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呼喚是 iLab 第二屆育成計畫的參與團隊之一,他們開啟跨國界的教育系統,5 年來已協助兩個地區、10 所學校、超過 4 千位孩童獲得穩定的教育。自 2014 年起,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至今已支持逾百位創業團隊以商業啟動更多、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 18 萬位受益者、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 1 億台幣。
整理:社企流編輯室
在疫情下的畢業季,學生、家長、老師該如何調整心境、
研究:65% 未來工作尚未出現,葉丙成發起線上對談, 號召千位師生一齊探索如何找到熱情
6 月正值畢業季,遇上嚴峻疫情影響,畢業生正面臨人生、
在對談開場,葉丙成便分享未來的求職趨勢,「世界變化劇烈,
接著,此場對談以與談講者林子鈞的創業故事為主軸,2015 年尼泊爾發生強震,當時就讀台大經濟系二年級的林子鈞前往震央,
20 歲即創辦教育 NGO 林子鈞:失敗後仍會想要嘗試的事物,這就是你的熱情所在!
超過 6 成的報名者共同的問題就是「如何面對迷惘、找尋熱情」。
林子鈞認為,「迷惘代表你還想要嘗試,不是一個壞的狀態; 而若你找到『失敗後仍會想要嘗試的事物』,這就是你的熱情所在。 」葉丙成教授也鼓勵參與者,不要怕浪費時間探索興趣, 因為知道自己的人生不要什麼,也是一種很大的收穫。
許多學生也探詢,長時間維持熱情的秘訣是什麼。林子鈞解釋,「
葉丙成更呼籲家長與老師,一定要給予孩子、學生探索自己的空間,
世界變化快速,除了專業度,年輕世代還需累積的兩項能力
林子鈞以 17 歲的東南亞青年人才,主動要求成為遠山呼喚實習生為例,
林子鈞分享,「自學、獨立思考,這兩項能力會非常重要,
因為課本來不及告訴你世界的樣子, 單一技能往往不足以應付當今的挑戰,世界變化太快了。」
在自學能力方面,以 Podcast、區塊鏈、虛擬大學的出現為例,
在獨立思考方面,以國際扶貧計劃「窮人銀行」為例,
身為後疫情時代的社會新鮮人,葉丙成:你可以讓世界變好
疫情之下,公司企業紛紛受到波及,造成即將進入職場的畢業生,
葉丙成說,「年輕人才是最了解新知識的族群,既然如此,
最後,葉丙成在對談中鼓勵迷惘的年輕人、家長閱讀林子鈞的新書《
自 2014 年起,社企流啟動 iLab 育成計畫,致力於成為社會創新創業者的成長引擎,至今已支持逾百位創業團隊以商業啟動更多、更深遠的社會影響力,計畫期間已創造超過 18 萬位受益者、合作團隊總募集資金也超過 1 億台幣。iLab 將於每月精選創業領域相關文章,與大家一同關注國內外最新趨勢與新知。
>>> 了解更多 iLab 育成計畫
>>> 追蹤 iLab Medium
延伸閱讀
>> 「遠山呼喚」不做夏令營式的短期服務,用能「留下來」的教育扭轉尼泊爾 900 位貧童的命運
>> 成為未來人才,開啟影響力職涯!林以涵X李吉仁:社會創新組織是天然的修練場
>> 走一段不一樣的青春——她用大學 4 年孵育「部落共學」團隊,伴原鄉孩子探索生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