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直擊系列報導:從悲情走到時尚-新生精神康復會的社企之路
文:呂家睿

「香港直擊」為社企流編輯們於2012年11月至香港參加社會企業民間高峰會時進行之訪談彙整。

藝術家與CEO、復古時尚與社會企業,這看似不搭調的組合,卻在香港引起創新的化學變化。藉由非營利組織新生精神康復會的巧手整合,成功扭轉香港民眾對於精神疾病康復者的負面刻板印象。
2007年時任香港特首的曾蔭權在年度施政報告中,將社會企業列為重點發展方向。同年度,民政事務總署即推出以非營利組織為對象的補助金計畫。香港政府希望藉由非營利組織轉型,興盛當地社企風氣。補助案後,一時之間香港社企的總數大增,看似一片榮景。
然礙於缺乏商業知識與無法跳脫社工思維,由非營利組織主導的社企成為了品質不佳、形象土氣的服務代名詞,他們往往無法在三年期限內達成自負盈虧目標,最終以關門作結。績效不彰,缺乏成功案例作為標竿,這項計畫的失敗,非但使政府、非營利組織雙方失去經營的信心,更使消費者對於社企商品卻步。
時間快轉至2012年,在中環某法國時尚品牌所經營的咖啡廳內,香港本地生產的有機豆漿與來自法國的精品巧克力同列於菜單上;在九龍的百貨商場中,復古風格的包款深得香港民眾喜愛。難以想像,這些讓人們掏出更多鈔票購買的商品,源於過往被認為老土的社企;更難以想像,這些商品的製造,來自社會普遍歧視的精神疾病康復者之手。
礙於幾個世紀以來的刻板印象,一旦與精神疾病牽扯上關係,彷彿終身都只能被禁錮於監獄般的精神病院中。20世紀60年代開始,揚棄將病患當作犯人管理,精神病院的「去機構化」風潮在西方開展。在英美等國,許多公立的精神病院因此熄燈,也約莫同時,標榜著以人為本的新生精神康復會,也於西化頗深的香港成立。
(位於香港石硖尾一帶的賽馬會新生精神康復學院。圖片來源

模擬企業

多年扶助康復者的經驗,讓新生會在社企一詞尚未普及的1994年,即採用理念近似的「模擬企業」模式協助訓練員〈編按:在精神疾病扶助領域內,習慣以「訓練員」稱呼受扶助者〉預先做足重回職場準備。
因在香港郊區擁有作為庇護工場的農場,與農產相關產銷、餐飲遂為「模擬企業」發展方向。透過實際工作互動,這套模式雖並無太大獲利,但卻有著十足社會影響力。「模擬企業」幾年內幫助數百名學員重返職場,亮眼成績也引起香港政府關注。90年代中後期,「模擬企業」計畫中的餐廳與便利店,即在政府的支援下拓展分店。
政府的支援,多為優先、優惠承租店面、攤位。但實際而論,這些店面大多地處偏僻,缺乏人潮下,分店營運狀況慘淡。雖然注重社會影響力的「模擬企業」得以在新生會其他項目資金補充下持續運作,但若無法加強自身營利能力,它終將有著熄燈的一天。而在邁入21世紀後,社企的商業概念逐漸傳入香港,改變的契機也隨之到來。
(位於青衣公共游泳池旁,現已結業的新生餐廳。圖片來源

轉型的契機

此時,新生會內部逐漸意識成本控管、績效評估等商業概念。他們開始審視各分店的經營、收支情況。在與政府合約到期後,即收起虧損嚴重的分店。隨著縮減,新生會旗下社企雖多已遠離虧損,但同時也意味著受雇訓練員數量下降,「做社工」或「辦企業」兩種觀點,也在組織內部激烈討論。
許多人相信社會企業能作為解決問題途徑,原因在於社企理念中沒有專家,只有專業,每個人都可平等地竭盡所能、作出改變。新生會內部的這場爭論,最終也在幫助與服務的願景下達成共識,融合社工精神與商業手法,讓更多人得到幫助。
新生會社企在穩固財務後,拓展收入為進一步目標。在商界出身的新任CEO主導下,從門面形象著手的改革隨之展開。「唯有在形象塑造與產品品質的同步精進,社企才有牟利的可能」,新生會相信著。
2006年因緣際會與鄧麗君女士家人結識,新生會與台灣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就此搭上線。2009年鄧麗君主題咖啡廳的開幕與眾社企搭配節慶檔期的產品促銷,新生會旗下社企大大增添媒體曝光度,也接連獲得社企、商業大獎,獲得多方肯定。
(以已故台灣歌手 鄧麗君女士為主題甜蜜蜜新生咖啡店。圖片來源

又一挑戰

而雖在形象提升上有初步收穫,但社會對於精神疾病的負面觀感卻仍無法朝夕改變。作為香港最廣為人知的精神疾病扶助組織,每當相關負面新聞出現,新生會總首當其衝,承受一切批評,於此更對於新生會所屬社企造成連帶傷害。
想在講求效率的香港做出改變,除自己要動得快外,有時更須搭上潮流。近年來綠色、有機的生活風潮在全球興起,新生會社企因有著從產地到餐桌,一條線的產業優勢,他們得以快速搶搭風潮,增設有機飲食、生態旅遊的新興項目。而為使形象進一步提升,與時尚連結,更成為策略目標。
當某法國時尚品牌的精品巧克力尚未鋪貨到台灣時,許多台灣人到香港旅遊都把它視為必買的伴手禮。或為拉抬銷售、或為誠心助人,該品牌在香港除時尚形象外,也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販賣社企商品。因新生會社企的有機豆漿包裝設計與另一曾與該時尚品牌合作的社企系出同門,透過彼此牽線,該款豆漿也成為合作項目。這款由精神疾病康復者、訓練員製作的有機豆漿,每個瓶身背後都刊載著製造者對於消費者的感謝。看著自身努力獲得更多人認同,他們也感到更多成就。
(曾登上時尚殿堂的「正豆」有機豆漿。圖片來源
(位於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販賣有機飲食的新生會社企Cafe330。圖片來源

回顧過往

成功躋身時尚後,新生會也開始受到時尚圈內設計師關注。如同近年來藍白拖在台灣已從草根意象轉變為新潮,承載著港人集體復古情懷的紅白藍色系帆布,也在香港吹起復古時尚。2012年新生會與運用紅白藍元素著稱的時尚設計師合作,開發、銷售專門商品,再一次在香港引起話題,此外也在獲利之餘,大大提升了新生會與精神疾病康復者、訓練員的正面形象。
雖然曾有人質疑過度重視門面、形象,將扭曲新生會的服務本質。然而在他們一切的商業行為中,仍處處可見社工精神。每一新生會社企雇員中,皆編制一位相對應的社工,進行個案式的狀況評估、輔導,確保他們時時感受到關懷。期待雇員能重返職場,是新生會辦理社企的目標。當前香港某家高檔星級酒店,就已聘僱多位曾任職新生會社企的員工,康復者的努力,已逐漸更為人接受。
從過往咬著牙辦理「模擬企業」到現今多數社企已能自負盈虧,一路伴隨新生會走來的,是康復者與訓練員們臉上重拾的笑容與自信。而回顧起過往的慘淡,他們認為若沒有走過那些不賺錢的政府補助案或其他挫折,也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功。非營利組織轉型社企,以補助維生終究只是過渡,更重要的是期間堅持不斷地學習、探索資源與一切可能,終將能走出自己一條路。
(新生會與香港設計師「又一山人」跨界合作的紅白藍系列商品。圖片來源
後記:非常感謝新生會社企總經理Kris Wong的熱情分享與協助。由於本文談及較為敏感的精神疾病相關主題,為避免康復者與訓練員曝光,選用圖片皆以新生會公開為主。
延伸閱讀:
你相信嗎?其實你也有改變社會的力量、Just do it!
我們都可以是改變社會的種子,一起讓心中的理想發芽茁壯。 2/3 From idea to action 500 個種子對世界的想像 一起發芽成長。
按此進活動網頁

文章標籤

  • 社企案例地球村

    社企案例地球村

    由社企流編輯群介紹世界各國社會創新案例,讓你不出門也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