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楊丹琪
編按:原文作者為SocialEarth和Storefront的共同創辦人Tristan Pollock,本文以第一人稱寫成。
這趟社會創業之旅的同行者還包含了另外三位來自英、美和台灣的部落客。在耶路撒冷和特拉維夫(Tel Aviv)的七天旅行中,密集的參訪和會面讓我們了解以色列各式各樣的社會創新組織。以下,我將以時間順序的方式,述說我聽聞的故事以及認識組織,以及我在以色列觀察到的趨勢。
第一天
從舊金山出發、經過費城,歷經超過20小時的旅途後,我終於來到特拉維夫,名符其實地以疲憊旅者之姿抵達以色列。和在Kinetis服務的Adi Koren和Joanna Landau會面後,他們立刻替我安排大型的以色列家庭式晚餐,讓我自在地彷彿回到家一般。
第二天
Kinetis的創辦人Joanna Landau說明「以色列悸動」這個計畫,是為了要展現以色列生機蓬勃而有創意的一面-而這個面向的以色列少被主流媒體報導。Laudau說明:「我有三個小孩在這裡長大,我期待以色列能成為他們開創未來的基地。」
她的這番解釋為我接下來七天的旅行揭開繽紛的序幕。第一站,是由Nu Campaign服務的David Kramer述說一則關於由潮T設計師引領的改變。
每一件T-shirts都是一則啟發性的故事,就印製在衣服的內側、緊貼著穿著者的心上。如圖中那件印著「15」的T-shirts,代表著迦薩(Gaza)發射的飛彈擊中斯德洛特(位於以色列西部的城市)所需的時間。Kramer解釋著:「過去八年當中,這已發生超過一萬次了。」
另外,我們在耶路拉冷的Nu Campaign商店中也會見了Jonny Cline,他從英國移居至以色列,是當地社會創新企業的權威之一。他分享一些相當有趣,但也同樣不被重視的以色列現況:
- 以人口的數目而言,以色列擁有全世界最高的非營利組織密度(32,000家以上)。
- 其中的5,000到7,000家非營利組織最具影響力。
- 同時,以色列的水資源回收(70%)和識字率(97%)也是世界最高。
稍後,我們參觀了以色列惠普校園(Israeli H-P campus),並在那裏認識了「非洲創新(Innovation Africa)」的創辦人Sivan Ya’ari。「非洲創新」將以色列的水源、太陽能和電子科技輸送到伊索比亞、烏干達、坦尚尼亞和馬拉威。如果儀器損壞,該鄉村運用「每次使用後立即付費」的收入,永續性地自行籌募維修費用。保守估計,近來「非洲創新」已完成超過63筆計畫,為45萬多位民眾帶來正向的影響。
Krembo Wings這家非營利組織同樣喚起了我的好奇心,他們致力教導14至18歲青少年,使他們成為身心障礙青少年的良師益友,並一起玩樂,他們是以色列-甚至是全球-唯一提供這項服務的機構。
第二天參訪的組織:
第三天
享用早餐時,我們與來自費城的Karen Brunwasser會面,他目前是「耶路撒冷文化季(Jerusalem Season of Culture)」的副處長。這是個了不起的組織,每天夏天提倡並且舉辦文化慶典和相關體驗活動。用畢餐點,我們前去參訪耶路撒冷舊城區。
耶路撒冷舊城區中,眾多歷史性的建築物、教堂、墳區和西牆令人印象深刻,但形形色色的觀光人潮-從猶太青少年到拍攝婚紗的新人-沖淡了我原先期待的深刻神聖感受。
在那裡,我們認識了「耶路撒冷企業夥伴(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JVP)」,他們引領科技業者的投資趨勢,同時成立「耶路撒冷企業夥伴社群(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 Community,JVP Community)」以維持他們與社區之間的緊密連結,並致力於在以色列境內提供比公立學校更優質的學生教育。
接下來,我們參訪目前旅程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組織-「聯合救援(United Hatzalah)」,他們統帥2000名樂意奉獻的志工大軍,透過層級分明的科技輔助(如Web地理定位、行動app和系統整合等),志工們能夠最先得知國內的醫療緊急狀況,小至交通事故、大至飛彈攻擊等;並且,他們也能夠及時、甚至是第一個回應每天超過600筆電話通報、54萬起事件的單位。
在分秒必爭的緊急事故現場,以色列的救護車卻總有10至20分鐘的延誤,無法立即回應需求,而這成為「聯合救援」現今服務的起始點。他們和醫院、救護車合作,緊急事故發生時,在搶救生命的黃金時間內抵達現場並提供必要的支援。目前,「聯合救援」得以在事故發生的3分鐘內首先抵達現場,而他們的終極目標是在90秒內抵達。
該組織的創辦人暨CEO Eli Beer向我們說明組織運作背後的精神:「這裡的每一位成員都是瘋狂的人。」
第三天參訪的組織:
第四天
我們以參訪Yad Sarah照護中心揭開一天的序幕。一開始,Yad Sarah以簡單的方式改善行動不便者的生活品質;如今,他們運用6,000位以上的志工在以色列境內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包含緊急電話救援系統、居家照顧、設備租用中心,每年約有42萬以上的受益者。
我們的下一站來到猶太世界的珠寶盒:Yvel-在五大洲的650的賣場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幾年之前,Yvel開辦珠寶設計學院,讓以色列的新移民有機會發展職能。受訓者在Yvel設計中心或Megemeria(販售學生作品的社會企業,並因此為設計學院創造額外的收入)完成一年期的訓練後,組織將協助並確保學員的就業。
而Vertigo是參訪行程中,最讓我感到震撼的組織。Vertigo是舞蹈公司,也是藝術與生態環境結合的村落,其創辦人Noa Wertheim和Adi Sha’al讓人驚奇。在工作室內以「接觸即興舞蹈(contact improvisation dance) 」迎賓之後,我們到戶外觀察永續性的具體實作,包含堆肥式馬桶到永續生活設計(permaculture)的庭院、陶製藝術,這樣家庭與工作場域的結合值得親身體驗。
第四天參訪的組織: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