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拿鐵/文:戴羽
Melanie Perkins 1988 年出生於澳洲伯斯 (Perth) 。Melanie 從小就對「經營」非常有興趣,14 歲那年,他織了一些圍巾,然後拿到店鋪寄賣。這段經歷,讓他感受到建立自己事業是多麼的自由與興奮,也讓他之後敢做更大的嘗試。
19 歲那年,Melanie Perkins 進入西澳大學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修讀大眾傳播。在上設計課時,發現使用的軟體都非常複雜,很多同學花了一個學期,才搞懂每一個按鈕的位置與功能。
於是,他就在想:「如果能夠打造一個簡單又好用的軟體,人們的創業就不會被限制住,而且還可以顛覆傳統的出版業!」於是,他踏出正式創業的第一步。
將夢想拆小,先挑戰自己能夠處理的事。
「讓人人都能設計,顛覆出版業」,對 19 歲的少女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夢想。Melanie 在和他男朋友(也是之後創業的共同創辦人)Cliff Obrecht 商量後,決定將夢想拆小,先挑戰能夠應付的問題。
Melanie 的母親是一名老師,每年都因為出版校刊而頭痛。因為他和大部份老師一樣對設計沒有研究,但是卻被要求做出一本看來非常專業的刊物。除了不懂設計,老師們也沒有合適的工具,因此,只能使用自己最熟悉的軟體:微軟的 Word 去設計校刊。
除此之外,校刊的市場雖然小,但是,每間學校都需要它。另外,校刊是一年一期的,所以,工作量也不會太大,適合還是學生的 Melanie(Cliff 比 Melanie 大一歲,也是西澳大學學生)。基於這些原因,Melanie 認為,這是一個有機會的市場。
Melanie 想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個容易使用、而且能夠讓多人快速討論設計的工具。所以,他和 Cliff 打算打造一個在網路上的平台。這樣,老師們就不需要安裝任何軟體,減少麻煩。另外,一起合作的老師,也可以輕易的透過網路,快速的為設計提供回饋,而不是依靠 Email 將設計寄給大家,然後等大家分別回饋後,再整合。
當然,對於老師們來說,最關心的除了好不好用,就是費用要多少。由於校刊一定要實際列印出來,所以,Melanie 可以免費的讓老師們使用這個平台,並透過列印校刊來賺錢,這就可以讓最難處理的「錢」問題,迎刃而解。也就是說,使用這個軟體的老師們,只能夠設計,但無法將設計列印出來。在設計完成後,他們就讓 Melanie 知道需要多少本實體校刊,Melanie 將它列印出來後,再按數量收費。
有了想法,Melanie 和 Cliff 向親友們借錢作為他們的創業基金,接著就開始找人撰寫程式。由於 Melanie 和 Cliff 都不懂寫程式,因此,他們將需求,一頁一頁的仔細寫下,Melanie 還將畫面畫出來,然後就帶著這份 80 頁厚的需求,去拜訪珀斯的軟體公司。大部份的公司在看了他們的設計後,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但最後總算找到一家願意承接這個專案的公司。
6 個月後(2008 年),這個名為 Fusion Book 的平台總算上線,因為當時市場上並沒有太多的工具,所以,很快的就有一家學校訂了 200 本校刊。在第一年,他們得到了 16 家學校的生意,接著,這個數字就開始滾雪球似的變成 50 家、100 家、300 家。Fusion Book 也快速的變成了一家穩定獲利的公司。
不要一個蘿蔔一個坑,要堅持找到對的人
當 Fusion Book 的應用上了軌道後,Melanie 開始思考他的初衷:「讓人人都能設計,顛覆出版業」。透過 Fusion Book,他知道想要達到目的的技術是有的,但是,他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前進。
2009 年的一場研討會中,Melanie 認識了他最重要的貴人:創投大師 Bill Tai。在聽了 Bill 的演講後,Melanie 總算對下一步有更多的想法,那就是:「找個投資人!」而在和 Bill 短暫的自我介紹後,Bill 告訴他:「你下次到舊金山的時候,我們好好的聊一下吧!」。就因為這句話,Melanie 馬上買了機票,一個人飛到舊金山去拜訪 Bill。
在舊金山和 Bill 的午餐會並沒有很順利。Melanie 因為沒有任何見投資者的經驗,他選擇將簡報都列印出來。當他和 Bill 在一面吃午餐、一面討論構思時,一大疊的紙讓場面變得很混亂。而且,在 Melanie 拼命講解的時候,他發現 Bill 不斷的在發訊息,沒有專注的聽他的解釋。在會議結束後,Melanie 覺得這次沒有希望了。
殊不知在當天晚上,Melanie 收到了 Bill 的 Email。在 Email 中,Bill 說如果 Melanie 能夠建立起自己的技術團隊,那他就願意投資。另外,Bill 也請 Melanie 去拜訪另一位貴人 Lars Rasmussen,Where 2 Technologies 的共同創辦人(後來被 Google 收購,成為了我們熟悉的 Google Maps)。原來,Bill 在一邊聽 Melanie 介紹時,就一邊想誰可以協助 Melanie,並馬上發訊息和他認為合適的人聯絡,將 Melanie 介紹給他們。
由於 Bill 相信 Lars 對技術的判斷,因此,他也要求 Melanie 在招募技術團隊成員時,一定要得到 Lars 的批准。Melanie 和 Lars 一見如故,他們對認為未來所有出版與設計的需求,都會被整合成一個工具。因此,Lars 也同意擔任 Melanie 的顧問。但是,Melanie 沒有料到的是,Lars 對技術團隊要求之高,讓他在接著的一年中,都沒有找到任何 Lars 滿意的人。
Lars 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就主動的介紹了兩位之前在 Google 的前同事 Cameron Adams 和 Dave Hearnden 給 Melanie。而這兩位貴人,Cameron 後來成為 Melanie 的另一位共同創辦人,Dave 則是成為了公司的技術長。
有了兩位前 Google 的高手加入,Melanie 總算有了自己的技術團隊,而他們也成立了新公司 Canva,開始「讓人人都能設計」!
改變問問題的方法,讓投資者漸漸增加信心
在成立技術團隊的同時,Melanie 也在努力的尋求更多資金。Bill 知道後就問他:「你會風箏衝浪嗎?」。
原來,Bill 非常喜歡風箏衝浪(Kitesurfing)而且,每年還會在夏威夷舉辦一個研討會,讓創投者和新創公司互相認識。所有參與者早上參加講座、下午一起風箏衝浪。Melanie 聽到這個難得的好機會,馬上拉了男朋友 Cliff 一起去學風箏衝浪,還要趕在研討會前將它學會。
在研討會中,Bill 給了 Melanie 一個對所有參與者講話的時段,而 Melanie 也成功的吸引了一些創投的興趣。但是,這些創投都期望看到更多的人有興趣,他們才願意投資。因此,Melanie 接著就要開始說服更多的人。
在離開夏威夷後,Melanie 和 Cliff 一起回到舊金山,開始拜訪不同的創投者。但是,他們的運氣並不好,在花了一年時間,見了超過 100 位創投後,依然找不到人願意投資。於是,他們決定調整簡報策略。
首先,他們將每一次的簡報中,創投者最關心的問題,做成新的投影片,然後放在簡報的最前面,務必要在下一場簡報一開始,就先說明這些問題。例如:有創投因為完全不懂設計,對這個市場不熟悉,所以選擇不投資。 Melanie 就做了一張投影片,快速的介紹了這個市場,以及目前市場上缺乏了什麼服務。
另外,Melanie 也改變了他問創投者的問題。Melanie 不問他們是否願意投資,而是問他們是否可以針對他的簡報,提供一些意見。會議結束後,Melanie 就會開始針對創投提出的意見做出修改。一個月後,Melanie 會再約同一位創投見面,讓他看到提出意見有被處理。這樣來回幾次後,創投就會感受到 Melanie 的誠意,進而更願意投資。
Melanie 的兩個策略,讓願意相信他們的創投越來越多。最後,他們的種子輪募資,竟然超過了原定的 150 萬美元!
堅持免費的產品,靠著販賣額外的圖片與服務賺錢
有了人才,也有了錢,Melanie 馬上將精力都投注在打造出他心目中理想的產品。結果,他們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完成了 Canva 平台的開發。
由於 Melanie 希望這個平台真的能讓每個人都能夠設計,因此, Canva 和 Fusion Book 一樣,在使用上是完全免費的。不但如此,平台也不會在用戶的設計上加浮水印,或者是在平台插入廣告,為的就是要讓每一個用戶都能夠完整的使用 Canva。既然 Canva 的使用是免費,Melanie 就決定要透過販售額外的圖片、字型等來賺錢。
2013 年 8 月,Canva 正式上線。由於在種子輪募資時,有不少的知名人士投資他們,例如:美國演員伍迪哈里遜(Woody Harrelson,飢餓遊戲)以及 歐文威爾森(Owen Wilson,博物館驚魂夜),而且,團隊中有非常多出名的技術人才(Cameron 和 Dave 都是從 Google 出來的),因此,Canva 得到非常多的報導。這些報導也成功讓 Canva 在正式上線前,就有 5 萬人排隊等著成為用戶(Canva 剛上線時,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用戶,是需要申請的)。
上線後,Canva 也推出了許多不一樣的服務,例如,用戶可以選擇要 Canva 協助列印,然後將成品寄到用戶家中。而企業用戶也可以選擇每月繳費,升級成企業版,就可以得到更多讓團隊共同創作的功能。
因為 Melanie 堅持讓免費用戶也能夠使用完整的功能,約 25,000 家非營利組織因此受惠。它們能夠透過 Canva 設計出更專業的文宣,讓更多的人能夠投身公益。這對 Melanie 來說,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疫情的爆發,導致許多商業活動改在線上進行。這不但沒有影響 Canva 的成長,反而讓它的用戶大幅增加。
因此 Melanie 在 2020 年 6 月取得新一輪價值 6000 萬美元的融資,Canva 的估值也暴漲至 60 億美元,成為澳洲最大的獨角獸之一。3000 萬名分佈在 190 個國家的 Canva 用戶已經產出了超過十億份設計,並以每秒 33 份的速度增加著。
而 Melanie 下一個目標:如何讓網路所有的人都使用 Canva,完成他「讓人人都能設計」的初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