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Fun 大視野 想向未來Photo Credit: Fun 大視野 想向未來
社企流/文:蘇郁晴
「除了提供資源外,我覺得這個計畫很真誠地支持你做對社會好的事情,這是我很感動的地方。」2019 年底,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慈濟基金會)於華山文創園區開辦「Fun 大視野 想向未來」的第二屆青年公益計畫成果發表會上,計畫團隊之一玩轉學校共同創辦人黎孔平分享自身經驗。
發表會現場不但能看見各青年團隊一整年的成果匯報及心得,一旁還有參與團隊的精心擺攤,更有主題式的社會創新座談,激盪各界的交流與互動。
近幾年,全球社會與環境快速動盪,衍生許多社會問題,舉凡氣候變遷、人權問題、貧窮問題等,與此同時,越來越多青年世代願意挺身而出,面對問題、實踐社會創新。
「青年世代有許多新的思維,能以新的解方解決社會問題。」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觀察,青年世代對身處的世界懷有理想與抱負,但多苦惱於不知該如何將夢想化為具體行動、缺乏實踐社會創新的資源。
同時,顏博文也觀察,大眾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社會創新議題的認知逐漸提升,若能結合產、官、學、研多領域的支持,可建立良善的生態系,同時也可開闊多元議題的交流。
為此,慈濟基金會秉持「攜手青年,創造社會共好」的目標,提供青年發揮的空間、適度給予支持與引薦資源,盼能助這群勇敢實踐公益創新的青年一臂之力。
2017 年,慈濟基金會推出「Fun 大視野 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不但為青年提供資金,還安排多元的課程,並為其連結各方人脈網絡與資源。
(計畫培力課程模組中的「公益報告書」規劃,邀請樹冠影響力投資執行長楊家彥作為講師。來源:Fun 大視野 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粉絲專頁)
(計畫培力課程模組中的「公益報告書」規劃,邀請樹冠影響力投資執行長楊家彥作為講師。來源:Fun 大視野 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粉絲專頁
顏博文認為,能有行動實踐與創造影響的場域與空間、及共好的交流平台,讓青年們能合作與成長,對他們實踐社會創新是很重要的。
因此,慈濟基金會透過「公益推廣」與「公益資訊」,推播台灣與國際社會的公益資訊,並以「公益教育」串連國內夥伴一同實際落實永續生活體驗,最後經由「公益培力」、「公益研究」陪伴及育成台灣社會創新團隊夥伴,並持續追蹤後續成長與效益。
以「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為例,慈濟基金會首先為計畫入選團隊盤點需求,並提供相關課程、媒合合適的業師,接著為團隊連結慈濟基金會的相關資源,推進團隊進入市場。最後,慈濟基金會更開辦「Fun 大同學會」,串連曾參與計畫的所有團隊,形成一個互惠交流的校友網絡,在市場上也能相互合作、學習。
計畫推動至今,顏博文觀察,現在的青年比起過往更願意投入「社會公益」的行列。「參與計畫的青年,普遍都具備熱情、勇敢和創意的特質外,更是一群樂於助人的夥伴。」顏博文分享。近來,在政府與民間各單位組織的支持下,越來越多青年開始重視社會議題,並願意進一步身體力行、改變現況。

計畫培育 3 階段:針對挑戰,對症下藥

在計畫推行的同時,慈濟基金會與業師在和青年團隊的互動上,也碰到些許挑戰。顏博文以入選團隊的「入孵、在孵、完孵」3 階段計畫培育期為例,說明各階段中普遍會碰上的難題。
在盤點團隊需求的入孵階段,團隊成員可能尚未達成共識,不會直接揭露目前所碰上的困難,又或是未發現潛在問題。為了協助團隊成長,計畫初期即設定要盡力與團隊建立友善的互動關係,透過系統問卷來了解團隊的現況,並辦理「Boot Camp 願景工作營」協助團隊找到需求,更有必修培力課程,為團隊培養核心能力。
在媒合團隊專屬業師的在孵階段,「一對一的業師制度是此計畫的特色之一。」顏博文提及,在梳理團隊痛點、媒合專屬業師之後,主辦單位與總導師團隊亦會時時關心團隊發展,當團隊完成不同階段進展、產生不同需求時,便會適時導入第二業師或相關單位指導。
而在最後設定商業模式的完孵階段,團隊普遍遇到的問題便是財力與資源的不穩定,因此協助團隊透過課程,了解簡報製作技巧及群眾募資等相關資源,並辦理 Demo Day(成果發表)分享會,邀請公部門、公益合作單位及慈濟相關志業前來聆聽與交流,期望能促進團隊與單位間合作的可能性,為青年引薦更多資源及人脈。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的 Demo Day。來源:Fun 大視野 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粉絲專頁)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的 Demo Day。來源:Fun 大視野 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粉絲專頁

細心的流程規劃,每年平均吸引 230 件提案

「Fun 大視野 想向未來」計畫推動至今,已支持 33 組青年團隊、業師輔導超過 300 小時,培力課程超過 90 小時,除了紮實的青年培力流程外,亦師亦友的輔導機制、真實了解團隊現況與需求等規劃,都是參與計畫後的團隊最真實的回饋,也讓青年公益實踐計畫每年平均都能吸引 230 件提案。
曾參與計畫的團隊城市浪人執行長楊御廷表示:「很感謝能參與這麼有價值的課程,協助浪人在組織成長更有方向!」。搖滾爺奶創辦人林宗憲也提及:「能跟大家一起熱絡討論感覺很棒,這個社群就像家人一樣,成為我們強大的後盾。」
除此之外,青年公益實踐計畫一季一次的「Fun 大同學會」也確實幫助各團隊找到相互合作的機會。例如,IBU 部落共學團隊便攜手逆風劇團,結合在地文化與戲劇,在台東武陵部落推出課程,帶給部落的青少年不一樣的火花。
看見這些資源帶給青年團隊豐碩的收穫與成長,顏博文感性地表示:「許多青年懷有夢想及抱負的走向世界舞台,讓我看見公益創新永續的希望」。
顏博文期許,未來慈濟基金會能持續創造讓青年實現公益夢想的平台,結合年輕世代的觀點及力量、與各界給予的輔導與支持,讓這些初萌芽的想法,能更容易化為行動,成為帶動台灣社會向上的力量。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第三屆的青年團隊。來源:Fun 大視野 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粉絲專頁)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第三屆的青年團隊。來源:Fun 大視野 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粉絲專頁
核稿編輯:李沂霖
本文為第三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響亞洲」合作專欄,歡迎分享文章網址,禁止全文轉載至其他介面。
參考資料

邀請你成為電力小兵,讓社企流網站發電量更高、續航力更久! →了解更多

文章標籤

  •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嚮亞洲」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嚮亞洲」

    2020 年,全球邁向後疫新時代,在劇變發生後「亞太社企高峰會」的籌劃並沒有因此中斷,反而為了發掘更多台灣社會創新經驗,今年更正式更名為「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 Asia Pacific Social Innovation Summit」、以「想響亞洲 Reimagine Asia」為題,盼透過社會創新的能量開啟亞洲的新想像。 更多詳情請見>>第三屆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想響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