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吳佳穎
近來媒體常報導大學生對於自己的未來感到茫然,且無法擺脫草莓族的標籤;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讓許多家長已經漸漸改觀,與其一味追求學歷,倒不如擁有一技之長,讓孩子轉向技職教育的懷抱。
追根究柢,填鴨式教育讓孩子只知道考試拿高分,而熱情和興趣卻被壓抑,到了大學也不知自己所求為何,才是最糟的結果。目前大學教育面對的問題,除了學費高漲、資源不均、教學品質參差不齊外,許多大學意識到,目前的經濟模型、企業經營模式、知識傳遞系統及價值判斷等等許多存在已久的觀念,正面臨巨大的挑戰,而社會企業正是此時勢下誕生的創新經營模式,高等教育因應時勢轉型是必要的,也是近年來常被討論的主題之一。
根據調查,70%的大學生表示工作是否能對社會產生影響力,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學生帶著滿腔熱情及強烈求知慾的狀況下求學,可想而知的是,這樣的學習成果加倍,且影響力也可獲得加乘效果。大學教育應訓練學生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資源分享的社群網絡及培養互助合作的習慣,他們所需的是一種文化氣氛的轉變,一種突破框架的勇氣,而這是一般傳統學校無法提供的服務。
想要申請成為Ashoka U的合作單位,得經過一連串嚴格的篩選過程,評選委員們不只看重該大學是否有創新的表現,同時也評估他們是否有潛力推動變革。每個學校都必須證明,不論是面對老師或學生、在校內或校外、課堂上或下課,都需充分地貫徹並實踐社會企業的理念。每個學校都有一位總指揮,負責監督管理整個社群,確保團體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並整合校園及外部的所有資源。針對學生的篩選,則希望能找到有潛力的學生,用熱情與知識,解決社會問題,積極地面對阻礙。
Ashoka U也和企業合作,例如ThinkImpact。這專案提供了八周的暑期訓練課程,讓大學生們與非洲當地社區接觸,學習如何找出當地的需求並發想解決方案。著名的西北大學和聖地牙哥大學也都有學生參與,也能從這門課程中獲得學分。這些企業們把Change-maker Campus視為研發部門,樂見他們利用現有的科技與知識透過創新,來解決社會問題。
今年二月的Ashoka U Exchange論壇,展現了Ashoka U與多家大學院校合作的成果,許多學生、老師、管理者與社會企業家齊聚一堂,分享社會創新的想法以及夢想中的未來的發展方向。Ashoka U帶領著一群期許改變世界的莘莘學子,透過熱情的激盪,無私的分享資源與人脈,能在大學時就擁有這一段關鍵性的學習歷程,並在未來將所學發揮,賦予大學文憑開創的價值。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