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孟圓婷
編按:作者Richard McGill Murphy為麥肯錫顧問公司刊物Voice on Society執行編輯;Denielle Sachs 為麥肯錫社會影響力部門主管。本篇收錄於「The Art and Science of Delivery」,麥肯錫公司為史科爾世界論壇(Skoll World Forum)十週年所編之文集。
群眾募資:社會問題的解答
群眾募資可說是社會企業家的福音,讓他們能用既有資源達到加倍的影響。例如,DonorsChoose.org網路平台為美國公立學校課程計劃募集資金,不像大多數慈善機構只被動尋求捐款,DonorsChoose.org審視各項課程提案,並透過捐款直接支付全部計畫的費用,同時向每位捐款者收取15%的手續費,用來支應經營成本,而接受捐贈的老師會親自寫感謝信給每位捐款者。
DonorsChoose.org除了運用群眾募資的力量取得資金,在計劃品質控管方面也同樣適用,從受過資助的老師網絡中,找尋自願者審視新計劃。自2010年以來,DonorsChoose.org已經能夠完全自給自足,目前總共有來自美國半數公立學校的14萬5千名老師獲得捐款,今年預計將有至少15萬個計畫提出申請。
近年來看到許多以群眾募資解決社會問題為主軸的競賽,藉由資訊科技與社群媒體的力量,聚集更多人一起投入某些社會議題的解答,促使彼此合作變得更容易,大幅降低了發展解決方案所需的資金門檻。全球最大的社會創業家育成組織阿育王(Ashoka)推行Changemakers計劃,鼓勵社會企業家不只是參加競賽,更要著重於營造能激盪出創新解決社會議題的市場環境。而Changemakers的評審也有可能是投資者,透過要求參賽者提出其想法,並從中選出較多的決賽入圍者,進而與類似競賽協助新興社會企業家獲得其他資金。
不只是份「工作」
要評定任何社會企業的成敗,端看它所能創造的影響力是否永續,且超越該計劃本身目的。最具遠見的社會企業家,應建立永續經營的企業模式,並為社區帶來重大的變遷。以美國的社會影響力投資公司I-DEV International為例,其運用市場機制的永續發展模式,為秘魯鄉村地區的貧困農民建立跨國貿易事業,使用當地原生樹種tara製作產品,打入全球食品、醫藥、皮革與寵物食品的市場。同時,I-DEV協助兩百多位秘魯農民組織合作社,成為秘魯最大且最成功的tara供應商,每年創造近400萬美元的營收。I-DEV目前正召集投資者協助農民建造tara製品加工廠,此合資事業將以農民為主體,擁有大多數的股份,投資者與I-DEV將是次要的股東。
在非洲、拉丁美洲與南亞地區,可見國際非營利組織Water For People與各地方政府合作,在社區中安裝水管、公廁與其它衛生設施,期望達到Water For People服務的地區,從此不會再需要任何國際發展組織的衛生支援。該組織動員下至地方基層單位,上至中央政府,並堅持所有層級的政府運用他們的資金投資Water For People相關計劃。地方社區也須以投資者的身份參與,且必須以現金投資,不能以勞力方式獲得股權(即血汗股權,sweat equity)。
除了投資方式,Water for People執行長Breslin堅持以低調的姿態帶領組織,期望社區與地方政府能對這項公共衛生計畫有更強的自主性,並感受到自身的貢獻。Breslin認為Water For People所挑戰的是以無數計劃為單位進行的慈善行為模式,透過投資建構出永續發展的環境,而不再需要另一個計劃。
社會企業家與資本主義
儘管全球各地已有不少社會企業的成功案例,此概念或趨勢仍屬於當前世代的新興之秀,幾年後,某些社會企業可能將不復存在,另一些則有機會成長為這領域的指標性組織。無論如何,社會企業指引了資本主義一個可能發展的新方向,展現經濟與社會價值的創造已不再相互抵觸。麥肯錫全球總經理Dominic Barton在近期哈佛商業評論的一文中談到,「我們能夠改革資本主義,或著讓資本主義因我們而改變,透過政治手段與人民憤怒的力量。」Barton亦認為資本主義應回到其始祖亞當斯密所主張,商業與社會共存共榮的樣貌。
作家與顧問Don Seidman則認為全球化使得公司越來越難只從自家產品與服務提供獨特的價值主張,和其他競爭者區隔。同時,電子通訊與社群媒體的興起,創造了更透明化的商務領域,使得各公司更難藏匿他們的不良行為,道德因而成了代表競爭力的標誌。
當今許多大型組織已經將上述準則付諸行動,包括可口可樂在內的公司運用先進的供應鏈技術,將救命物資與服務輸送到世界上最貧困人們的手上,兼具營利與社會目的。本文前述的社會企業案例將會持續擴展,最終會成為各種大小規模的組織之基準。雖然解決社會問題的方式相當多元,但大多都建立在獲利與社會目的不相衝突的前提之下。
社會企業在獲取利潤以達社會目的之際,也開創出新的價值鏈,直接挑戰經濟學家傅里曼(Milton Friedman)所主張,企業的社會目的在於分配獲利給予其股東。如今,大眾對企業的不信任度已達歷史新高,我們或許將目睹更多組織追尋社會企業的模式前進。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