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公司:未來企業新樣貌
編譯:黃菁媺
編按:本文原作者Addie Thompson為Ashoka全球創投基金與研究團隊之歐洲聯絡人,內容以原作者第一人稱敘述。
社會企業逐漸成為一個全球性運動,消融了典型非營利與營利的絕對二分。現今,越來越多的企業賦予自己社會任務,為了因應這個趨勢,新的法律結構與認證也逐漸建立。領導這波運動前進的是B Corporation (簡稱B Corp),一個由B Lab(一個對潛在B Corp以嚴苛的財務與社會標準審核的非營利組織)所創立的認證機制,為的是讓公司能夠「符合社會與環境表現、企業責任,與透明化的嚴苛標準」。
B Corp不同於Benefit Corporation,後者為企業成立時的法律文件,旨在促進企業決策時將非財務與社會動機等因素一併考量。
目前全球約有770個獲B Corp認證的企業,遍佈27個國家。B Corp 提供「一般企業」(business as usual) 一個以社會為導向,且能永續經營的改變。
在最近Ashoka未來論壇(Ashoka Future Forum),我們邀請幾位在這個領域的領導人物參與座談,來了解B Corp如何創造屬於未來的企業。

同理心是企業的法律義務 

Jay Coen Gilbert 可以花上幾個小時談論B Corp的任務、統計數字與社會實踐。身為B Lab共同創辦人,Gilbert對於這個認證對企業品牌的重要性,有著豐富見解。
他說:「過去的二十年,認證是為了辨識出好的產品,例如『有機』或『公平交易』;但是下一個二十年則是為了辨識出好的公司。」換句話說,20世紀的資本主義是為了最大化股東(shareholder)價值,而21世紀的資本主義則是為了最大化「共享」(shared)價值,這是一種以同理心為核心的集體價值。
Greyston Bakery執行長Michael Brady解釋B Corp所帶來的不同觀點。他說:「我們不是聘員工來烤布朗尼,而是為了聘員工而烤布朗尼。」Greyston Bakery與聯合利華合作,是旗下冰淇淋品牌Ben&Jerry’s布朗尼口味的供應商,他們用更好的原料做出完美的布朗尼。
比更好還要好的是,Greyston在低收入地區創造工作機會,佔了總員工的80%。這正是B Corp想要對世界強調的影響力。這個認證已經重新定義「社會企業」,公司全體都依一個共享價值的基線來運作:以人為核心,而不只是財務盈餘或產品(例如這個個案中的布朗尼)。

扭轉「一般企業」

Michael Elsas是Cooperative Home Care Associates(CHCA)的總裁,一個將85%營收直接回饋給員工的組織。「我們在乎產品品質,但同時也在乎員工生活品質。」他同時也補充說CHCA在這幾年靠著微薄的盈餘已經成長了四倍。當你在乎為你工作的員工,企業就會成長。就這麼簡單。
全球半數的勞工都是所謂的「千禧員工」(Millennial workers) ,他們真心地認為自己能夠做出改變,所以這些「更好的企業」所付出的努力不會被忽視。 近期,在市場上,人們對商品的期望也有新的發展與改變,消費者也透過購買偏好對商品設下更高的標準。
Greyton Bakery的Michael Brady大膽預測,當消費行為的改變達到一個頂點時,那些仍然只顧著最大化利潤的企業會感受到市場的流失。實際上,企業將會被迫將社會價值納入它們營運模式的核心。
B Corp認證的企業已經證明(而且也將會持續地證明)它們能夠在創造利潤的同時,也創造有意義的社會影響力,而這給了它們競爭的優勢。
在混亂中理出有效的資訊
如果這真的行得通,那就皆大歡喜了。但目前看來,消費者的動機與實際行為之間,似乎還有落差。
Ashoka研究員Michelle “Mitch” Hedlund在未來論壇中點出,消費者非常想要做對的事,但要獲取清楚而正確的訊息以引導消費瞬間決策,仍是一個挑戰。她說:「我們必需從混亂中理出資訊,能讓人們根據他們好的動機去行動,而這是在討論中所缺少的。」Hedlund本身致力於將「綠色產品」的資訊去迷思化,期待此舉能在社會面上造成實際且長期的影響與消費行為的轉變。
Grant Garrison是GOOD/Corps(預計在七月一日成為B Corp公司)的共同創辦人與總監 ,他了解如何克服這種訊息與消費行為間的落差。GOOD/Corps是GOOD LLC的媒體變革顧問(media-for-change consultancy),不只幫助公司辦理有意義的活動,且讓它們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專家,也同時幫助非營利組織強化與企業合作以達長久影響力。
例如從百事的Pepsi Refresh Project、星巴克的 Vote.Give.Grow,到Google的反盜版活動,Garrison對於什麼能夠實際地影響消費群眾有獨到的見解。
針對如何引導消費者解決這種動機與資訊的混亂,Garrison說:「你必須同時給予支持以及提供少量的引導。」
消費者一旦感到被逼迫,就不會去做;必須提供他們所有的資訊,幫助他們逐漸擴大改變的程度,形成一種新的習慣偏好,讓原本的金錢利益取向不著痕跡地變成社會利益傾向。

重要嗎?有意義嗎?

在一日將盡時,我們必須評估有多少服務與行動對我們作為消費者的生活是有意義的。如果布朗尼的味道不變,由這些被賦予第二次機會,而且得到好的工作待遇的人來生產,是重要的嗎?換個方式來說:如果布朗尼的味道嚐起來一樣好,而且價格有競爭力,我們為什麼不選擇支持有好動機的企業呢?
Ashoka的內部法律顧問Jonathan Ng說:「B Corp是許多工具中之一,不是社會品牌最重要且唯一的東西」,他認為B Corp可幫助消費者做出資訊充分的選擇,並助消費者運用不同的資源與方法去決定這些選擇。B Lab的認證流程也能幫助企業品牌經營,變成一個從裡到外都以「三重基線」(triple bottom line)為導向的公司 。
B Corp毫無疑問地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認可。簡單地說,市場上有更多B Corp認證的公司,就更容易讓我們將好的動機付諸行動。
註一:Millennial workers也就是Y世代的工作者,自William Strauss 與Neil Howe在1991年首次提出千禧世代(Millennials)或稱Y世代的概念後,已有眾多學者進行相關的研究。其中Ron Alsop在其於2008年出版的著作中,描述Y世代對於工作場域(包含實體環境與非實體的工作內容、任務等)有著過高的期待,因此會有更高的工作轉換率(與他們X世代的父母相比)。
註二:原文撰寫日期為2013年6月,目前GOOD/Corps已成為B Corp認證的公司。
註三:Triple bottom line的概念在1997年由John Elkington首次提出。他認為企業要達到永續經營,必須兼顧企業盈餘、社會責任、環境責任等三重基線。
資料來源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