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萬秀洗衣店Photo Credit: 萬秀洗衣店

銀享全球/文:楊寧茵
談到「隔代教養」,你的腦海中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
許多人的腦海中可能還是會浮現出一個白髮的阿嬤,帶著年幼的孫子一起拾荒的悲慘畫面。
雖然這樣極端的畫面可能早已不合時宜,但不可諱言地,隔代教養在許多人的心中還是負面的字眼,讓人聯想到的是不堪教養負荷的阿公阿嬤,以及缺少資源和支持的孫子孫女,也是社會中極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然而,如果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就會發現:當人類社會進入長壽人生、百歲世代,多世代共同存在我們的社會中,不管是一同生活,或是一起工作,其實已經是常態。這樣的現況帶來的不只帶來挑戰,其實是更多的機會。

高齡社會帶來跨代之間全新的機會和挑戰

美國史丹福長壽中心創立主任 Laura L. Carstensen 教授曾說:人口快速高齡化帶來一個全新的可能,那就是史無前例的多世代共同存在,以及跨代共創所帶來的機會點。
「這個世界從沒有像現在一樣,同時有這個多不同世代共存,一個 20 歲的青年在 100 年前,只會與母親一同生活;如今,一個 20 歲的青年有機會和祖母,甚至曾祖母共同生活。高齡化確實帶來挑戰,但也給予我們更多時間與絕佳機會,和不同世代一起建構理想的社會。」
(美國史丹福長壽中心創立主任 Laura L. Carstensen 指出:人口快速高齡化創造出史無前例的多世代共生社區,也帶來了跨代共創的新機會點。來源:楊寧茵)
(美國史丹福長壽中心創立主任 Laura L. Carstensen 指出:人口快速高齡化創造出史無前例的多世代共生社區,也帶來了跨代共創的新機會點。來源:楊寧茵
但在華人社會,也許一直以來,多代同堂的家庭並非少見,祖父母輩協助照顧孫子女更是社會常見的現象,反而讓大家忽略長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能扮演的關鍵角色和重要影響。

隔代教養未必全然負面,祖代可成為孫代重要的支持力量

歐美的研究指出:長者豐富的人生經驗,通常讓他們擁有比較穩定的情商和圓融的待人處事態度,對應到發展中的孩童甚至青少年,可以提供一種相對堅定的支持力量。因此近年來積極透過許多方案,倡議跨世代間的融合與交流,例如美國 Encore.org 的 Gen2Gen 計畫,就是其中一個有名的例子。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有一個無條件喜愛、支持,並為他(或她)瘋狂的成年人。」這是俄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 Urie Bronfenbrenner 的名言,最適合擔任這個角色的並不是父母,而是(外)祖父母。
台灣的隔代教養現況,比例可能比我們想像地還高。因為工商社會很多雙薪家庭,因此許多祖父母其實是孫子女的主要照顧者,甚至教育者。他們做的事情,也許看起來十分日常,例如:接送孩子上下學、確保他們穿暖吃飽。
然而這些日復一日、看似簡單、通常由(外)祖父母所扮演的無私付出、溫柔堅定的陪伴角色,不知不覺在孫子女生命中播下了種子;這些種子日後有機會長成的大樹和所能發揮的影響力,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強大。
這裡要分享的,就是這樣一個暖心的故事。
2020年很多人都因為新冠疫情的衝擊,改變了生活方式,甚至人生歷程。張瑞夫也是其中的一位。
原本在海外工作的他,因為疫情關係,回到台灣;也因為疫情關係,熱愛出國旅行的他,不能出國。就這樣,他回到從小長大的后里老家,和 84 歲的爺爺萬吉和 81 歲的奶奶秀娥一起守著一家已有 70 年歷史的傳統洗衣店。
「我是一個隔代教養長大的孩子,大概 4 歲時父母離異後我就回老家和阿公阿嬤住,從小就是跟前跟後,阿公阿嬤也算是我的人生導師,教了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就像大部分年輕人一樣,接下來張瑞夫離家讀書、工作,回老家看爺爺奶奶變成週末必須特別安排的活動,「雖然我盡量每兩個星期會回去一次,但有時候也不一定做的到,有時候回去也是蜻蜓點水,所以我已經很久沒有長時間待在老家。」
「因為疫情,我長時間待在家裡,讓我有機會看到過去未曾看到的一面:他們每天很多時間就是在發呆,大白天就趴在桌上睡覺;說是在顧店,但因為沒有客戶上門,所以也很無聊;他們認為自己老了,不再需要打扮,身邊很多朋友都不在了,客人也變少了,所以常常一整天,沒什麼說話的對象;就算和年輕人在一起,也顯格格不入,大家也都是各自滑手機,說不上幾句話。」
(網路爆紅的萬秀洗衣店幕後推手張瑞夫。來源:銀享全球)
(網路爆紅的萬秀洗衣店幕後推手張瑞夫。來源:銀享全球

因疫情長期留在老家,觀察爺奶的生活,開啟改變的契機

其實萬吉阿公曾經當過公會的理事長,熱心鄰里事務,以前家裡經常有客人、鄰居來喝茶聊天,好不熱鬧;隨著台灣整體社會高齡化、都市化,許多小鄉鎮就像已經泛黃的老相片,停留在被遺忘的時空裡,裡面的長者面貌也像黑白照片ㄧ樣,灰撲撲的,看起來完全沒有活力。
「我看到他們這樣,心裡真的很難過,就想著:我能為他們做什麼?!」
「傳統洗衣業隨著快時尚而式微,我們家有堆積如山客人拿來洗卻沒有拿回去的衣服。」衣服都洗好了,客人卻不來拿,等於花了成本卻沒有辦法回收;因為法令的關係,追討非常困難,再加上沒有辦法明確地得到客人放棄的訊息,洗衣店也無法處理這些衣物。層層的關卡下來,造成了萬秀洗衣店有許多陳年未取的衣物,「保守估計,應該有超過 400 件吧!」
這是爺爺心中的痛,客人不來拿,收不到錢事小,更介意的其實是看到大眾不惜物,以及不尊重洗衣店家和業者專業的心態。
「我常常聽他們說這件事,知道他真的很在意,就想也許我就從這些舊衣服中來做點什麼吧?!」就只是這樣的一個起心動念,契機真的很簡單。
學的做的都是文創產業,張瑞夫看著這些舊衣服,腦筋開始動了起來。他找了幾件客人沒有來取的衣服給阿公阿嬤穿上,透過一些配件,幫他們進行各種穿搭,嘗試讓他們當模特兒拍幾張照片,沒想到效果還不錯。而且全程可能不到一個小時,並沒有花很多時間,「其實他們剛開始也不太習慣,搞不懂我在幹嘛!一直說這樣會有人要看嗎?」大概只是顧及孫子的顏面和疼惜他的心意,兩老就配合演出。
(張瑞夫以爺奶當模特兒,用客人未取的舊衣服穿搭出新時尚。來源:萬秀洗衣店)
(張瑞夫以爺奶當模特兒,用客人未取的舊衣服穿搭出新時尚。來源:萬秀洗衣店
但這一張張萬吉阿公和秀娥阿嬤在萬秀洗衣店前拍攝的照片,隨著張瑞夫的巧手和創意成了 Instagram 社交平台上「萬秀洗衣店」(Wangshowasyoung)帳號的內容,並迅速爆紅,短短一個多月吸引了 60 幾萬的粉絲,許多來自國外。
不止這樣,連外國的媒體也搶著報導:美國的紐約時報、英國的 BBC。總統蔡英文也親自登門拜訪,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台灣各地的粉絲到店門口請求合照;知名廠商拿著厲害的企劃,請阿公阿嬤出演… 這樣的人生轉變也太大了吧!
「這真的很出乎我的意料!」張瑞夫說,他從來就不是用經營網紅的心態在開始這個企劃,所以短時間爆紅,得到這麼多迴響,他一方面覺得很開心,「但更重要的是我看到阿公阿嬤的轉變。」

可以為別人帶來改變是幸福感的來源,讓長輩充滿活力

「我會跟他們一起看留言,跟他們說這是從哪裡寫來的,寫了什麼內容,阿公阿嬤一開始覺得不敢置信,但我知道他們很開心!而且這些回饋給他們帶來了力量,當他們覺得他們也被人家關注著,也能夠影響別人時,他們自己就有了力量,變得更有活力了!」
「每一條留言我都親自看親自回,很多留言都寫的很認真,有來自英國 60 幾歲的人寫來說,看到阿公阿嬤的照片,備受鼓舞,非常感謝!覺得自己跟他們比起來實在還很年輕,要過的更有活力!這些留言看了真的十分開心!想到我們做的這個小小事情,竟然可以影響到別人!我自己也很受鼓舞!」
張瑞夫說,以前穿著一件汗衫就坐在椅子上打瞌睡的阿公,現在每天都會注重自己的穿著,開始會穿個 Polo 衫配西裝褲:阿嬤會把自己以前的美麗衣服拿出來穿,還問他的意見,「然後他們也會開始說年輕的事情,什麼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是很趴哩啪哩的啦!或是從一件衣服談到一些家族的歷史或是我不知道的事情… 都是意外的收穫!其實我看他們兩個擺 Pose 的樣子,我就知道,他們是天生的 Model,很自然啊!」

不是在經營網紅,而是希望提供阿公阿嬤多樣化的生活經驗

儘管來自各地的邀約不斷,張瑞夫說,他從沒把他們當成網紅,也不想把他們操作成網紅來賺錢,「我會思考這些邀約對他們來說是不是獨特和有趣的經驗,他們有沒有做過?做了會不會開心?」所以他們走上了台北時尚週的紅毯;也坐上了賓士車拍了人生第一支廣告,「這些經驗真的讓他們超開心的,到現在還會一直講一直講…」
這些來自全世界和陌生人的關注,不但改變了阿公阿嬤的人生,也改變了張瑞夫的人生。「我開始想:如果我們真的開始積累了那麼一點點影響力,那我們能做些什麼?」他認真思考自己到底能為長輩在意的事情做什麼,「也就是洗衣卻不去拿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做什麼?」

從萬秀洗衣店到「Redefine | 重新定衣計畫」,嘗試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因此他在募資平台上發起了「Redefine | 重新定衣計畫」,從萬秀的故事講到洗衣業的永續與專業,快時尚對環境帶來的危害,以及衣物如何修補保養,不同世代的衣服如何穿搭資訊等,希望同時宣廣舊衣新生、永續環保、職人精神等觀念,將原本只是 IG 上的一句標語「洗衣請記得拿」,變成一個「從洗衣開始的循環經濟和充滿永續精神的社會運動。」
張瑞夫接受社會企業銀享全球的邀請,在 2020 史丹福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的決賽典禮,和滿堂的各世代觀眾,從他個人經驗的分享,談到不同世代之間應該如何合作。今年的大賽主題是「疫後曙光,設計新世界」,張瑞夫的故事在一片令人沮喪的疫情新聞中帶來了一絲暖意和無窮的「疫後曙光」。

張瑞夫:和長輩相處,創造「共感」經驗最重要!

望著帶給他所有靈感的阿公阿嬤的照片,張瑞夫說:「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創造『共感』,常常和親人在做一件事時,我們總會希望對方改變。但與長輩相處應該是,與他們一起做一件讓雙方都有感覺的事情,過程中彼此會產生共鳴,這樣的陪伴才有意義。」
問張瑞夫在這個企劃中,還有什麼當初沒有想到的意外收穫嗎?他眨著眼、開玩笑地說:「他們終於不會再一直追著問我何時要結婚了!」
全文轉載自銀享全球,原文標題:最強金孫的「疫後曙光」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