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直擊系列報導:前言
文:呂家睿

「香港直擊」為社企流編輯們於2012年11月至香港參加社會企業民間高峰會時進行之訪談彙整。

新興的產業型態要躍上主流,除可見的需求、商機外,無形環境、風氣的成熟同為重要。在職場角色與意識型態高度分化的現代社會間,統合眾家分歧,形塑集體共識已為困難,更遑論將共識付諸於實踐。
而談到社會企業,理念上它雖完美地為當前失控的商業模式套上韁繩,並意圖拉往名為「社會關懷」的大道上。然實際而論,社會企業所牽涉畢竟是利益糾結的商業,既得利益者的存在,往往更使推廣、施行的路途上阻撓滿佈。回顧多數改變世界創新者們的生命歷程,我們其實可以發現,他們所帶來的變革往往皆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突破眼前逆境、挑戰自我的累積。尤努斯在孟加拉創建的Grameen Bank,可是歷經洪荒天災、當地腐敗的政治體制等重重考驗。
因此回歸到社企理念推廣,期待高樓的一夜築起則顯得過分浪漫,當前所需的是穩健地紮下根基。從本次採訪經驗看來,香港社企界的多元及團結,實可供地基未趨穩固的台灣作為借鏡。如同主唱屢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致力於人道關懷的U2樂團經典歌曲〈One〉所唱到「We are one but we are not the same」一般,香港漸趨成熟的社企環境,有賴的是一致的願景與尊重差異的包容。
在本系列報導中,不同的受訪單位各自帶著不同的動機投向社企之路,有如同黑暗中對話張瑞霖先生、仁人學社謝家駒博士這般的商業鉅子出於社會回饋,為社企界立下的成功標竿、也有如同香港社會創投魏華星先生、香港社聯高級顧問凌浩雲這般的青年世代,期望孵育成熟環境,選擇放下名利、更有如同新生會、樂在棋中、Déjà vu Creation、Mustard Seed Workshop這般的「摸著石頭過河」,單純希望給周遭更多關懷。不論是商業資金挹注、NGO轉型或青年創業,他們的共同只有「給下一代更美好的世界」願景,卻各司其能,彼此互惠互助。
當前台灣主流論述過分地傾銷盲從與暴戾,人云亦云、缺乏理性的謾罵最終只造成仇恨與分化。如此內鬥的同時,非但失去了許多更好的可能,現有問題的棄置不顧,更是對於社會的輕蔑。而社企流希望帶回香港的經驗,期許更多包容與多元能從台灣的社企領域擴散至整體社會。
當然,讓社會變得更好,絕非社企流所能企及,需要的是更多公民參與。但就如同香港社會創投創辦人魏華星所言:「美好的社會根基於全體的共同參與。我們是愚公,希望可以慢慢移山。」於此,社企流編輯群們,將會不間斷地努力。
我們都可以是改變社會的種子,一起讓心中的理想發芽茁壯。 2/3 From idea to action 500 個種子對世界的想像 一起發芽成長。
按此進活動網頁

文章標籤

  • 社企案例地球村

    社企案例地球村

    由社企流編輯群介紹世界各國社會創新案例,讓你不出門也知天下事!