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編譯:陳芝余
「農業肩負哺育世界的角色,現在它拯救世界的任務比以往更為清晰。到 2050 年時,全世界農業產量必須達到現在的兩倍,如果現有農耕技法無法有效增加產量,農夫將會侵入自然保育地區、國家公園尋找可耕種的土地。數十年後,農業必須使用更少土地、更有效利用水資源,以及找到可以強化土地、土壤、水源效益的方式,而非奪取它們在大自然的用途。」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 執行長 Mark Tercek 說道。
這並非只是工業化農場經營者與大型農業公司需要面對的挑戰,事實上,全球有 80% 的食物產量來自小農。這就是為什麼「Sistema.bio」盼能以科技,提高小農的生產力、並兼顧環境永續。
Sistema.bio 是一間 B 型企業,最初在墨西哥成立,而後開展到肯亞與拉丁美洲等地區,在 2018 年 2 月時拓展至印度。這間公司主要以生物分解器(biodigester)將動物排泄物轉化為有機肥和沼氣,可作為農具器械的生物燃料。
作為 Acumen 研究員以及 Sistema.bio 於印度的主要合作夥伴,Koushik Yanamandram 解釋這項技術的運作流程,「生物分解技術基本上取之自然,屬於一種厭氧消化過程。」就像人類的胃接受食物並消化它。生物分解技術就是把有機排泄物收集起來,產出生物燃料與肥料的方法。Koushik 進一步解釋,此舉可幫助小農節省成本並達成自給自足的目標,此外,Koushik 表示:「我們也在拯救環境,因為這項科技可達成零碳循環(zero-carbon cycle)。」
善用生物分解科技,達成永續農業、乾淨烹飪的目標
「大部分印度小農處在制度邊緣,政府政策無暇顧及他們的需求,我們希望能介入協調這個狀況。」Koushik 解釋道。當初 Koushik 在學士後研究時期探討偏鄉村落的能源使用方式,使他對偏鄉的永續系統產生興趣。
他發現家族的女性每天必須花大筆時間搜集木材並生火煮飯,長期下來造成吸入廢氣的呼吸道相關疾病。這些問題,伴隨偏鄉農村多數豢養家畜的現況,使生物燃料科技成為有前景的解決方案。
「為什麼不把家畜排泄物拿來生產能源?既可作為肥料,也能達到乾淨烹飪(clean cooking)以及永續農業(sustainable agriculture)的目標。」Koushik 思索著。
不過,他遇到的重大挑戰之一,在於生物分解科技其實在印度已存在 40 年之久,但從未被大規模採用。由於這項現存科技無法被印度農夫接受,導致經常以失敗收場,限制了農夫們對科技的想像。
Sistema.bio 提供支援,助更多農民採用生物分解科技
然而,Koushik 認為因為採用生物分解科技的好處遠多於挑戰,於是花費 3 年時間測試,製作出許多原型,解決這項科技於設計與費用上的困境,提升其可被實際運用的可行性。
如今,Koushik 與其他印度的 Sistema.bio 成員,正努力提升大眾對於生物燃料分解器的認識。他們把改良過的設計和正確的教育訓練結合,有更多信心可以讓印度農夫採用生物分解科技。
「能源對於人類的存續來說至關重要,如果我們能改變取得和使用能源的方式,就能改變觀看世界的角度。」來到印度這個大國家,Sistema.bio 服務兩種截然不同的客群。第一類是自給農業,他們依靠農業維生。根據 Koushik 描述,這類的農夫「不是很企業化,但擁有足夠農業產能,得以支持家庭生活,如有額外的農作物亦會於市場售出。」第二類是企業化農夫,他們生產商業農作物,並將農場視作企業般經營。
Sistema.bio 可針對不同客層做出客製化調整。對於小規模自給型農家,他們提供來自外部的資金協助(例如政府補助);企業型農家則可以用現金資助生物分解科技,或是透過 Sistema.bio 借貸。採用生物分解科技的農家可以同時獲得源源不絕的肥料、農產量上升,以及乾淨烹飪的好處。
Koushik 分享了一個家庭的故事,「當我們和一位使用我們生物燃料爐的婦女對談時,她非常開心。」因為煮菜從此變成快速又輕鬆的事,省下來的時間可用於進行其他活動,她的生活從此不再只有收集燃料木材,或是在雨季傷腦筋如何把木材曬乾。
如何說服更多農民加入?找到早期使用者、增加更多人的使用動機
Koushik 發現能夠讓潛在使用者重新認識生物分解科技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早期使用者,說服他們的鄰居來試試看新的東西。他解釋:「早期使用者們都是當地具影響力的農夫,我們稱之為行動派農夫。這些農夫有意願用新科技做實驗,或是嘗試新的農業技法。」
這些意見領袖在同儕團體中是最有好奇心,或最有商業頭腦的人,有些人甚至也是掌權者,擔任村落或社區領導。一旦這些意見領袖採用這項科技,就能清楚展示生物分解系統如何使一塊農地變得更自給自足,增加社群中其他農夫的使用動機。
這間公司也發現,深入了解農夫的生活與經驗是成敗關鍵。「一切都得從了解使用者需求,花時間在農地裡開始。」Kaushik 解釋,「而且這件事必須持續做下去。」他認為住在偏鄉地區農夫們過的生活,和我們在都市裡動動手指就取得能源的日子大不相同,「我們需要身處那種環境,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與困境,花時間待在那裡,合適的解決方案才會出現。」
Kaushik 解釋,過去這項科技如何被「強迫推銷給消費者」,可說是為何生物分解科技花了這麼久時間,卻還無法在偏鄉社區生根的原因之一。「這些社區被視為消費金字塔的底層,而我們必須用真正的同理心了解困境產生的緣由,才能找到長久永續的解決方案。」
Sistema.bio 的印度團隊目前正實施一項更個人化的解決方案。「我們會持續回到這些村落跟社區,花許多時間留在當地,了解他們的困境,找到是否能改變現狀的可能。」最終,諸如 Sistema.bio 的前瞻創新方案將會幫助小農以永續方式增加農產量,以期在未來數十年餵飽為數可觀的全球人口。而農夫、社會企業家以及保育機構,3 者必須合作找出新方法,能夠在現有農地上增加農產量,同時守護周遭棲地的生態環境。
核稿編輯:李沂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