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社企流
「9453 」,取自「就是友善」以及閩南語「就是愛鬆」的諧音,致力協助大眾完成一場方便又有趣的旅行。創刊號於 2018 年節推出,短短 4 個月內便銷售 3 萬本,收到許多正面回饋。
這本友善旅遊誌背後的推手「众社會企業」成立於 2014 年,由交通大學教授林崇偉帶領一群學生創立。回顧創業緣起,在林崇偉任教期間,受殘障聯盟及罕見疾病基金會所託,與學生共同開發「友善台北好餐廳」app,提供無障礙餐廳資訊。爾後為了使服務延續,林崇偉便毅然決然地辭去教職,成立众社會企業。
「用科技與智慧來圓滿愛,是我們的核心理念。任何新的科技或新的想法,能改善老人家或身障朋友的生活,我們就會去實踐。」林崇偉表示,众社會企業持續開發了「友善好旅館」、「友善好捷運」…等多項應用程式,搜羅各個空間的動線、無障礙電梯與廁所等環境資訊,致力打造出讓所有人都能便利生活的友善城市。當一個地方能滿足輪椅者的空間需求,那麼對社會中需要友善空間的族群,如高齡者、拿拐杖者或是孕婦等族群,也都會是友善的環境。
串連各式無障礙資訊,「9453」照顧長者最在意的兩大細節
投身高齡、身障服務領域,林崇偉觀察到,長輩或是行動不便者,往往因其自身行動不便,加上不好意思常常勞煩家人接送照顧,變成只得久居家中,偶爾出門可能僅是方圓幾公尺內的距離,為了就醫、用餐等「生存」所需,已經許久未享受到全家人一起出遊、旅行等休閒娛樂,長期如此容易導致長者心生鬱悶、與家人間也無形中產生疏離。
此外,對照顧者而言,他們則承擔著巨大的照護壓力。根據 2018 年 4 月衛生福利部發表的調查,台灣的年長者照顧人口有近 231 萬人,平均一天花 13.6 小時擔任照顧工作;平均照顧一位年長者至離世為 9.9 年。這些照顧者,有 20% 患有憂鬱症,甚至死亡率較一般人高出 60 %。
林崇偉說:「雖然我們有長照制度,但都屬於支援性質。有沒有一種服務,可以讓大家出去放鬆?讓照顧者得到喘息?」於是,台灣第一本針對無障礙友善旅行的雜誌就此誕生,讓長者、行動不便者與照顧者都能好好享受一趟放鬆的旅程。
9453 友善旅人誌創刊號,由众社會企業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攜手設計出 6 條最具台灣在地特色的無障礙農村動線。顧及長者及身障者最在意的兩項細節——交通工具及浴廁設施,9453 友善旅人誌提供完善的交通接駁以及無障礙廁所資訊。
除了紙本雜誌,9453 友善旅人誌亦有網站版,整合過去開發的旅館搜尋網頁「友善好旅館」和餐廳搜尋網頁「友善好餐廳」,提供完整的資訊檢索。
在此網站中,若要找尋旅館,可以先參考編輯團隊親自拍攝的 720 度環景照片、浴廁照片、以及門寬、床高等數據;若要找餐廳,也能事先勘查用餐環境、店家服務等細節。這些詳細的資訊,都是為了方便使用者在事前做出完善的規劃,讓旅行過程順暢又便利。
友善特派員親訪旅遊景點,實際貼近使用者需求
9453 友善旅人誌的生成,仰賴一群年輕專業的編輯團隊,他們一手包辦採訪、拍攝、編輯等作業。此外,與編輯團隊一同探勘路線的還有「友善特派員」,這些特派員也就是行動不便者,他們負責實際體驗這些旅遊路線是否真正友善、無障礙,如此一來才能確實貼近使用者的需求。
擔任友善特派員近 5 年的楊慧玲表示,一條友善旅遊路線會先由編輯團隊實地走訪一次,再由友善特派員探查第二次,接下來還會邀請不同需求的家庭(如家有長輩或需推娃娃車等)體驗,一次次發現問題並解決,最後精煉出一個個友善的旅遊景點。
楊慧玲分享,以探訪一間餐廳為例,友善特派員會在探勘前搜集網路上現有的資料、像是網友分享的食記、遊記等,也會利用 Google Map 街景判斷該環境的友善程度,舉凡門口有沒有階梯、餐廳是否設置無障礙廁所等問題,有時還會先致電該店家,了解一下環境狀況,接著便會實地訪查,實際體驗該環境真的符合友善的條件。
「有次我到彰化花壇的磚窯場,通往廁所的路上地面很不平,難以行進;廁所雖為無障礙廁所,卻僅能讓輪椅進出、無法關上門。」楊慧玲無奈道出旅行時常見的問題。「不過,經過建議之後,磚窯場就立即著手改善,不到 3 個月的時間,我第二次造訪時,路面就變得很平穩了。」
問及友善旅遊的理想樣貌,楊慧玲答:「每個人想去哪就可以去哪,我覺得這是最基本的。」看似簡單的願望,背後是由友善特派員一次次體驗、並與店家溝通才得以逐步實踐。
众社會企業連結各界之力,打造友善旅遊生態圈
9453 友善旅人誌內部有強大的編輯團隊與友善特派員策劃內容;外部則有政府及企業的協助,令 9453 友善旅人誌的資訊及服務更加完善。如觀光局提供國家風景區的通用旅遊建議,並與众社會企業商討該景點無障礙設施的改善方式;裕隆汽車集團則與众社會企業共同研發無障礙福祉車「Luxgen V7」,並贊助弱勢團體進行無障礙公益小旅行、舉辦員工孝親共遊日等等,全力支持並推廣友善小旅行的發展。
這款 Luxgen V7 為台灣第一部國產福祉車,透過可前後移動的離座椅設計,方便輪椅乘員可更便利的進出車內,更能與其他乘客並肩同坐,打破過去,乘坐輪椅者僅能獨自坐在後面、與其他同行家人產生距離的情形。
隨著友善旅遊路線的建置,众社會企業和政府、企業、友善司機、農家主人逐漸形成一個正向的友善生態圈。林崇偉表示,有不少人願意提供無障礙相關服務,也有許多單位主動向众社會企業尋求建議,希望改善自家的無障礙設施,成為友善旅遊的一環。
林崇偉進一步分享令他印象深刻的經驗——一名綽號「百九仔」的獸醫程建智,本身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又稱玻璃娃娃),在北部工作多年後,有感於南部家鄉無障礙資源較少,便帶著妻小回鄉駕駛無障礙計程車,盼為友善旅遊盡一份心力;位於台南市關子嶺的碧雲寺隨著香客年歲漸長,廟方也決定建造無障礙廁所並提供免費的食宿,使環境更符合年長香客的需求。
「這些服務背後都有一群很熱情的人。他們不只服務長輩及身障朋友,也為他們的社區奉獻。你說說看, 9453 是不是好玩得不得了?」林崇偉笑道。
乘載著創刊號匯集的資源與能量, 众社會企業預計於 2018 年底,推出第二期 9453 友善旅人誌。林崇偉興奮地說:「同時我也要跟各位鄭重介紹,我們今年(2018 年)4 月認識的專業夥伴——小丑爺爺,張世明。」67 歲的張世明,是一位 30 多年的脊髓損傷者,退休前任職於桃園脊髓損傷潛能中心,擔任訓練組組長,協助脊髓損傷者生活重建與職業訓練。
2016 年張世明的母親離世,他因未能常帶母親旅遊,心中徒留許多遺憾。兩年後,張世明認識了众社會企業團隊,得知 9453 友善旅人誌的服務,便向團隊許下願望——希望能走訪台灣 100 個景點,實踐心中旅行的夢想,並記錄回饋與建議,創造更多友善小旅行路線,讓更多人能實現旅行的心願。
如今,張世明擔任第二期專刊的友善特派員,跟著團隊走訪各地,提供無障礙設施的使用回饋。而踩點的同時,張世明總會扮裝成小丑,變身「小丑爺爺」,折氣球與遊客及小朋友互動,立志把歡笑帶給更多人。林崇偉深受小丑爺爺的精神所感動:「小丑爺爺說:『我還有用,我還有夢,我還能做服務別人的事情。』無論行動不便者或是長者,都不只是受助者,而是可以幫助別人的人。」
用旅行為高齡友善城市做體檢
旅行,其實是一個社會無障礙與友善環境的最高體檢。究竟一個高齡友善的城市是什麼樣貌?林崇偉認為有 3 點。第一,是核心的價值觀,必須重建家庭的關係,且不歧視高齡者;第二,便利安全的外在環境;第三是完善的支持系統,人與人相互幫助。众社會企業自詡扮演創新概念的提出者與實踐者,運用資訊科技的技術,設計更多友善社會的服務,協助長輩與身障朋友跨出心中的大門。
「我的兩個孩子從小就在叔叔阿姨們的輪椅上轉來轉去長大,一點也不覺得不方便的人有什麼問題。這就是我夢想的友善社會該有的樣子。」林崇偉的一席話,勾勒出友善社會的理想樣貌。未來,众社會企業期望透過資訊的普及軟硬體的改善,連結公私部門,將台灣打造為全世界最友善的旅遊國度。
全文轉載自勞動力發展數位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