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Storm Crypt (CC BY-NC-ND 2.0)Photo Credit: Storm Crypt (CC BY-NC-ND 2.0)
《京都議定書》即將於四年後到期,巴黎氣候大會的成果將牽動整個世界未來如何因應氣候變化問題。
編譯:吳雁婷
每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195個締約國齊聚一堂,針對全球暖化問題進行協商。今年,締約國大會於法國巴黎舉行,11月30日至12月11日,為期兩周的會期,各國代表將擬定出具法律約束力的協定,準備接手2020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因此這次大會的決議將深刻影響之後各國如何因應全球暖化問題。

巴黎氣候大會(COP21)的背景

1992年里約地球高峰會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訂下目標要穩定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避免人類對氣候系統產生的擾動危及人類生存,迄今已有195國締約。
每一年,來自世界各地的締約國代表薈萃一堂,召開締約國大會(Conference of Parties,縮寫COP),追蹤各國處理氣候變化問題的進度,並針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做出協議或設定相關目標。自1995年於柏林第一次召集締約國大會以來,今年是第二十一次召開會議,故稱為COP21。
過去締約國大會著名的成果包含第三次大會通過的《京都議定書》、第十一次大會訂下的《蒙特婁行動計畫》,以及第十五次大會缺乏強制力、令人失望的《哥本哈根協定》。

巴黎氣候大會的目標

此次會議的目標相當明確──訂立一份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要求各國以工業革命前的氣候為基準,將全球均溫升幅控制在攝氏二度以內。
這並不是項簡單的任務。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2014年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1880年至今,全球已升溫約攝氏0.85度。科學家也表示人類截至目前為止排放的溫室氣體將持續提升氣溫,整體升幅大約攝氏2度。因此,減少各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勢在必行,尤其是美國、中國等溫室氣體排放大國,更不能輕忽以待。
其次,因應氣候變遷的資金來源也是此次會議的重點。富有的已開發國家應當為此共同目標提供資金,協助開發中國家達成目標。

巴黎氣候大會的與會者

巴黎氣候大會是法國有史以來舉辦過最大規模的會議,即使前陣子巴黎經歷恐怖攻擊,目前各國代表仍計畫出席,而碳排放量全球居冠的美國、中國、印度三國國家領袖也都會到場參與。
2009年,哥本哈根第十五次締約國大會,包含歐巴馬在內的幾位國家領導人直到最後兩天才出席,不僅拖緩了談判進度,幾場會談也遭擱置。這次,許多國家領袖皆會出席開幕日,可望擺脫過去受特定政治勢頭影響的協商結果。
梵蒂岡亦對此會議相當關注,教宗方濟數次呼籲世人正視氣候變化問題,在對抗氣候變化議題上擁有相當影響力。許多人認為教宗在六月發表的通諭中,呼告民眾向出席巴黎氣候大會的代表施壓,要求各方代表在大會達成共識。

會議成功的要件

既然大會目標已相當明確,最重要的就是各國能一致通過一份具法律約束力的協定,減少全球碳排放量,以控制全球溫度升幅在攝氏2度以內為目標。先前哥本哈根大會的問題在於通過的協定缺乏強制力。若巴黎氣候大會重蹈覆轍,必然招致又一次的失敗。
《京都議定書》將於2020年失效。因此,與會國一定要在巴黎氣候大會通過新的協定,2020年以後的長期改變才有希望。
氣候資金來源是此次會議另一項待解決的問題。在先前的會議中,已開發國家承諾每年給予開發中國家一千億美元,協助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變遷、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然而,資金來源卻是問題癥結—公共挹注和私人挹注的資金分別應該佔多少比例?企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諸如此類財政問題的討論將會是決定巴黎氣候大會成敗的關鍵。

巴黎氣候大會,重要嗎?

隨著全球暖化,天災愈來愈頻繁,程度也更加劇烈,冰川和冰蓋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影響全球沿海上億居民的生命安全(包括台灣)。缺水、食物供給變化等問題也將伴隨氣候變遷而來,這些問題會對發展中國家產生特別嚴重的影響。
只要接下來幾十年你都還會居住在這顆星球上,氣候變化就會大幅影響你的生活。巴黎氣候大會的決議會決定各國未來如何處理氣候變化問題,也因此,你應該持續關注這項國際大事。
資料來源
核稿編輯:金靖恩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