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90%的人而設計!台大社會系與機械系教授演講精華 帶你認識「社會設計」與「生產力4.0」
文:廖偉如
有人說,社會學家是Trouble Maker,工程師是Solution Maker,當這兩個角色相遇時,會擦出什麼火花呢?由社企流與社企聚落共同規劃,於9月9日晚上在社企聚落舉辦的「社會企業你我他」系列活動,本次邀請跨界兄弟檔陳炳煇老師與陳東升老師,第一次在公開場合互相分享對談。
台大社會系的陳東升教授首先說明設計原始的初衷,其實是為了符合市場需求,因此設計和商業密不可分。他提到工程師多半會追求卓越的技術和先進的產品,相對也所費不貲,只能服務少數的民眾,但如果一開始是要滿足百分之九十的人的需求,設計的出發點就會不同。因此,社會設計所要談的第一件事,即是「設計不只是要滿足一個人,而是要普及化」,在考慮多數人的消費能力後,為百分之九十的人設計。
社會設計的第二個要點,則為共同參與的過程,設計師應從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出發,而消費者也應共同找出議題點來讓設計者理解需求。陳東升老師也提出「公民工程師」的概念,意即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一般大眾只要對產品設計有興趣,即使沒有工程背景,也可以實際參與產品設計的討論過程。
然而,「不要以為設計可以解決所有的事情」,老師提醒所有的參加者,設計多半是處理短期可見效的事,但處理社會問題不如想像中容易,需要了解設計的限制在何處。現在技術的發明與科學知識的累積已達到人類歷史的巔峰,但也是貧富差距最嚴重的時代,從社會學的角度出發,工程的確改善了社會上諸多問題,然而技術突破的「目的」為何,更是社會學值得思考之處。
接著由台大機械系的陳炳煇教授分享對「生產力4.0」的看法,也就是網實整合,將加工機器與測試機器透過網路整合,讓製程更有效率,並配合近幾年政府所提出的共享經濟,提出了稱為AIRTMD的新營運模式。
陳炳煇老師表示,目前社會上大多數的共享模式都應用在服務面,例如Airbnb提供租屋共享的平台等,但較缺乏加工設備與測試設備的共享。陳炳輝老師希望透過AIRTMD平台的建立,利用網路整合現有的昂貴加工與測試設備,讓有需求的單位可透過平台找到資源與供應鏈,並應用在各自的專案上,無須再添購用完後即棄置的新設備,達到節能的目標。
老師在分享時提到,現代生產愈來愈注重使用者需求,而網實整合和共享經濟所帶來的價值即為個人化的生產供應鏈,也就是生產鏈上有專門畫工程圖的團隊,有拆解製程的團隊,有物流公司的團隊,還有大數據分析的軟體,回頭提供給團隊改善資訊後,再將最終產出交給發明家,這就是生產力4.0的機制,而此機制將會在AIRTMD平台實現。
然而機器整合時需要高昂的成本,因此客戶群的設定相對重要,而此平台將客戶群設定為新創公司或是正在募資的團體,透過平台的供應鏈,將每件案子完成。
該網站預計於年底上線,委託者使用設備後,可根據品質高低給予評價,評價高者相對而言價錢也愈高,每個人皆可在平台上找到適當的服務。此平台的成立,不僅能讓學校增加收入,政府和企業在資源整合下也能夠有效運用設備,而無須多餘的投資,這就是節能,讓自造者的精神有機會在該平台實現。
最後,活動亦邀請Solution Makers團隊來分享團隊中的提案,分別針對長者照護、廚餘堆肥和柬埔寨婦女炊事等三個議題進行分享。他們藉由觀察社會中的不便之處,進而發揮自己專擅的設計領域,達到「適當科技」的理念(適當科技意謂著不需要最尖端的科技,而是在考慮普羅大眾負擔能力後,使用能滿足需求又得以負擔的科技),而這將讓改變社會問題不再只是空談,而是設計出能改善百分之九十民眾生活品質的產品,成為真正的Solution Makers。

文章標籤

  • 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報告

    由社企流編輯搜羅整理台灣社會創新、永續相關的即時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