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絕的社會創業力:南韓的啟示
編譯:林慧欣 編按:Ashoka是個促進優秀社會企業家交流的國際組織,希望透過此網絡解決世界上迫切的社會問題。自1981年創立以來,Ashoka成功塑造出近3000位出色的社會企業家(Ashoka Fellows),提供他們生活津貼、專業諮詢,還有遍佈70國的同儕人脈。Ashoka在社會創業的領域十分知名,並以「人人都是改變家」為宗旨,鼓勵任何關於社會創新的點子及行動。Ashoka Fellows用熱血與抱負激勵身邊的人,證明每個平凡的人都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改變家」。本文作者為Ashoka計畫韓國區的負責人Sunyoung Park,以她的經驗與歷練,分享她對於社會創業的觀點。全文以作者第一人稱口吻改寫。
一般人熟知南韓可能是因為Psy大叔的「江南Style」,或是我們與北韓的劍拔弩張,但卻甚少人知道在亞洲,南韓的社會企業算是很發達的。
面臨日益升高的失業率及福利負擔,南韓政府殷切地期盼社會企業能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以及提供弱勢族群更全面的照顧,因此在2007年通過了《社會企業推動法案》。自此之後,有超過700家社會企業以及1700家籌備中的社會企業通過認證,並得到政府在財務及其它方面的支持。政府也鼓勵年輕人創立社會企業,而不要一窩峰擠往大企業的窄門。
最令人訝異的是,雖然南韓在社企的領域起步較慢,前途卻無可限量。我指的並非韓國人天生就愛冒險、愛創業,也不是有其它國家的經驗可參照,而是因為大多數的韓國人都體悟到,單靠政府去解決掉堆積如山的社會問題,是很不切實際的想法──尤其當多數社會企業在政府停止補貼後,都陷入了營運困境。
既然參與政府主導的方案不一定可行,民眾轉而想創造一個沒有政府參與的社會企業生態系,引進政府以外的參與者。例如,私人投資者負責提供資金,學校方面負責教授社會創業的技能,企業則負責提供服務。
但要讓這個生態系變得更有效率,它必須能夠隨時適應問題內部及外部的變遷。社會問題本身就很複雜,特別當它隨著環境改變之後,會變得更複雜。我們需要多元的人才,才有辦法跟上每一個複雜的、變幻的社會問題。如果我們只專注在眼前最迫切的問題,不用多久它就會與社會脫節,甚至變得過時,因為當新的問題浮現時,往往也會連動到舊有的問題。
這也是南韓面臨到的切身之痛,因為南韓變遷速度太快了。我的祖母今年90歲了,她所見證的南韓歷史,在別的國家要花好幾世紀才能完成:先是殖民,再來是戰爭、工業化、軍事獨裁的崛起與沒落,繼而發展出成熟的民主政治。還不只如此,南韓的躍進仍是現在進行式:這個國家現在是全世界家用網路速度最快、無線寬頻覆蓋率最高的國家。
如果說社會創業精神最終是為了解決社會以及環境的問題,南韓最好的機會就是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社會企業生態系,也讓人民練就一身解決問題的好本領,讓問題能一勞永逸。
為了傳承這種精神,我們必須對社會創業抱持不同的看法,它可以是一個職涯的選擇,也可以是一種社會的進步。這意味著,需要建立開放的教育體制,讓下一代練習解決社會及環境的問題;同時,企業要多雇用這種新型的人才,並調整公司的組織文化以適應本質上的改變;最後,整個社會意識到這種改變,並發展出成功的社會企業作為標竿,以鼓勵更多人加入。
去年我有幸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學生Juwon Lim,她在九年級時發起了「Hopen Project」,鼓勵其它學生捐出多餘的文具,並透過國際性的組織送給買不起文具的孩童,而現在在南韓已有24個學校參與此計畫。我認為我們該著眼的,不是Hopen Project是否是個可獲利的社會企業,或它是否讓Juwon晉身為專業的社會企業家,而是在於:每個像她一樣普通的民眾,是否都能在職涯中發現改變這個社會的契機,並願意跨足去嘗試。
資料來源

文章標籤

  •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評論風向球

    社企流編輯群帶你在此專欄中,輕鬆吸收世界各國對於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