一方面也因輪椅如玩具般五顏六色的設計感,讓病童化解看醫生的恐懼,「甚至有孩子更願意坐上輪椅,到其他病房去串門子!」蔡金玲說道。
不只照顧癌症、罕見疾病的孩子,麥當勞叔叔之家也支持病童的家人,提供免費與住宿關懷服務,為跨縣市來台北就醫的病童家庭,提供一個出門在外的家。
「台灣充滿希望!」跨域合作邁向共好未來
「看到許多不同領域者持續努力地實踐社會創新,覺得台灣充滿希望!」黃正忠總結,因應共榮共好的永續趨勢,各組織的行動都相當重要,不同組織間如何相互協作、加乘影響力便相當關鍵。期許未來有更多有志者將 ESG 納入組織發展的策略,齊步邁向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